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下台之際,拜登政府發動了最嚴厲的制裁行動,試圖逼迫俄羅斯付出慘痛的代價。不到24小時,日本也選擇跟隨出手。拜登政府此舉的真正目的又是什麼?
似乎是不甘心讓自己精心策劃的烏克蘭危機就此收場,還有10天不到就下台的拜登政府對俄羅斯展開了最後一搏。1月10日,拜登政府宣布對俄羅斯的能源行業實施「前所未有」的嚴厲制裁。按照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名單,俄羅斯國內的石油企業、液化天然氣生產和運輸行業都被列入其中。除此以外,俄羅斯能源交易網路系統也遭到了美方的制裁打壓,原先被免除的制裁決定現在全部撤銷。簡而言之一句話,美國要通過這場對俄羅斯能源出口系統的覆蓋式制裁徹底摧毀俄羅斯的能源供應體系,從而讓俄羅斯承受難以想像的經濟損失,對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產生實質性的限制影響。
根據美國專家的分析,一旦拜登政府的制裁措施得到全面落實,那麼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必將受到巨大的影響,每個月所產生的經濟損失將達到數十億美元,這對於高度依賴能源經濟的俄羅斯來說是一個致命的打擊。更重要的是,對俄羅斯能源領域的全面制裁會讓俄羅斯國內的其他產業受到一定的衝擊和影響,最明顯的就是俄羅斯的通貨膨脹問題也將不斷惡化,並且後續經濟發展的前景也會更加黯淡。但俄羅斯卻對於美方的制裁沒有表現出過多的重視,俄羅斯石油公司的一名負責人透露,美方的制裁不會給俄羅斯的能源出口造成太大的影響。
俄羅斯能源企業之所以無懼美國制裁,其實與他們所面臨的環境有很大關係。早在2014年克里米亞半島危機爆發之後,俄羅斯能源出口就開始遭到西方國家的限制和打壓,而隨著2022年俄烏衝突的爆發,西方國家更是直接對俄羅斯能源產業展開了一場無差別的全面制裁行動,試圖通過摧毀俄羅斯能源出口的方式打亂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模式,從而迫使俄羅斯主動結束特別軍事行動。但俄羅斯依靠向東看戰略以及其他應對措施,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這也是為什麼拜登政府這次會展開「前所未有」制裁措施的主要原因。有分析認為,拜登政府之所以會選擇在卸任之前對俄發動猛烈制裁,主要有三個目的:
第一,彰顯自己強硬的政治態度和立場,以免被共和黨找借口發難。第二,為自己所制定的烏克蘭危機做最後一搏,畢竟就此結束多少會讓拜登政府不甘心。第三,為美俄後續談判創造更多的籌碼和主動權,也算是給特朗普留下的一份「政治遺產」。值得一提的是,在美國宣布制裁不到24小時,日本也宣布對俄羅斯展開新一輪的制裁,這可能也是石破茂政府送給拜登政府的「最後一份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