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內,美國接連對華髮出三道禁令,大有推動全面「脫鉤」的態勢,但,想要做到這一點哪有那麼容易,因為中國也不是吃素的,將做好兩方面準備,不會向美國霸權低頭妥協。
第一道禁令,撤出投資。11月21日,美國得克薩斯州共和黨籍州長阿博特致州政府各機構,要求他們撤出與中國相關的投資。
阿博特給出的理由是,中國在太平洋和世界各地「好戰」,持有中國資產的金融風險增加。而在此前,這位美國州長接連發出多項對華禁令,試圖分割中國與美國之間的合作關係,維護所謂的美國安全。阿博特如此針對中國,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配合特朗普即將對中國掀起的關稅戰。要知道,這位共和黨籍州長是特朗普的鐵杆支持者,而特朗普在上台之前,呼籲對華徵稅,阿博特準備給特朗普對華徵稅鋪路。
第二道禁令,禁止中企生產的新疆產品進入美國。美國國土安全部11月22日,以違反相關涉疆惡法為由,將29家中企列入限制進口實體清單。以涉疆問題為切入點限制中國企業,一直是美國對華打壓慣用的伎倆。
第三道禁令,禁止美企與被拉入黑名單的中企進行商業往來。11月22日,美國商會的發布的電郵顯示,將把多達200家中國晶元企業列入所謂的出口黑名單,禁止美國多數供應商向這些企業出口商品。
24小時內,美國對華髮出三道禁令,這是新一輪「中國威脅論」的炒作,在為特朗普上台而鋪路,中國駐美大使館呼籲美國政客別帶著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看待中國發展。
事實上,美國真的能對華全面「脫鉤」嗎?當然不能,一方面,中美早已融入全球產業鏈,雙方貿易密切,一旦美國對華「脫鉤」,意味著美國的貿易量將下降,中國擁有全球最全的產業鏈,可以獨立造出大部分產品,缺了中國,美國很難單獨造出自身需要的商品,而歐盟等經濟體也將受到影響,兩個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脫鉤,必然動搖全球貿易產業格局。
另一方面,美方占不到任何便宜,中方可以從容應對。在特朗普第一次當總統期間,美國就掀起所謂的貿易戰,可結果是,美國方面沒有扭轉對華貿易逆差,反而搞得本土企業怨聲載道,無數的企業在呼籲減少貿易戰,加強合作。而中國面對美國的貿易戰,從容應對,扛住了打壓。這一次,若特朗普想故伎重演,中國可不會慣著。
其實,美國的所謂「對華脫鉤」,根本行不通。美方之所以擺出一副要脫鉤的架勢,其實是給做給美國民眾和國際社會看的,表達一種重塑美國霸權地位的決心。而對華「脫鉤」嘗試,成了美方「重塑美國」的起手式,如若美國真的全面對華「脫鉤」,其結果必將是災難性的。
中方一直在呼籲,中美不搞對抗,理應合作共贏,但美國的咄咄逼人,將逼著中國做好兩方面準備。中方可以一邊積極反抗美國的貿易打壓,維護自身權益,一邊開放對話大門。可以說,邊打邊談仍將是應對美國「對華脫鉤」的主要策略。
中美之間存在的根本性矛盾,就是美國唯恐霸權地位被中國趕超。為鞏固霸權,繼續領導世界,美國沒有別的好辦法,只能選擇在中國還未完全超過美國之前,想用「脫鉤」這種飲鴆止渴的方式,保持優勢,過一天算一天。但這麼做,絕不會讓美國的地位長久鞏固,到一個臨界點,反而會加速美國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