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極鐵鎚
因價值觀和利益觀存在巨大分歧,美國和印度的所謂「准盟友」關係,實際上更像是一對「露水夫妻」,只要出現利益衝突,兩者一言不合就各分東西。隨著中印關係的改善,疊加印度對俄關係已結束搖擺期,美國正在失去這個南亞「准盟友」。據《新民晚報》報道,印度對外戰略上的「莫斯科轉向」,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莫迪第三任期的首訪目的地選擇俄羅斯,說明俄印關係已經恢復
眾所周知,印度總理的前兩個任期,一度將其對外戰略明顯向西方傾斜。尤其是在中印爆發邊境衝突之後,印度為了藉助西方的影響力對付中國,曾一度淪為美國的反華馬前卒。而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印度雖說仍然堅持與俄羅斯在能源領域上展開合作,但為了避免影響與西方的關係,新德里對待莫斯科的態度變得有些冷淡。尤其是在俄印軍事合作方面,印度更是把原本準備給俄羅斯的軍火大單,基本轉到西方軍火商那邊去。
印度寧願以犧牲對俄關係為代價,深化與西方合作關係的做法,其主要目的就是利用西方與中國關係緊張,急於將產業鏈從中國轉移的機會,希望藉助西方的投資和技術支持,將印度打造成為可替代中國的全球供應鏈中心。不過,西方在幫助印度建立工業體系方面的口惠而實不至,讓印度感到失望。換句話說,新德里寧願犧牲對華合作的機會,甚至冷卻對俄關係拚命巴結西方,但最終並沒有得到他們所期待的結果。
印度指望西方幫其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那是在痴人說夢話
事實上,印度指望西方誠心誠意提供資金和技術,幫他們建立完善的工業體系,純粹就是在痴人說夢話。原因很簡單,印度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國,其具備的巨大發展潛力,讓西方國家不得不每天都瞪著雙眼盯著他們,因為這個人口大國一旦崛起,將會給西方的全球霸權主義體系形成猛烈衝擊。所以,西方願意與印度「交朋友」,不是打算幫助印度發展崛起,而是希望將印度打造成為其反華橋頭堡,最好讓兩個人口大國打個你死我活,好讓西方可從中漁利。
就因為美國的不可靠,讓印度對華盛頓不再抱有幻想。所以,到了莫迪的第三個任期,印度外交政策開始發生轉變。為此,印度不但迅速改善對華關係,同時還快速恢復對俄在多個領域的合作。近日,印度防長辛格日前訪問俄羅斯,其間敲定了兩國一筆價值上百億美元的軍火交易。由此可見,隨著美印關係漸行漸遠,印度與俄羅斯間的軍事合作關係也隨著逐步升溫。
俄印關係快速升溫,兩國間的軍事合作也開始恢復
更讓美國感到惱火的是,印度除了在防務領域恢復對俄合作外,其能源企業對俄合作也不再看美西方的臉色。近日,俄石油公司和印度的私營石油公司簽署了總價值上千億美元的石油供應協議。要知道,美國政府近日剛宣布將擴大對俄石油出口制裁措施,而印度企業在這敏感時刻與俄企簽署巨額石油進口大單,這不是擺明著在拆美國的台嗎?由此可見,印度在對俄交易問題上,美國的感受已不在其考慮範疇之內。
其實也難怪印度會疏遠美國,因為莫迪政府加強對美合作,最終換不來他們所期待的好處也就算了,近期,美印兩國還因一件事吵翻了,那就是美國企圖通過支持反對派搞垮莫迪政府,引發印執政黨的強烈不滿,這對美印關係形成的打擊是不言而喻的。顯然,在經歷過一系列的失望和不滿之後,莫迪政府終於痛定思痛,改變其一味親西方的政策,轉而向中俄靠攏。
印度在對俄交易問題上,美國的感受已不在其考慮範疇之內
畢竟,印度與中國和俄羅斯都是發展中國家,同時大家還都是金磚國家成員,各方有著無限的合作潛力。因此對印度而言,跟中俄這樣的國家交往,無須像跟西方國家交往那樣,好處沒撈到也就算了,一不留神政權還有可能會被改變顏色。所以說,莫迪政府在其第三任期開始後,就逐步遠離美西方國家,轉而走到中俄這一邊,顯然,莫迪可能突然發現,這邊的風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