2025年兩會於3月5日正式召開,會議中領導明確2025年要適當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大力發展銀髮經濟,那麼兩會是否能確定具體漲幅比例呢?小編認為還是有很大可能的,現在兩會已經明確了城鄉居民2025年的基礎養老金繼續上漲20元,那麼職工養老金的確認也應該就在眼前了。2025年經濟增長目標依然定在5%左右,要努力做好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戰,那麼有人預測,今年的養老金漲幅還會在3%左右,城鄉居民養老金漲幅都與去年較持平,那麼職工養老金也非常有可能。
但其實對於職工養老金來說,上漲比例只是一個參考而已,還是需要看具體方案是怎麼確定的,因為不同於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的統一金額漲幅,職工養老金的計算公式還是相對複雜一些的,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的調整,一是定額,二是掛鉤,三是傾斜,這三個方面各有作用,從不同方面幾乎覆蓋了所有類型的退休人員,所以目前的養老金調整方案已經是相對固定成熟的了。
但今年養老金調整還有一個重要信號,就是向低收入群體傾斜,哪些算是低收入群體,又要如何傾斜調整呢?根據之前數據統計,職工養老金的平均值在3162元,那麼可以簡單理解為,低於這個數字的應該都可以算低收入群體了,那麼既然要向這類人員傾斜,那要如何操作呢?直接漲幅嗎?那是否就不能按照工齡來調整了呢?按照剛才對於養老金調整方案的分析,想要取消工齡調整是不太可能實現的,具體情況我們一起分析一下。
首先工齡這個概念,大家理解的就是現在所說的繳費年限,但實際這個理解有些不嚴謹,因為工齡是指你參加工作後,一直到退休了的工作時間,比如我工作了30年,那就是工齡30年,但是並不代表這30年里我都參保繳費了,我可能就是繳費了15年,但是之前40後、50後還有部分60後,這些老一輩參加工作時間都早,又有視同繳費的年限,基本在退休的時候都是工齡=繳費年限的,所以就把繳費年限乾脆叫做了工齡,但這種情況已經不適用現在了。
再就是繳費年限不管在退休養老金的計算中,還是後續養老金調整中,都是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國養老金制度一直都是多繳長繳才多得,那麼這個長繳多繳就是指繳費檔次高低和繳費年限長短,不管何時,這都是激勵大家積極參保繳費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要取消繳費年限調整這個基本是不可能的了,並且這部分調整其實也可以利用起來的,我們舉例看看。
比如遼寧地區,養老金調整中,掛鉤部分就很清晰的體現了向低收入群體傾斜,掛鉤是指養老金水平和繳費年限兩部分掛鉤,我們都知道養老金水平在辦理退休時已經就確定了,尤其之前事退人員與企退人員在計算上又不同,雖然2024年10月之後養老金制度並軌完成,但之前確定的養老金待遇水平是不會變的,這部分差距如何也是沒辦法在後期調整到一致的,那麼遼寧地區養老金掛鉤比例相對設置的就低了,為0.5%,意思是不管之前養老金是什麼水平,但掛鉤漲幅肯定不會很高,8000元和4000元的養老金也只是差20元,但是繳費年限掛鉤相對較高,為1.6元,也就是超過15年的部分統一增長1.6元,如果我作為企退人員,養老金待遇雖然低於事退人員,但我至少繳費的時間長,在所謂工齡掛鉤這部分依然和事退人員漲幅是一樣的,這樣事退人員養老金基數大,但漲幅比例卻遠低於企退人員,就是這個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