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敘利亞政壇經歷了戲劇性的巨變。反對派武裝攻入首都大馬士革,敘利亞總統阿薩德和家人倉皇乘飛機撤往莫斯科,並宣布辭職,和平移交政權。
【敘利亞反對派進入大馬士革】
阿薩德政權的潰敗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這並非因為反對派武裝擁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而是由於政權內部出現了系統性崩潰。其主要原因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首先,財政崩潰導致軍隊瓦解。敘利亞長期處於經濟困境。戰爭的摧殘和國際制裁使政府財政枯竭,無力為軍隊提供基本保障。武器裝備陳舊且供應不足,士兵因薪資拖欠導致士氣低落。
其次,外部援助的缺失。作為阿薩德政權的重要支持者,俄羅斯和伊朗在關鍵時刻表現乏力。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戰事,資源與注意力嚴重分散;伊朗則因美國和以色列對「抵抗之弧」的持續打擊,難以向敘利亞提供足夠的軍事和經濟援助。這使得阿薩德政權在內外交困中無力回天。
第三,民心流失。阿薩德政府長期以來未能為民眾提供穩定的生活和安全保障,社會不滿情緒不斷積累。加之經濟危機和戰亂的雙重壓力,政府的治理已接近崩潰。
【阿薩德夫婦已抵達莫斯科】
然而阿薩德政權的突然垮台並不意味著一切會重歸平靜,相反,這片飽受戰火蹂躪的土地正面臨更複雜的權力鬥爭。
敘利亞國內政治及軍事派系複雜,此次攻擊政府軍的主力「解放敘利亞」聯盟、得到土耳其支持的反對派武裝「敘利亞國民軍」,以及得到美國支持的庫爾德武裝,是敘國內三股主要勢力。這三股勢力在推翻阿薩德方面,可能持有一致意見,但在建立新政府方面,各方恐怕會有很多分歧。
比如庫爾德武裝,該武裝是敘北部的重要勢力,其目標是爭取更多的自治權甚至獨立;而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國民軍」,則意圖在敘利亞建立一個與土耳其利益一致的「緩衝區」;至於「解放敘利亞」聯盟,此前與恐怖組織關係密切,有著明顯的宗教化傾向。
如果這三方在權力分配上無法達成一致,敘利亞的結局很可能會和如今的利比亞一樣,陷入軍閥割據的混戰之中。
【伊朗是阿薩德倒台的最大「輸家」】
就目前的局勢來看,這三方以及其背後的支持勢力,誰能成為最終贏家還尚不能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場戰亂的最大輸家可能並非是大部分人認為的俄羅斯,或許更可能是伊朗。
儘管阿薩德的倒台對俄羅斯影響不小,但莫斯科已在敘利亞確保了其關鍵軍事基地——赫梅米姆空軍基地和塔爾圖斯海軍基地。這些設施不僅是俄羅斯在地中海的戰略支點,也是其全球軍事存在的重要象徵。因此,儘管失去了阿薩德這個盟友,俄羅斯仍保住了核心利益。
反觀伊朗,損失明顯大於俄羅斯。敘利亞是伊朗連接黎巴嫩「真主黨」和地中海的重要樞紐,阿薩德政權的垮台讓伊朗精心構建的「抵抗之弧」陷入斷裂危機。若無法迅速扶持新的代理人力量,伊朗將失去通往黎巴嫩的關鍵通道,直接削弱其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
事實上,伊朗對阿薩德政權倒台一事早有預兆。據伊朗方面稱,德黑蘭此前曾提醒阿薩德,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正蠢蠢欲動,希望其加強對大馬士革的防禦。但該提醒被阿薩德忽略,最終走上了「覆滅」的結局。
目前,以色列地面部隊已經越過敘以邊境,進入敘利亞境內,同時以軍還出動了數十架戰機,針對敘利亞境內可能對以軍造成傷害的「戰略武器」進行了打擊,其中包括武器庫、防空系統以及生產工廠。
可以預見的是,新一輪衝突即將拉開序幕,中東民眾的苦難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結束?誰也無法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