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馬文俊、湯煒瑋)1月8日,武漢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該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預計2024年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超過2.1萬億元,增長5%以上,2025年,該市提出gdp增長預期目標是6%左右。
如何完成這一目標?投資、消費、出口被視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根據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今年這「三駕馬車」的順序分別為:做強消費主引擎、夯實投資硬支撐、培育外貿新動能。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做強消費主引擎」被列為今年武漢市「重點做好十一個方面工作」的首位。具體包括,傳統消費提升行動,舉辦展會節事活動1100場以上,開展「樂購武漢」促消費活動2000場以上;新型消費培育行動,培育100個智慧商店、智慧餐廳、智慧商圈,打造18個直播電商集聚區;商業載體升級行動,建設武昌濱江天街等3個消費新地標,引育5家高端酒店,設立市內免稅店;品質消費擴容行動,打造10個新消費品牌培育基地,新引進各類首店300家以上。
在回顧2024年工作時,《政府工作報告》也把「多措並舉激發需求潛力」放在首位。武漢在全國率先推出消費品以舊換新配套支持措施,汽車、家電銷售額分別增長7%、28%。武漢skp等7個大型購物中心建成開業。新增首店370家,舉辦促消費活動2050場。2024年,武漢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增長5.3%左右,已對經濟增長形成較強拉動力。
近年來,商貿大市武漢穩步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消費」一直是武漢市政府工作報告中的熱詞。根據新近發布的《中國商業市場與消費新趨勢》,武漢城市商業力在全國城市中位列第七,穩居中部第一。
「做強消費主引擎,提振消費者信心至關重要。」武漢市人大代表、卓爾智造常務副總裁曹天斌建議,通過不斷翻新消費體驗、持續迭代的商業模式,為消費注入活力。他介紹,漢口北集團與昆明斗南花卉市場合作開發鮮花小鎮,吸引武漢及周邊花農直供鮮花,一支玫瑰售價降至不到1元;聯合國內四大漁碼頭,讓生猛海鮮價格降低40%左右。
「全方位擴大內需,需要企業有『長期主義』的信心與決心。」武漢市人大代表、湖北商貿物流集團黨委書記張愛華說,武漢在消費的前端環節——物流上,多式聯運等「硬」條件基本完善,但在渠道建設等「軟」實力提升上,仍有不少堵點。他建議,政府和企業進一步形成合力,加速物流企業圍繞省、市「鐵水公空」關鍵節點,建立總部型多式聯運物流樞紐。
儘管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日益提升,但在最終消費率,即用於居民個人消費和社會消費的總額占當年gdp的比率上,中國仍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怎樣在激活消費信心的同時,讓更多人願意解囊消費?
「舉辦一次大型展覽的收入如果是1,相關的社會收入便能達到它的9倍。」武漢市政協委員、長江國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萌說,武漢可發揮區位優勢和高鐵樞紐優勢,在繼續辦好世界飛行者大會、世界集郵展覽等活動同時,創新性地舉辦「中國校友經濟大會」「長江國際大會」等地標性展會活動,把武漢打造成各類賽會活動的首選之地。
「市內免稅店正在緊鑼密鼓的籌備中,力爭2025年上半年與廣大消費者見面。」武漢市人大代表、武商集團副總經理鍾子欽表示,該模式將為本地旅遊和零售業帶來新機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但仍需政府在免稅商品購買人群、提貨方式、協同機制等方面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