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特朗普上台之前,以色列終於與哈馬斯達成了停火協議,一直影藏在地下的哈馬斯武裝人員立即開始走上街頭慶祝勝利。
雖然最後時刻鬧出了點糾紛,以色列推遲批准協議,稱是哈馬斯堅持要求釋放指定的囚犯,不過這不是大問題,最後應該還是會解決。號稱從不做虧本生意的猶太人,這次做了一次虧本的交易。
協議總體大概內容是哈馬斯釋放33名人質(不論死活),以色列釋放1000名巴勒斯坦囚犯,並逐步從加沙撤軍。但具體來看,以色列吃虧比較大。
停火協議內容
1、關於人員交換:
哈馬斯列出一份33人名單,主要由婦女、傷病人員和老人構成,但不區別死活。接著釋放名單中50歲以上的男性,每人換取3名被判無期和27名被判其他刑期的囚犯。名單中2名特定的以色列人質按1:30交換,還需要另外釋放47名「沙利特」囚犯。
2006年哈馬斯跨境突襲了以軍一輛坦克,逮捕了一名叫沙利特的士兵,以色列在隨後的報復行動中也抓捕了一些哈馬斯的人。直到2011年,以色列用1027名囚犯換回沙利特,但交換人員中不包括新逮捕的囚犯,這些人被稱為「沙利特」囚犯
最後,以色列將釋放1000名2023年10月8日後逮捕的囚犯,但他們必須未參與阿克薩洪水行動。按照雙方商定的名單,會將囚犯送到加沙或者第三國。
沙利特
2、關於以色列撤軍:
以軍將從加沙地區人口稠密的地區向東部邊境撤離,包括撤出橫貫加沙中部的內扎里姆走廊。這是以軍攻入加沙後開闢的第一條走廊,他將加沙分割成南北兩部分,切斷了哈馬斯的聯繫,在軍事上有重大意義。
撤離的以軍將部署在加沙距離邊境線700米的範圍內,只有特定的5個點可以距離邊境線1100米。
在第一階段的人員交換進行時,以軍還將減少部署費城走廊的兵力。這是埃及與加沙的邊境線,也是向加沙運送武器的唯一通道,軍事意義比內扎里姆走廊更大。
在第一階段的最後一名人質釋放後,以軍要在8天內從費城走廊撤走所有部隊。
3、關於拉法口岸:
在哈馬斯釋放33人名單中的所有婦女後,拉法口岸將允許哈馬斯轉移平民和傷員到埃及。以軍在口岸部署部分兵力,每天允許50名哈馬斯傷員(另由3人陪同)過境,過境需經以色列和埃及批准。所有生病和受傷的巴勒斯坦平民均允許通過拉法口岸過境。
4、人員返回:
在人質開始交換後的第7天,允許加沙難民從特定地點返回北部,他們不能攜帶武器,但不必經過檢查。車輛等交通工具則必須經過檢查後才能返回北部。
在第一階段的人質交換進行時,雙方進行第二階段的談判。
回顧整個談判過程,以色列做出了較大讓步。內塔尼亞胡一直堅稱必須徹底消滅哈馬斯,而且在談判過程中始終拒絕從埃及邊境撤軍。而哈馬斯則堅持要求以色列在第一階段就必須同意永久結束戰爭,並從加沙撤軍。
如果以色列完全不顧人質或者以人質為借口,一直打下去確實能做到消滅哈馬斯,吞併加沙。而哈馬斯堅持的要求第一階段以軍就同意永久停火,只不過是一種談判策略,實際上沒有能力做到。在逼迫以色列進行一定的妥協之後才鬆口,並不算讓步。
以色列面臨三大風險
細看這份協議,對以色列有三大風險。
其一,允許加沙平民返回北部等於讓哈馬斯人員重新控制失地。開展之初,以色列就將加沙分割成南北兩部分,並不斷將平民往南部趕。
隨後以軍對北部哈馬斯集中的據點進行了多輪打擊,尤其是去年10月重點圍剿了賈巴利亞、拜特哈農、拜特拉希耶等哈馬斯核心據點,為此以軍還犧牲了一名旅長。加沙北部的哈馬斯人員已經所剩無幾。
如果解除封鎖,人員和物資都將重新流入北部。哈馬斯武裝人員從來不穿軍裝,要進入北部也無法分辨,而且平民回來以後,他們也能就地招募。即便暫時無法將武器帶入北部,但地下隧道中隱藏的武器和製造設備,也足以讓哈馬斯支撐很長一段時間。
被哈馬斯扣押的人質總共94人,第一階段只釋放33人。一旦第二階段的談判無法達成一致,將來以軍想重新清理這些地區,又要付出一定代價。
其二、以色列要釋放1000名哈馬斯囚犯,其中包括100多被判叛無期的重刑犯(以色列幾乎不判死刑)。這些人回去以後將對以色列構成極大的威脅。
哈馬斯的前任領導人辛瓦爾就是被以色列交換回去的,他前前後後蹲了23年監獄,回去以後不僅沒有屈服,反而獲得了較高的地位。之後一直積極策劃對以色列的報復,並最終發動了阿克薩洪水行動。
以色列用極高比例的囚犯交換自己的人質,看起來是愛護自己的國民,但另一方面也鼓勵了自己的對手。試想一下,上一次哈馬斯綁架了一名軍人就換回1000名囚犯,這次僅在第一階段就換回1000多名囚犯。
鑒於仍有不少哈馬斯人員關押在以色列,如此巨大的回報肯定會刺激哈馬斯以後繼續採取類似的行動來拯救自己的同夥。高比例交換,毫無疑問是給自己埋下一枚炸彈。
其三、哈馬斯很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恢復勢力。很少有人注意到埃及和卡達一直在充當調解人,卡達更是哈馬斯總部所在地。在協議中也寫明,埃及和卡達將參與停火監督和戰後重建工作。
哈馬斯雖然與伊朗積極聯繫,但其實是穆斯林兄弟會一手扶持起來的組織,與伊朗屬於不同的派別,只是因為共同利益暫時勾兌到一起。穆斯林兄弟會與埃及、卡達、土耳其都有密切聯繫,哈馬斯與他們才是親兄弟。
卡達的資金注入將使加沙得以快速重建,並重新恢復哈馬斯對加沙的控制。而埃及和土耳其都可能成為哈馬斯走私武器的主要渠道。以色列將錯過消滅哈馬斯的最佳機會,在土耳其已經控制敘利亞的情況下,將來一旦再次發生戰爭,以色列恐將面臨更多的威脅。
尾聲
內塔尼亞胡提出的戰爭目標之一是徹底消滅哈馬斯,但如果按照協議走,以軍將完全退出加沙,他們拿什麼去消滅哈馬斯?
儘管特朗普表示將與以色列合作,確保加沙不再成為恐怖分子的避風港。但這恐怕也只是一句口號,如果不開展軍事行動,如何確保哈馬斯能放下武器?隨著事態逐漸淡化,特朗普恐怕也不會再提此事。
以色列只能在第二階段的談判中,把哈馬斯放下武器當成撤軍的先決條件,但估計哈馬斯不會同意,屆時又將重新開火。
這份看起來吃虧的協議,以色列為何會同意呢?此前特朗普威脅在其就職前釋放人質,否則「地獄將崩潰」。外界一直認為特朗普是在威脅哈馬斯,現在看來他私底下也一定對以色列施加了不小的壓力。
特朗普一貫擅長威逼利誘,對以色列進行過什麼威脅外界不得而知,但他公開承諾,上任後擴大《亞伯拉罕協議》,推動沙特等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實現關係正常化。
這確實是內塔尼亞胡夢寐以求的,如果能夠實現,印度和中東地區將以以色列為橋頭堡向歐洲輸送商品,這將給以色列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