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已經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時期總體戰略背景和基本發展趨勢是「東升西降」。其具體表現就是,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整體呈上升發展,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在全球戰略框架內的比重與份量則日益下降,由此引發全球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可以說,這個「東升西降」趨勢,已成為當下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然而,我們也不能忽視,在這個總體背景與基本趨勢下,全球戰略的現實態勢卻依然明顯呈「西強東弱」的局面,具體表現有如下特徵:
一是整個中東地區更加有利於美西方集團。藉助以色列這把快刀與戰略打手,最近一個時期以來中東地區反美反霸力量遭遇空前挫折,巴勒斯坦哈馬斯受到毀滅性打擊,只殘留點點星火;敘利亞巴沙爾政權被推翻,美國正加緊同控制敘利亞的「敘利亞沙姆解放武裝」勾兌,妄圖將其拉攏收買;美以集團還劍指葉門胡塞武裝,進一步還要對胡塞武裝痛下殺手;伊朗被嚴重削弱,面臨更加險惡的生存考驗。可以說,連接不斷的勝利,使得美西方集團得以進一步加強對中東局勢的控制,使得他們在這一地區的優勢得到明顯的鞏固與加強。
二是整個歐洲局勢仍然有利於北約而不利於俄羅斯。俄烏戰爭已經打了將近三年,現如今俄羅斯佔據有明顯的戰場優勢,如果就戰場或戰爭的局部範圍而言,看似勝利在向普京招手,俄羅斯很有可能將得到一些軍事與地理實惠。但實際上,所有這些實惠都只有局部意義和價值。從總體上看,在同北約的對峙中,俄羅斯仍然處於嚴重不利狀態,仍然居明顯的劣勢。現在看,即便取得特別軍事行動的勝利,也難以從根本上扭轉北約包圍和緊逼俄羅斯的基本態勢,俄羅斯依舊還要面臨嚴重的地緣安全危機,依然還難以擺脫被圍剿的被動狀態。
因此可以預計,在今後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整個歐洲大局的局勢仍然將被美西方所掌控,他們將佔有絕對性的區域優勢。也正因為這樣,所以儘管俄烏戰爭打得如火如荼,北約仍然在緊盯亞太、緊盯中國,正快馬加鞭地為這個冷戰組織向亞太擴張力量做前期準備,包括輿論鋪墊、思想動員、預先策劃以及打前站等行動。從戰略實力對比的角度看,俄羅斯固然能對北約造成強有力的牽制,但卻無法牽制全部北約力量。
三是在「戰略競爭」中美西方仍然居主動和優勢地位。僅僅就靜態力量對比而言,總體上美國的戰略實力依然高於和大於中國,這是霸權敢於發動對華「戰略競爭」的底氣與資本所在。但現如今美國的戰略實力不但難以壓倒中國,而且還面臨著可能被中國追趕超越而發生顛覆的危險,這就是美國急於發動對華「戰略競爭」的深層原因。正因為這樣,所以現在美國正竭盡全力動員組織和拼湊整合一切可資利用的力量,以一起壓向中國。目前已經加入這一進程的有日本、韓國、菲律賓、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正在加入其中的有北約、印度、紐西蘭等,隨著這些力量的加入,美國對華戰略實力優勢在一個時期內還將得以進一步加強,因而圍堵、遏制與打壓中國的力度與強度還將邁上一個新的台階。
這一切都說明,在中美戰略競爭的當前階段,美西方不但擁有戰略上的主動權和主導權,而且他們還在力爭加強這個主動權與主導權,以便據此贏得「戰略競爭」的勝利。
談到當前中美關係的現實狀態,有人斷言已經進入戰略相持階段,即從戰略上看,美國已經失去對中國發動戰略進攻的能力,中國則已經越過戰略防禦階段而頂住了美國的進攻,同美國形成了相持的局面,在此之後就要轉入戰略反攻階段了。竊以為,這一說法的邏輯前提是好的,其展示的勇氣及樂觀主義精神值得肯定,因為「戰略相持」以「戰略鬥爭」為基礎,沒有反霸抗霸的戰略鬥爭,所謂「戰略相持」就不復成立。但問題在於不夠客觀理性,「戰略相持」是一種戰略總體上的勢均力敵狀態,這種結論目前恐怕言之過早。
筆者認為,對於當前階段的中美戰略較量態勢,還談不上雙方勢均力敵,美國仍為主動進攻方,中國雖有局部性反攻(反制)行動,但總體上仍處於戰略防禦階段,遠未立於不敗之地。對於美西方霸權集團的戰略動向和舉措,如下幾個要點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其一,霸權集團在走戰略下坡路的過程中,仍可進一步塑造和加強其局部優勢。總體上看,「東升西降」的大趨勢難以逆轉。但是,這樣的歷史與戰略大勢並不妨礙當前階段或今後一個時期內霸權集團仍然能夠進一步塑造和加強其局部優勢,如果他們的這一企圖在亞太地區完全得逞,對中國而則不啻是一場戰略災難。現在看,對於加強局部戰略優勢,霸權集團在中東幾乎完全得逞了,在歐洲大陸,因為俄羅斯的激烈反抗,他們只是部分得逞,一定程度上這一努力還遭遇嚴重的挫折。展望未來,中國至少應該做到俄羅斯所達成的水準,因此就要堅決抑制和反對北約東擴,反對美西方拼湊的AUKUS、QUAD等變相冷戰組織。這種反對決不能只停留在口頭上、局限於唾沫層面,而必須賦之以強有力的實際行動舉措,達成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際效果。
其二,為了加強局部優勢以挽回整體頹勢,霸權集團會表現得空前瘋狂。現如今以美國和以色列為代表的霸權集團早已經從道德與道義高地上跌落了下來,他們偽善的外衣已經被撕碎,全世界人民都認清了他們的真實面貌。整個美西方世界遭遇空前失德失道所帶來的大潰敗、大失敗。這一戰略性失敗所造就的頹勢十分嚴峻可怕,對此美西方政客們心知肚明,因此在思想上精神上顯得十分焦灼急迫。表現在行動上,就是霸權集團變得比以往更加瘋狂,為了通過加強局部優勢以挽回整體頹勢,他們將更加兇狠地在全球各地打打殺殺,妄圖通過野蠻屠殺剷除對手,為維護霸權的世界中心地位和領導權力輸血續命。
針對這一企圖,中國應該針鋒相對開展堅決的鬥爭,要在全球範圍內破壞他們加強局部優勢的努力,尤其是要加大力度支援和支持各種反霸抗美力量。須知,全球戰略一盤棋,人們常說,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中美戰略鬥爭尤其是這樣,借力打力依然是不可或缺的戰略竅門。
其三,分化瓦解、各個擊破的策略運用老辣純熟。中國、俄羅斯、伊朗、朝鮮等,這些國家個個都是霸權及美西方霸權集團要扳倒搞垮的對象,沒有誰能夠得到赦免,對此切不可心存妄想幻想。但是,出於實力和策略的考慮,在實際操作層面上,霸權卻做不到將這些對象一勺燴、一鍋炒,而要分門別類地進行煎炒烹炸,進行先後主次的策略運用。這樣的伎倆,歷史上的羅馬帝國搞過,曾經的德意志第三帝國也玩過,現如今的霸權帝國也正在如此操弄。再版的特朗普當局更是想把此道玩弄到爐火純青的程度,突出的表現是發誓要要拆散中俄聯合,代之以所謂的「中美聯手」。
因此,擺在中國等霸權對象國面前的一個突出考驗,是能不能放棄可憐的僥倖心理而真正地聯合起來。在這個問題上,歷史經驗反面居多,很多案例都是一些拙劣的當政者明哲保身、作壁上觀,熱衷於坐山觀虎鬥,結果噬臍何及。反之,如果中俄等國能清醒認識和認真化解被霸權各個擊破的危機,強化大陸聯合的突出優勢,則必可有效打破霸權集團加強局部優勢的企圖。
因此,從「西強東弱」的現實出發,當下把握中美戰略較量的核心和關鍵,就是要破壞霸權上述戰略企圖而使之不能得逞,推動戰略態勢進一步朝著有利於中國的方面轉變。也就是說,要敢於淡化、矮化中美關係,堅決擺脫對美依賴(參見【相關閱讀】文章);要有勇氣、有魄力,跳出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來經略和處置中美戰略較量問題。如果僅僅滿足於同霸權當局相安無事,而對全球戰略平衡不下大力的話,則很可能導致整個國際力量對比和中美關係發展的戰略性塌方,陷中國於難以扭轉的戰略被動。
【相關閱讀】
(作者:張志坤,系崑崙策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來源:崑崙策網【原創】修訂稿,作者授權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