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網12月6日訊12月5日,惠民縣政府新聞辦組織召開「走在前、挑大樑」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惠民實踐新篇章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縣醫保局專場。惠民縣醫保局黨組副書記吳春霞,縣醫保局副局長谷曉倩,縣醫保局黨組成員、醫保中心主任李明出席本次新聞發布會向大家介紹縣醫保局緊緊圍繞市委「1+1188」發展格局,聚焦縣委「1357」工作體系,高質量完成各項重點改革任務所取得的亮點成效、落實情況和後續舉措。

據吳春霞介紹,今年以來,縣醫療保障局緊緊圍繞市委「1+1188」發展格局和縣委「1357」工作體系,紮實推進「參保擴面、醫療救助、待遇保障、基金稽核」等重點民生工作,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聚焦應參盡參,應保盡保,在織密「保障網」上下功夫
健全保障體系,做好全民覆蓋。健全完善覆蓋全民的「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醫療保障制度框架,大力推動應保盡保。2024年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49.3萬人,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6.7萬人。參保覆蓋率達97%。
持續提高職工門診統籌待遇,一、二、三級醫療機構報銷比例分別提高至80%、70%、65%,退休人員再提高5%。截至目前職工門診統籌報銷2628餘萬元。
優化生育醫保待遇。職工住院分娩產生的政策內醫療費用,統籌基金全額支付,不再區分一孩、二孩、三孩;居民住院分娩實行定額補助,一、二孩一次性補助1500元,三孩補助3000元;將輔助生殖類醫療技術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企業職工實行生育津貼免申即享。
聚焦民生實事,在提升醫保待遇上下功夫
持續提升居民醫保待遇。深入推進居民長護險試點工作,健全制度體系、優化申辦流程、完善評估程序、加強監管稽核,成立全省第一家長期護理保險協會,打造「長護之家」示範基地,在全省率先開展器械租賃,進一步推動惠民縣長期護理保險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目前,居民長護險政策享受人數達到1900餘人。同時,居民「兩病」待遇不斷提高。「兩病」門診用藥報銷比例由60%提高至70%,年度最高支付額高血壓300元,糖尿病400元,高血壓合併糖尿病600元。截至目前居民「兩病」報銷120萬元。
規範門診慢性病管理。職工、居民門診慢性病種類實現統一,數量增加至63種。新增14個單獨支付病種。職工門診慢病起付線為700元,在職職工報銷比例85%,退休職工報銷比例90%,合併住院封頂線20萬元。截至目前共發生職工慢病門診報銷2981萬元。居民門診慢病起付線為200元,報銷比例為65%,甲類病種與住院統籌合併使用年度封頂線20萬元。截至目前共發生居民慢病門診報銷6918萬元。
夯實醫療救助托底保障功能。按照《濱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的實施意見》文件要求,完善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分類細化救助待遇標準,認真做好因病致貧重病患者認定救助工作。截至目前,共救助因病致貧重病患者8人,救助金額9.5萬元,有效減輕了重點人群的就醫負擔。
聚焦降價減負,在推動集采擴面上下功夫
持續深化藥品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改革和醫藥價格服務管理,著力降低藥品和醫用耗材價格,切實減輕患者負擔。截至目前12個批次531種藥品和30類高值醫用耗材集采結果在惠民縣18家公立醫療機構全覆蓋落地實施,累計減輕群眾用藥負擔近億元;開展集採藥品進基層活動,定點零售藥店配備50種以上、一體化管理村衛生室配備30種以上集採藥品,大大解決了群眾購葯難問題。聯合衛健部門印發《關於公布部分醫療服務項目試點一體化管理衛生室的通知》,本著擇優、自願的原則選取79處作為首批試點衛生室,將20種中醫適宜技術納入項目試點,進一步滿足群眾的就醫需求。召開全縣集採藥品執行情況約談分析會3次,通報各醫療機構集採藥品進度情況10期,赴實地督導培訓3場次,督促各定點醫療機構落實集采政策執行主體責任,確保群眾能夠享受到集采政策紅利。
聚焦安全可持續,在加強基金監管上下功夫
加強對醫療保險基金的監管和使用,直接關係到廣大參保群眾的切身利益。目前惠民局主要通過全市智能監管系統、國家內控系統、大數據分析;「雙隨機、一公開」聯合部門檢查;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對縣內定點醫藥機構進行全覆蓋、全方位現場檢查;聘任醫療保障社會監督員,完善社會監督機制等方式進行基金監管工作。今年以來,全覆蓋檢查定點醫院23家、定點藥店152家、抽查村級衛生室180家;共辦結行政處罰4起,做出罰款14.08萬元,行政約談4家;協議處理並追回拒付違規使用醫保基金273萬元。

聚焦公共服務,在提升醫保服務效能上下功夫
真心「幫辦」。設立「幫辦服務窗口」,專門為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群給予主動服務,提供全程幫辦,切實解決特殊群體「辦事難」問題,目前已幫辦、代辦、協辦419餘人次。
高效「網辦」。通過微信小程序、簡訊服務等形式,重點辦理醫保政策和信息諮詢、異地就醫及時結算等業務。
下一步,縣醫保局將繼續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理念,聚焦群眾看病就醫所需所盼,落實落細醫保待遇政策,優化經辦流程,全力提升醫保工作高質量發展水平,更好地服務於現代化幸福美麗新惠民建設大局。(本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