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拜登簽署了國會兩院通過的臨時開支法案,避免了美國政府在聖誕新年假期關門。
這是美國政壇過去一個星期激烈鬥爭的結果。這次鬥爭可以簡單總結為,特朗普和馬斯克提前高調介入效果不佳,拜登最後關頭小勝了特朗普,最尷尬的是眾議院議長約翰遜,接下來他的日子將比較難過。
美國政府開支需要國會通過法案,美國兩黨在這個問題上一直針鋒相對,無法達成一致,過去一年來,都靠臨時開支法案維持政府運轉。上一個臨時法案12月20日到期。如果沒有法案支持政府開支,部分政府部門將停擺。
所以在12月17日,國會眾議院兩黨基本達成一致,公布了一個新的臨時開支法案,其中包括為減災賑災提供1000億美元,農業補助100億美元,維持政府債務上限,36萬億美元,這個法案也包括給議員加工資,限制和審查在中國投資等條款。
這個法案一公布,特朗普和馬斯克立即表示強烈反對。馬斯克認為法案「太腐敗」,開支太大;特朗普則要求取消政府債務上限,意思是他當總統後,政府可以借更多的債。
特朗普和馬斯克都威脅,支持這個法案的共和黨議員將會受到懲罰。
因為特朗普的影響巨大,約翰遜議長和一些共和黨議員趕緊按他的意思修改法案,但是遭到民主黨議員的強烈抵制,一些共和黨議員也堅決反對取消債務上限,所以修改後的法案,19日在眾議院被否。這時離政府關門大限只有一天。
於是約翰遜又趕緊協調修改,公布一個精簡版的法案,這個法案在大的方面,賑災和農業補貼不變,維持政府債務上限,這是特朗普不願意看到的;但刪除了有關對華投資的條款。
這個第三版的法案,終於在政府關門大限之前的幾個小時,在國會通過。21日,拜登簽署法案,成為法律。
整個過程看下來,特朗普雖然離就職還有一個月,但非常高調地介入,軟硬兼施,向議長約翰遜和共和黨議員施壓,導致共和黨內異常忙亂,也出現分歧。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馬斯克,他雖然沒有正式政府頭銜,沒有明確選民支持,但卻利用自己的影響,在社交媒體上瘋狂發帖,呼風喚雨,造成極大影響。
但是,幾乎隱身的拜登依然是總統,還在履行自己職務。這個法案沒有按特朗普的意思取消政府債務上限,如果特朗普現在是總統,他可能會不簽署這個法案,導致政府關門。他上一次就因為開支法案中沒有包括修建邊境牆的資金,拒絕簽署,導致美國政府關門一個多月。
但現在總統還是拜登,他簽署了這個法案。可以說是在任期最後還小勝了特朗普一把。
當然,這次臨時法案明年3月14日到期。屆時特朗普已經就任,到時有關政府開支法案,又會是一場激戰。
這裡最尷尬的是議長約翰遜,他既滿足不了特朗普取消債務上限的要求,又很難滿足共和黨內一些議員堅決要求削減開支的要求,在黨內已經兩面為難,而新一屆國會在1月3日開始的時候,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優勢還是非常微弱,到時選舉新一屆議長時,如果共和黨黨內,有五六個人不支持他,他可能就無法當選議長。
到時,兩年前眾議院議長難產(麥卡錫當選那次)的場景,可能又要重演。
而且這一次,約翰遜可能比當時的麥卡錫還難受。
(錢克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