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薩德垮台後,多國瓜分敘國土,伊朗對華措辭變了,普京陷入兩難

2024年12月10日19:43:06 國際 1104

敘利亞衝突並沒有隨著阿薩德政權的垮台而就此終結,只是從內戰轉變成了內外勢力交加的混戰。據外媒12月9日報道,就在敘利亞叛軍宣布攻佔首都大馬士革的第二天。敘利亞全境多地突然遭到美軍大規模轟炸,而與此同時,以色列陸軍從戈蘭高地方向大舉進攻,逼近首都。土耳其支持的敘利亞國民軍也與庫爾德武裝打了起來。一夜之間,整個敘利亞亂成一鍋粥,變成各方爭奪利益的棋盤。

阿薩德垮台後,多國瓜分敘國土,伊朗對華措辭變了,普京陷入兩難 - 天天要聞

其實,敘利亞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各國都想從當地分得一杯羹。土耳其、以色列對敘利亞有領土需求,而美國則想要它的石油。但在過去的8年里,還沒有哪個國家敢像以色列那樣,搞出那麼大動靜,直接侵佔敘利亞領土。

阿薩德垮台後,多國瓜分敘國土,伊朗對華措辭變了,普京陷入兩難 - 天天要聞

這主要是因為敘利亞政府背後有俄軍撐腰,而無論是以色列還是美國,都不太願意跟俄羅斯發生正面衝突;再加上,美以還要騰出手來對付哈馬斯以及黎巴嫩真主黨,因此難以抽身。

但現在不一樣了,隨著黎以停火、加沙戰役結束。美國、以色列這些外部勢力,就看到了干預敘利亞局勢的可能。

他們先是策應敘利亞叛軍開路,以最快的速度攻城掠地,一邊往阿薩德政權所在的大馬士革進發、一邊向敘利亞西部的俄軍海空基地施壓。

推翻阿薩德政權從來都不是美以策應叛軍的真實目的。他們的真正目的是想逼退敘利亞境內的俄羅斯駐軍。他們不敢跟俄羅斯起正面衝突,於是就打算借用叛軍之手,趕走俄羅斯駐軍。

所以現在可以看到,俄羅斯前腳剛表露出撤軍的動向,以色列後腳就徹底不裝了;沒有利用價值後,對叛軍那是「卸磨殺驢」。前幾天還在明裡暗裡幫助叛軍,現在直接開殺。沒了俄軍掣肘,更是放開手腳大舉侵佔敘利亞領土。

阿薩德垮台後,多國瓜分敘國土,伊朗對華措辭變了,普京陷入兩難 - 天天要聞

那麼,堂堂「世界第二」的俄軍,怎麼會被「皮卡+無人機」的叛軍給逼退了呢?這是因為,普京陷入了兩難。首先,俄羅斯部署在敘利亞境內的兵力有限,巔峰時期也不超過萬人。主要是靠基地里的各種軍艦、戰鬥機、防空系統維持優勢,自衛能力有限。

阿薩德垮台後,多國瓜分敘國土,伊朗對華措辭變了,普京陷入兩難 - 天天要聞

如今,隨著敘利亞政府軍放棄抵抗,普京要想保住這些基地,就只能從俄烏前線抽調更多的兵力,投入中東

可現在呢?俄烏衝突即將進入和談階段。眾所周知,交戰雙方往往越到快要收尾的時候,就打得越狠。畢竟停戰前誰佔據的土地面積越大,誰在談判桌上的籌碼就越多。

普京固然不想放棄阿薩德這位「代理人」,但眼下烏克蘭戰場明顯更重要。

再加上敘政府軍「爛泥扶不上牆」,給他機會也不中用。俄軍前期送上那麼多助攻,他們愣都守不住一個哈馬。以至於哈馬一丟,直接把俄軍基地暴露在叛軍的火力之下。俄軍要是不撤,將來被叛軍俘虜了,恐怕會更難看。在這樣的情況下,普京只能接受事實,把阿薩德接回了莫斯科

敘利亞局勢的動蕩,除了讓俄羅斯陷入兩難之外,也讓阿薩德背後的另一大股東——伊朗開始尋找後路。

敘利亞原本是伊朗連接黎巴嫩真主黨的中間橋樑,以至於阿薩德一垮台,整個什葉派「抵抗之弧」就瞬間瀕臨土崩瓦解。接下來,伊朗在中東的局勢只會變得更加被動。於是,他們開始將目光投向東方。

最近,有眼尖的網友注意到,伊朗官方的對華措辭變了。該國總統佩澤希齊揚在一次與中方的會談中宣稱:伊朗正在努力、認真的履行《中伊全面合作計劃》,以抵制美國的單方面制裁。

阿薩德垮台後,多國瓜分敘國土,伊朗對華措辭變了,普京陷入兩難 - 天天要聞

上台之初,外界普遍認為,佩澤希齊揚屬於相對親西方的所謂「改革派」。但相較於他之前在各大場合中對於中伊合作以及美伊關係的中性措辭,如今使用更為堅定和明確的表訴,足以證明,在當前的局勢下,伊朗方面已深刻認識到中伊合作的重要性,並開始意識到中國才是他們最值得依靠的合作夥伴。

敘利亞局勢牽一髮而動全身,如今也漸漸的對我國有所影響。在此背景下,中國需給予伊朗正向回應,把握積極影響。【戰旗團隊創作,文責自負】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笑死在小紅書的評論區里,美國「難民」湧入,內容五花八門 - 天天要聞

笑死在小紅書的評論區里,美國「難民」湧入,內容五花八門

最近小紅書內容變天了,點開推薦頁面以後,發現自己才是外國人,看個評論還得去複製粘貼在線翻譯,丟了幾十年的英文居然要在這一刻撿起。不對啊,突然反應過來,這是中國的軟體,這究竟發生了什麼?不過在刷了幾條後,差點笑死在評論區[捂臉],接下來就給大
南京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閉幕 - 天天要聞

南京市政協十五屆三次會議閉幕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南京市第十五屆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歷時四天,經過全體政協委員和與會同志的共同努力,圓滿完成了各項議程,於1月14日下午在南京人民大會堂勝利閉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