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不成防長了?特朗普內閣人選陷入醜聞,司法部長提名人宣布退出。特朗普內閣人選接連陷入醜聞,國防部長和司法部長人選出現異動背後,釋放出了哪些信號?
近日,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挑選的國防部長提名人海格塞斯被曝涉嫌性侵,引發了廣泛關注。據加利福尼亞州蒙特雷市警方披露,海格塞斯曾在2017年捲入一起性侵案件,但他堅稱這是雙方自願的性行為,並已向涉事女子支付費用。
然而,11月20日深夜,蒙特雷市警方又公布了一份新報告,稱涉事女子報案時表示,她懷疑事發前有人在她的飲料里下藥。這一情況讓特朗普團隊感到「措手不及」,導致海格塞斯陷入被動局面,可能導致他成為國防部長的夢想破碎。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蒙特雷市警方發布的這份22頁報告,詳細描述了涉嫌性侵事件的經過。報告指出,事發時間為2017年10月8日凌晨,地點為當地一家酒店。涉事女子在接受性侵檢查時告訴護士,她認為自己在事發前被下了葯,她還描述了海格塞斯在酒吧內的不當行為,並表示在前往海格塞斯房間後,兩人發生了爭執。
女子稱,當她試圖離開房間時,海格塞斯擋住了門,她記得自己反覆說「不」,但海格塞斯則堅稱,雙方是自願發生性行為的。此外,女子的丈夫也證實了妻子的說法,並表示妻子在事發後經常做噩夢並突然哭泣,顯然是存在「心理創傷」。
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過渡團隊對這份新報告也感到意外,並加劇了對海格塞斯的不滿。可以預料,雖然特朗普目前仍力挺海格塞斯,但如果事態繼續惡化,海格塞斯可能會失去特朗普的信任,面臨被踢出局的結果。
有意思的是,就在海格塞斯深陷性侵醜聞的同時,特朗普提名的美國司法部長候選人馬特·蓋茨,也因吸毒和未成年性交易醜聞宣布放棄提名。隨後,特朗普轉而提名了前佛羅里達州檢察長帕姆·邦迪擔任未來的司法部長。從特朗普團隊面臨的這一系列挑戰不難看出,儘管這一次共和黨在國會參眾兩院取得了優勢席位,但民主黨依然沒有放棄對其「使絆子」。
而從某種程度上看,近期不少媒體炒作特朗普團隊的「極端反華」態度,或許也有民主黨給共和黨執政設置障礙的影子。要知道,自特朗普宣布組建第二個執政任期的政府以來,其內閣成員人選如盧比奧、沃爾茨、海格塞斯等,均以對華強硬立場著稱。這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猜測,認為新一屆特朗普政府在對華政策上可能比拜登政府更加鷹派。《華爾街日報》甚至形容特朗普正在組建一個對華鷹派的「夢之隊」。
然而,《日經亞洲》在11月21日的報道中指出,儘管特朗普揚言要對中國商品加征高達60%的關稅。但有消息指出,特朗普對華政策的最終目標,很可能是共存而非衝突對立。換言之,其內閣可能只是名義上的「對華鷹派」。「知情人士」指出,與特朗普關係密切的「美國優先」政策研究所,雖然也鼓吹所謂的「中國威脅論」,但同樣認為緩和中美緊張關係是當前的首要任務。
事實上,與特朗普上屆政府中的博爾頓和蓬佩奧等「刺頭」相比,此次提名的「對華鷹派」成員忠誠度顯然更高,不會公然違抗上級。因此,認為他們意識形態決心可能較低,對華態度將或許隨著特朗普的轉變而變化,這樣的推論也算合理。當然,中國也從未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別國身上,無論何時我們都做好最壞打算。即便特朗普上台加大遏華力度,中國也絲毫不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