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克什米爾領土爭端。克什米爾是位於南亞次大陸的最北端,是位於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國之間。克什米爾面積為19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為1800萬。1947年英國在撤離南亞次大陸之前提出蒙巴頓方案,這些地區可以根據宗教來決定加入印度和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77%的人是信奉伊斯蘭教,控制克什米爾地區的統治者是信奉印度教。印度和巴基城直接出兵爭奪克什米爾地區,雙方爆發三次戰爭。雙方根據實際控制線划了一條停火線,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爾領土面積的2/5,人口1/4,印度控制克什米爾領土3/5,人口為3/4。如果印度控制整個克什米爾,直接可以切斷巴基斯坦與東方龍國之間聯繫,直接以阿富汗為鄰,藉助阿富汗為跳板可以插手中亞事情。印度在阿富汗也投資了大量的礦產資源。
第二宗教信仰差異。巴基斯坦和印度擁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巴基斯坦的宗教是伊斯蘭教,印度的宗教是以印度教為主。在印發繁治時期,宗教成為劃分兩個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時人口大量的遷移和宗教衝突導致嚴重的暴亂事件,導致印度與巴斯坦的民眾之間的隔閡加劇。印度一直都有印度大聯邦的夢想,印度大聯邦的夢想是控制包括巴基斯坦在內的整個南亞次大陸,建立以印度教為中心的國家。
第三外部勢力的影響。印度是南亞次大陸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數量最多,經濟實力最強大和軍事力量最強大的國家。印度有一個夢想,稱霸南亞次大陸,控制整個印度洋。印度的國土,印度半島深入印度洋內部,控制印度洋方面處於有先天優勢。印度洋是世界上第三大海洋,這裡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和貨物貿易通道,中東石油 從波斯灣進入印度洋後才能進入歐洲或者東亞地區。中東石油路線從印度洋進入歐洲需要經過紅海,蘇伊士運河,地中海——大西洋沿岸。中東石油進入東亞地區需要經過馬六甲海峽——南海和西太平洋。印度在拉克沙群島和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上部署大量的軍事設施,並在一些印度洋島國上修建了軍事基地或監控雷達。巴基斯坦的戰略位置就凸現出來了,巴基斯坦於印度的西北部,巴基斯坦和印度同時擁有一個核武器國家,巴基斯坦擁有核武器120枚,印度擁有核武器數量100。世界上的大國希望藉助巴基斯坦來牽制印度,印度擁有擁有人口和領土優勢,世界上的大國也害怕印度強大不強大不符合自己的國家利益。
印度在莫迪的統治下,這些年的經濟發展比較快。印度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巴基斯坦在以印度競爭中處於劣勢地位。巴基斯坦背後背後有伊斯蘭國家和世界上大國支持。巴基斯坦最經濟最好最大的援助方是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每年會對巴基斯坦機場援助50億美元,巴基斯坦大約有兩萬士兵駐紮在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為阿拉伯提供了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