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國家安全智慧
——總體國家安全觀學習輔導系列述評
(二十三)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積聚著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寶貴智慧,從中汲取國家安全思想的精髓要義與實踐源泉,對於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做好新形勢下國家安全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民本思想——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
「民本思想」植根於中華文明的土壤之中,無論是《尚書·夏書·五子之歌》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還是《四書章句集注》中的「國以民為本,社稷亦為民而立」,都強調了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重。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彰顯了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的根本立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標誌。國家安全工作歸根結底是保障人民利益。做好國家安全工作必須堅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堅持國家安全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歷史和現實充分證明,維護人民安全,中國具有前所未有的雄厚實力基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信心,更有力量。
居安思危——堅持把防範化解國家安全風險擺在突出位置
「居安思危」是傳統文化中關於安危之間辯證往複的哲學思想,體現了中華民族深邃的憂患意識和前瞻性的戰略思維。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在《周易·繫辭下》中提出「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的思想,強調要在和平穩定之時時刻保持應對危機的警覺。我們黨在內憂外患中誕生,在磨難挫折中成長,在戰勝風險挑戰中壯大,始終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風險意識。新形勢下我國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面臨的威脅和挑戰增多,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範「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範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必須積極主動、未雨綢繆、見微知著、防微杜漸,做好應對任何形式的矛盾風險挑戰的準備,有效防範化解國家安全重大風險挑戰。
和合共生——堅持推進國際共同安全
「和合共生」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理念,彰顯的是一種包容、合作、共享的精神。中國自古以來就倡導「天下大同」的理想,主張通過對話、交流與合作來解決國家間的分歧和衝突,追求共同的和平與繁榮。古代典籍《禮記》中的「天下為公」、《中庸》中的「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等論述都描繪了對和平發展、和而不同、和諧共生的美好期待。在當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安全是普遍的,不能一個國家安全而其他國家不安全,一部分國家安全而另一部分國家不安全,更不能犧牲別國安全謀求自身所謂絕對安全。只有基於道義、理念的安全,才是基礎牢固、真正持久的安全。總體國家安全觀強調「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託」,倡導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安全的理念,走出一條共建、共享、共贏的安全新路。
鑒古明今,方能行穩致遠。歷經數千年沉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國家安全思想在傳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煥新,必將為我們深入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開創國家安全工作新局面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









來源:國家安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