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分裂加劇,德國新總理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2025年03月03日23:30:22 國際 9455

慕尼黑零下的寒氣裹著街燈昏黃的光,四十多歲的蘇珊娜(susanne)將一張藍色反戰遊行傳單塞到南方周末記者手中。這位「慕尼黑站起來吧」組織的志願者,耐心地解釋起下一場遊行的時間,試圖多招募幾位新夥伴。

「反戰只是他們嘴上說說。」忽然,身側一位戴著耳釘、頭髮微卷的德國青年扭頭向南方周末記者甩來一句話。年輕人瞥了眼蘇珊娜手中的傳單,滿臉不屑。

「你是極右翼嗎?」蘇珊娜一臉不悅,似乎下一秒就要發火。街頭往來嘈雜,兩人陷入觀點「爭論」。

在德國,民意的分裂隨處可見。

它就像2025年2月23日德國大選的投票地圖,東部的被極右翼德國選擇黨(afd)淺藍色覆蓋,西部被弗里德里希·默茨領導的中右翼聯盟黨(cdu/csu)佔據。少數點狀散落的綠色、紅色斑點顯示出左翼綠黨、社會民主黨(spd)在城市中保持領先。

不出所料,連續數月民調支持率近30%的默茨領導聯盟黨(cdu/csu)贏得德國聯邦大選,獲得28.5%得票率。按正常流程,4月底之前,默茨將順利接過下一任德國總理的接力棒。

「這是一次非常情緒化的大選。競選期間,一系列難民治安問題疊加連續三年的經濟發展混亂、俄烏衝突的外部安全隱患等因素,德國社會湧現出戰後前所未有的反抗、反思、反叛力量。」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員、上海全球治理與區域國別研究院理事長姜鋒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德國正處於一個十字路口,默茨的艱苦之路剛開始。默茨扛著一系列挑戰,如何重新評估其難民收治政策、老牌工業國家如何重拾經濟活力,以及德國是否能繼續擔任歐盟的領頭羊?

民意分裂加劇,德國新總理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 天天要聞

2025年2月14日慕尼黑安全會議首日,默茨與慕安會新一任主席、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交流。圖/慕安會

不會「獨立於美國」?

「外面的世界不會等我們。」默茨在2月23日慶祝基民盟在德國議會選舉中獲勝時說。

默茨出生並長期居住在德國西部紹爾蘭地區的布里隆,他與父親均是律師,並成為基督教民主聯盟(cdu)一員。1989年,33歲的默茨代表基民盟當選歐洲議會議員。五年後,默茨進入德國聯邦議會,以演講犀利聞名,在議會黨團中具有一定聲量。

默茨是德國「鐵娘子」、前總理安格拉·默克爾的黨內競爭對手。2000年,默茨與默克爾的競爭失利,退出政壇、轉投商界,曾擔任德國安永、證券交易所和貝萊德等多家企業董事。

默克爾放棄黨內競選後,2018年,默茨重返基民盟,黨內建制派稱其「傲慢」「報復心強」。2022年,默茨在第三次黨內競選中成為基民盟主席。

默茨試圖「樹立一個新的基民盟形象」。他在競選中提出了減稅、減少500億歐元社會支出的政綱,還承諾實施更嚴格的移民政策,並「恢復民族自豪感」。

「儘管1月底他與選擇黨聯合推動了限制移民協議。但2月上旬,我在一場記者會上見到默茨時,他的態度卻變得非常中立。」德國《日報》主編溫柯曼在交流時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

競選尾聲時,默茨已經拒絕與選擇黨組成聯合政府。身高近兩米的默茨試圖給人留下平易近人的印象,比如彎腰與選民溝通。「默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現得溫文爾雅,富有人格魅力。」一些在柏林競選現場接觸過默茨的德國記者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聯盟黨和社民黨(spd)的黑紅聯盟是最大的可能性,已經啟動組閣談判。」姜鋒分析,選前民調的懸念很大,普遍擔憂政黨力量分散,會導致組閣困難,但最終自民黨和莎拉·瓦根克內希特聯盟得票率不到5%,無緣進入聯邦議會,這反倒使議會各黨力量結構簡單了。目前,主要力量集中在聯盟黨和得票率佔16.4%的社民黨上。「歷史上,幾次兩黨聯合大政府都出現在德國遭受危機的時刻,它有利於穩定格局。」

此前默茨態度強硬,當美國對歐政策轉變、對德內政干預時,他坦言要「獨立於美國」。

「這些只是競選的策略,當時德國反美情緒高漲。」姜鋒認為,作為前美國公司高管和跨大西洋關係的堅定擁護者,默茨會努力保持與特朗普的關係,這對未來的德國經濟和戰略利益非常重要。「改善外部關係是默茨的首要任務,經濟發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環境。對歐關係是基礎、對美關係是關鍵。」

「他曾為黑石集團等資本公司工作,是美國資本和跨大西洋自由主義的擁躉。」斯蒂芬·奧森科普(stephan ossenkopp)向南方周末記者透露,他是柏林北部原屬於東德的潘科(pankow)選區的九位議會候選人之一,也是小黨派公民正義運動(citizen justice movement)的一員。

斯蒂芬認為,默茨組建新政府並非易事。「看看奧地利、法國等歐洲國家高度極化,政治上沒有真正的統一,德國也可能出現類似情況。」

民意分裂加劇,德國新總理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 天天要聞

2025年2月12日德國大選前,慕尼黑街頭,默茨領導的基民盟宣傳海報。圖/毛淑傑

推倒「防火牆」的選擇黨

在這一次選舉結果中,艾莉絲·魏德爾領導的極右翼德國選擇黨(afd)贏下20.8%的選票,將成為德國聯邦議會席位第二多的政黨,相比上一次大選的得票率高出了一倍。其中18歲至24歲的年輕人更加兩極化,26%支持左派黨,其次21%支持選擇黨。

「選擇黨拿下第二多的議會席位,這反映了選民對現有政黨、社會文化的不滿情緒,迫切期待社會改革」。姜鋒更願意稱選擇黨是新興政黨,而不是德國主流政黨口中的「納粹黨」。

雖然德國暫無任何政黨會與「納粹血統」的選擇黨組成聯盟。但德國主流政壇長期有著一種二元對立的擔憂,要麼建立「防火牆」來對抗極右翼政黨,要麼德國民主就會被「納粹黨」奪走。德國政界憂心,魏德爾可能在2029年得到更多選票並一舉成為德國總理。

這道「防火牆」是「絕不允許極右翼政黨再次執政」。它是德國政壇內部的「政治正確」,也是不可打破的禁忌。

德國選擇黨成立於2013年。如同其他歐洲極右翼政黨一樣,過去十二年,選擇黨的影響力隨著民眾對移民激增和經濟停滯的憤怒而增加。大多數支持者是心懷不滿的德國人,他們不願意用自己辛苦賺來的錢,納稅後去養活地中海來的「懶惰」難民。

「一些新來的難民會慢慢過渡成移民。一些人不工作,還可以拿到救濟。一些人的工作甚至比德國人還好。」斯蒂芬如此分析選擇黨選民的心理。

例如在選擇黨的票倉之一、舊東德一部分的圖林根州,它是歌德、席勒和巴赫的故鄉,是德國的文化中心,但它的經濟始終低迷。1990年德國統一以來,圖根州已經流失了五分之一的人口。在競選期間,最能鼓舞該州內城市的口號是「驅逐,驅逐,驅逐!」

選擇黨黨魁魏德爾很擅長在演講中打「移民牌」。

這位46歲的經濟學家時常身著藍色西服、白襯衫,帶著珍珠耳環,用「再移民」(remigration)一詞形容大規模驅逐計劃。她早期登上新聞頭條、遭到聯邦議院議長批評,同樣來自她的煽動性語言——在2018年的一次議會演講中,魏德爾說「罩袍、頭巾女孩、領補貼的持刀歹徒和其他無用之物不會確保我們的繁榮和經濟增長」。

選擇黨反移民相關的競選政策不在少數。1月中旬,該黨向卡爾斯魯厄地區的移民聚集社區散發包裝成「單程遣返機票」的競選傳單,上面寫著「姓名:非法移民,目的地:安全的原籍國」。

選擇黨的核心票倉是沒有大學學歷的白人男性。作為最為保守的、反移民的政客,魏德爾的日常生活與選民群體毫無關聯,她與另一位斯里蘭卡籍的女性同居,兩人住在瑞士,並養育了兩個孩子。

魏德爾畢業於巴伐利亞州周北部的拜羅伊特大學經濟學系,後在高盛工作。2000年前後,她曾在中國銀行工作六年,普通話流利。2011年魏德爾的博士畢業論文討論的是《中國養老金制度》。以前,她視英國撒切爾夫人為偶像,並贊成撒切爾的市場經濟。

如今,她會讚揚匈牙利保守派領導人歐爾班·維克托,並在2月11日拜訪了歐爾班。慕安會期間,美國副總統萬斯在酒店跟魏德爾聊了30分鐘,談烏克蘭戰爭和德國內政,據說氣氛「輕鬆友好」。

隨著馬格德堡、阿沙芬堡和慕尼黑接連發生襲擊後,移民這塊選擇黨的招牌議題成為選舉焦點。就連默茨也摻和了一腳。

當時,默茨在競選中模仿著選擇黨的口吻,直言德國是一個「不安全的國家」。1月底,默茨提出了一項嚴格的移民法議案。經過數小時的激烈辯論,該限制移民的議案獲得通過。

「防火牆倒塌了!」魏德爾女士在x上寫道:「這對我們國家來說是個好消息!」

「選擇黨已成為一股顛覆性政治力量。」姜鋒提到,「在本次大選結果中,選擇黨贏下東部五個州,一些票倉的得票率超過聯盟黨的一倍多。在西部聯盟黨的票倉,選擇黨依舊贏下了兩個選區。」姜鋒認為,這是德國新的政治格局,即便選擇黨不能進入政府,它已經是聯邦議會的第二大黨了,憑藉其民意基礎,它能給主流政黨帶來壓力,使主流政黨在一些政治話語和主張上與選擇黨接近,間接倒逼其改革。

民意分裂加劇,德國新總理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 天天要聞

2025年2月23日,德國柏林,德國極右翼政黨選擇黨(afd)聯合領袖魏德爾和聯合領袖蒂諾·克魯帕拉(左)在德國大選第一輪出口民調公布後與黨內成員共同作出反應。 圖/視覺中國

移民犯罪攪動大選

當禁忌被打破後,全德掀起抗議風暴。超過15萬名抗議者走到柏林的基民盟總部,直呼這是在與極右翼合作。

「大部分政黨都會想要去限制移民。整體方向還是趨於保守。」1996年出生的德國哥廷根青年裡昂(leo)思考了片刻。他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大選日當天,他回到家鄉哥廷根投票,那是一座大學城聚集的高等教育城市,民眾會更支持偏左派的綠黨、社會民主黨。

里昂的父親是哥廷根綠黨黨員,負責當地的城市預算。里昂說,「在競選中,綠黨等左派政黨雖然不會像右派政黨一樣要求『完全封閉國家邊界』,但它們主張德國政府在移民問題上與其他歐洲國家合作、達成共識」。

2015年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主張接受100萬來自中東的難民,德國成為歐洲難民接受政策最友好的國家。美國《大西洋月刊》援引德國新移民犯罪率統計顯示,2023年約41%的犯罪被認為是外國人所為。

移民問題伴隨競選周期,再次被德國社會放大。「這些年來,德國接收難民的速度過快,經濟、住房和預算都無法解決大量的難民潮。」斯蒂芬提到,而2022年湧入的烏克蘭難民比其他國家的難民更快獲得了庇護身份,德國勞工部已經為烏克蘭難民支付了近50億歐元。

「許多拿補給的人比德國普通工薪階層的收入還要高。」斯蒂芬是土耳其和德國混血的移民後代。他的母親是土耳其人,在上世紀60年代被德國工業蓬勃勢頭吸引,前來工作,很快學會德語,並嫁給了德國人。「一份穩定的長期工作對於新移民融入社會格外重要。」斯蒂芬提到。

在德國奧德河畔法蘭克福市,人口不到六萬,其中16%來自其他國家,敘利亞、阿富汗難民約2000人。該市市長勒內·威爾克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德國很難短時間接納所有難民進入社會系統。

「一些人我們無法整合,一些人也不願意融入。當他們生活受挫、心生不滿時,就會讓社會捲入糟糕的狀況。」勒內提到,如果他管轄的城市移民治安問題頻發,他會主張使用強制性手段清除社會隱患。

「德國現行法律不足以管控難民問題,實際執行效果受限。我們需要制定更強有力的法律,讓制度更具約束力和威懾力。」問到投給哪個政黨時,德國奧德河畔法蘭克福市市長勒內·威爾克說了兩個選項基民盟(cdu),或社民黨(spd)。

默茨很早就透露出對移民的態度。2023年1月,默茨在一場政治脫口秀上抱怨,德國缺乏融合,「有些人實際上與德國無關,我們在這裡容忍了他們很長時間,我們也不會遣返、驅逐他們」。

如果默茨效仿特朗普,關閉德國邊境,永久拒絕所有「非法」移民入境,這顯然是有難度的。德國邊境線長達4000公里,至少需要1萬名新邊防警察來守護邊境。

斯蒂芬認為,歐洲不可能像美國一樣建墨西哥牆。「當然,政府可以對人們做任何殘酷的事,比如建圍欄、建營地等。但這不是解決方案,只會塑造一個殘忍的歐洲形象。」斯蒂芬面露難色。

英國雜誌《新政治家》提到,德國正在努力應對遠超過其份額的避難者,歐洲聯合避難系統也亟須改革。中期看,如果德國在難民立法上率先突破歐盟法律,則會削弱德國地位、激起鄰國的報復。現在可知的是,奧地利和波蘭明確表示,不會接收任何來自德國的避難者。

民意分裂加劇,德國新總理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 天天要聞

2025年2月17日,德國柏林市中心,莎拉·瓦根克內希特聯盟(bsw)與社民黨(spd)的宣傳海報並列在一起。圖/顧月冰

「二戰後最長的停滯期」

「為德國創造更多紹爾蘭地區」是基民盟競選海報的口號之一。德國歷史學家羅德認為,出生於戰後經濟繁榮和穩定社會的默茨,是典型的德國中小型城鎮人。在默茨的票倉與家鄉西部紹爾蘭地區,白雪覆蓋山丘、森林廣闊,是典型的出口導向型中小型城鎮。

紹爾蘭地區的選民經常將德國的困境歸咎於默克爾,而不是朔爾茨。

紹爾蘭當地一位電器老闆赫施塔特提到,德國處於一個「轉折點」。當下「監管壓力大」、稅收負擔重,在與海外對手競爭中處於劣勢。

慕尼黑伊福經濟研究所(ifo institute)預測,2025年德國經濟也將陷入停滯,這將是德國「二戰以來最長的停滯期」。

「歐盟推動的對華去風險化,進一步加劇了德國經濟危機。」斯蒂芬分析,「中國是德國最重要的海外市場之一,德國不能放棄。我們每三個集裝箱就會進出口到中國,我們有約5000家德企設立中國分公司。很多時候,中國不再是德國或歐洲的學習者,中國在很多技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

德國的困境與經濟結構密切相關:作為歐洲傳統工業核心,德國能源密集型製造業面臨雙重挑戰。《金融時報》分析,一方面是中國製造業的競爭壓力持續加劇;另一方面,德國企業長期承受高於國際平均水平的結構性能源成本,對中國、美國等出口市場的依賴性強。

產業結構的依賴性使德國更容易受到美國關稅政策影響,與其同步的是飆升的財政壓力。烏克蘭危機下,特朗普政府要求北約成員國將防務開支提高至gdp的5%,而在此前佔2%的國防開支已然讓德國經濟吃緊。

民意分裂加劇,德國新總理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 - 天天要聞

2025年2月28日,默茨在郵輪中心巴肯霍夫(cruise center baakenhöft)發表演講,參加cdu基民盟選舉活動。 圖/視覺中國

當廉價的俄羅斯能源、穩定的對華貿易、美國的安全保障一去不回時,即將成為下一任總理的默茨,面臨艱巨的經濟與地緣政治挑戰。

2025年1月,默茨在競選時代表基民盟提出了「2030議程」的全面經濟改革計劃——承諾降低企業和家庭的稅收、降低能源成本和支持創新等措施,並在中期實現每年經濟增長2%。

自2010年德國社民黨總理施羅德提出一攬子勞動力市場改革後,德國已經15年沒有進行過稅制改革。德國經濟學界對2010年的改革雖然爭議很大,但它卻讓德國在其後十餘年再次成為歐洲具有競爭力的經濟體。

東德出身的前總理默克爾執政以來,她對德國經濟問題關注太少。德國政界對默茨的懷疑是,他能否更好地改革一個「經濟管理不善、引入寬鬆難民文化」的德國?

斯蒂芬坦言,當下沒有哪個主流政治家,能提出擺脫經濟危機的真正方案。「大多數政客都陷入了意識形態之爭,他們放棄了對俄關係,當時北溪管道被炸毀,使德國能源供應遭到重創。」

斯蒂芬更支持魏德爾的能源政策。「她說我們必須與俄羅斯恢復和平、進行對話,須重新開放波羅的海的北溪管道,必須結束烏克蘭戰爭。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觀點。」斯蒂芬說。

「這次選舉本應該更聚焦於終結德國經濟模式,比如改變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等問題。」溫柯曼認為,默茨的經濟策略從未明確是有利於富人、中產階級,還是普通人。「我們應該向富人徵稅,德國的富人太多了,可能每次遊說團體還是將(徵稅)目標放在麵包店和普通人身上。」

(南方周末記者毛淑傑對本文亦有貢獻)

南方周末記者 顧月冰

責編 姚憶江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辦公場所提前解約,承租方能否要求搬家費? - 天天要聞

辦公場所提前解約,承租方能否要求搬家費?

藍天公司與白雲公司達成協議,約定白雲公司入駐由藍天公司提供的辦公場所。藍天公司交付場地後,白雲公司依約支付押金及服務費。後藍天公司與白雲公司協商終止協議,並承諾退還押金、支付搬家費。因藍天公司逾期未付上述款項,白雲公司將藍天公司訴至法院,要求藍天公司退還押金3
寶雞市岐山縣:「三聚三建」一站式解紛工作法 - 天天要聞

寶雞市岐山縣:「三聚三建」一站式解紛工作法

陝西省寶雞市岐山縣蔡家坡鎮地處秦嶺北麓、渭河川道,轄26個行政村、9個社區,鎮域面積208.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5萬,現有企業1500餘戶,其中工業企業500餘戶,先後承擔全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國家級建制鎮示範試點、第三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
花季少年的瘋狂人生!2003年武漢市「4·19」無名男屍案偵破始末 - 天天要聞

花季少年的瘋狂人生!2003年武漢市「4·19」無名男屍案偵破始末

春天,花的季節,萬木萌發,群芳競秀,一派生機。文人墨客對春天情有獨鍾,用「花季」形容意氣風發的少年時代。誠然,身處花季的少年猶如鮮花一樣孕育希望,闊視未來。但是,卻有人在這最美麗的季節上演了一出悲劇,充當毒蛇一樣兇殘暴戾的角色,演繹了——花季少年的瘋狂人生。
澳洲農家10層奇樓點擊量破100萬,內部曝光,竟在發展「永續農業」 - 天天要聞

澳洲農家10層奇樓點擊量破100萬,內部曝光,竟在發展「永續農業」

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鄉村地帶,一棟突兀聳立的10層建築因路人拍攝的短視頻意外走紅。這座名為「吉萬塔」的白色高樓,不僅是澳洲最高的私人住宅,更承載著埃文斯家族「永續農業」的理想。當外界驚嘆於建築的奇觀時,這個務農家庭更希望人們關注他們打造的400英畝(約合1
這種罪行遠比我們想像得嚴重,有人受害而不知 - 天天要聞

這種罪行遠比我們想像得嚴重,有人受害而不知

2024年12月19日,72歲的多米尼克·佩利科特(Dominique Pelicot)被法國阿維尼翁(Avignon)法院頂格判處20年監禁。他在法庭上承認,從2011到2020年,他反覆使用藥物迷暈結婚50年的妻子吉賽爾(現已離婚),不僅自己對她實施性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