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主席烏蘇拉-馮德萊恩表示,印度和歐盟已同意在今年推動達成一項貿易協定,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出關稅威脅的陰影下,雙方將繼續努力鞏固關係。
歐盟委員會主席本周將率領一個高級官員代表團訪問新德里,旨在加強歐盟與印度的關係。
馮德萊恩表示,歐盟正在探索與印度建立未來的安全和防務夥伴關係,就像與日本和韓國簽訂的協定那樣,這一關係涵蓋恐怖主義、海上安全、網路安全和對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等領域。
事實上,直到特朗普重返白宮之前,歐盟與印度多年的貿易談判一直都未能達成協議,而在特朗普重新當選美國總統後,這一貿易協議卻終於達成。
印度和歐盟於 2007 年開始貿易談判,然而這一努力在 2013 年宣告失敗。談判沉寂了近十年後,又在2022年重啟,但在歐洲汽車和烈酒進入印度市場等問題上,兩方仍存在巨大分歧。印度還指責歐盟在環境實踐和勞工權利等領域過度干預。
不過特朗普近期宣布對全球主要貿易夥伴加征對等關稅,這直接推動了兩國合作的步伐。印度的進口關稅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居前列,而歐盟也被美國列為「高關稅目標」,雙方通過合作可以降低美國單邊主義對自身經濟的衝擊。
數據顯示,歐盟是印度第一大貿易夥伴(2023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374億美元),而印度是歐盟在印太地區的關鍵市場。協議可幫助雙方建立所謂的「非美供應鏈」。
除了印度外,歐盟近期也與南美的南方共同市場集團簽署了一項期待已久的協議,與墨西哥更新了一項協議,並與馬來西亞重啟了奄奄一息的談判。但據馮德萊恩周五稱,歐盟與印度的協定將是「世界上同類協定中最大的」,並誓言會談將迅速推進。
印度這邊也馬不停蹄。本周,印度和英國還重啟了曠日持久的貿易協定談判,談判始於 2022 年,但去年因兩國舉行議會選舉而擱置。
可以發現,美國關稅雖然降低了全球貿易效率,但在客觀上卻加速了各個經濟體的合作機制建設,全球貿易體系正在發生結構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