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局現在進入了「議會協商體制」的穩定階段,因為不管是李在明還是權性東,都意識到,提前大選已經近在咫尺,整合票倉,為選民而戰,才是關鍵。
先來說韓國政局的最新情況,2月7日,國民力量黨實際領導人,權性東在國會記者會上,公開拒絕了李在明方面提出的「半導體特別法,52小時工作制」的擬議。
半導體特別法,是韓國近期最重要的一個經濟議程,為的是扶持韓國半導體產業,增加韓國在尖端產業上的國際競爭力,這個法案議程本來不涉及政治。
國民力量黨跟共民黨其實已經在半導體特別法的框架上達成了一致。
然而隨著首爾市長、國民力量黨人吳世勛的民調,在近期飆升,跟李在明形成了均勢,再加上朝野兩黨的支持率上,也不分上下,因此共民黨在本周就驟然在半導體特別法的立法上發難。
要求半導體特別法要包括「52小時工作制」,這直接就讓國民力量黨無法接受。
權性東就在2月7日的記者會上,公開表示,半導體工業現場,最需要的就是取消52小時工作制,以彌補產業人力的不足。
這個所謂的「52小時工作制」,源於韓國勞基法,該法規定韓國工人每周最多工作52個小時,其中包括40個小時的基礎工時,外加12個小時的加班工時。
國民力量黨雖然是保守派政黨,確實傾向於財閥企業,但韓國政治的特別之處在於,保守派雖然親超級企業,但相比企業主本身,但其實更為看重財閥企業下的廣大選民群體,既財閥僱員及其家庭。
在半導體特別法里,取消工作時長,既有利於企業研發效率,降低額外僱傭成本,同時,既有的僱員群體,還可以拿到額外的加班時長費用。
那麼號稱代表勞工群體的共民黨為何反對呢?
因為,共民黨雖然是進步派系,但其實並不能代表全韓勞工,相反,共民黨其實代表的中小企業、僱員及其家屬。
如果給超級企業放開了工時限制,這其實就是加劇競爭,不利於中小企業,因為財閥企業能夠支付得起超額加班費。
可中小企業既缺乏產能、資本,最關鍵的是也缺乏市場份額,加班生產的東西,賣不動,取消工時限制自然是弊大於利。
除了半導體特別法的博弈以外,朝野兩黨還圍繞退休法案展開了博弈。
在國際上,通常是左翼進步派反對延遲退休,而保守派支持延退,可韓國的特殊國慶也讓朝野兩黨的立場出現了弔詭的調轉。
國民力量黨反對延退,因為該黨認為,現在韓國資深僱員的薪資,幾乎是年輕人的三倍。而由於勞基法的保護,這讓企業不願意開出資深員工,因為這會帶來巨大的解聘成本。
韓國的企業僱員制度,學習自日本,因此企業僱員通常是長期僱傭,甚至終身僱傭。
而根據韓國的年資制度,這導致一個僱員的年資越長,工資因此越多。
所以,國民力量黨認為,延遲退休,不利於年輕人就業,因為一個資深員工的薪水,兩三倍於年輕人,佔據了大量的薪資資源。
而解聘的成本更是巨大,所以維持如今韓國60歲的退休年齡,是合適的,既有利於提高年輕人就業率,同時也可以減少企業成本。
而共民黨支持延退,則是因為該黨的老年選民,從事的通常是低收入的崗位,年資制度帶來的工資增幅,非常少的,而一旦退休,就會轉為臨時僱員,不再享受正式職工的待遇,不僅收入可能會直接腰斬,甚至會面臨直接失業。
雙方在退休法案上的博弈,也體現了雙方整合票倉的圖謀。
國民力量黨反對延退,其實就是響應尹錫悅此前的喊話「為年輕人提供支持」,中小企業不提,像三星這樣的大企業,每退休一個資深員工,就可以增加僱傭兩個年輕人。
所以,韓國的朝野雙方,雖然政斗不比此前激烈,可所攻之處,都是對方的搖擺票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