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濱海訊(記者 牛婧文 見習記者 張子涵 攝影報道)攻堅克難,落實落細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支撐引領行動;主動擔當作為,參與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建設工程;用事實說話,以行動表達,他就是區科技局資源配置與管理室三級主任科員趙星民。

勇挑重擔 助推創新驅動發展
創新是濱海新區立區之本,以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煥新是地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去年,濱海新區高質量發展支撐引領行動「8+6」行動方案正式發布,當中的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建設工程備受矚目。在這項工程推出的伊始,趙星民便深度參與其中。
「我們要做的具體任務事項有66項,重點項目53項。為了督促任務清單和重點項目的落實落細,還需要開展月度調度、季度總結,加強與責任部門的協同合作、合力推動有效機制,及時掌握全區創新驅動發展的進展情況。光是每個月與22家責任單位來往的公文信函,就有50餘封,通話百餘次,匯總處理的文字材料也有2萬餘字。」在推進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區工程由「施工圖」變為「實景圖」的過程中,趙星民全面梳理繁雜浩瀚的任務指標。儘管當時匯總校對的過程十分繁雜枯燥,月底報送前還要經常加班至深夜,但是從報送材料中透出的濱海新區科技領域的巨大成就,卻仍然讓他倍感榮耀。
放眼未來產業 提升新質生產力效能
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勇爭先、善作為,是時代賦予濱海新區的一道「必答題」。為了有效推動濱海新區新質生產力發展,趙星民從未停下腳步:每月及時掌握未來產業發展的最新進展,督促在八個領域布局新賽道,全力推進「8151工程」,推動形成生物製造、細胞和基因治療、自主信創領域創新集聚區,構建未來產業應用場景;組織生物醫藥、航天等領域領軍企業、科研院所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並積極爭創市級創新聯合體,與京冀優質創新資源開展技術聯合攻關,構建產學研融合新模式。趙星民主動出擊、從我做起,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組合拳」,為「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濱海新區未來產業保駕護航。
善作善成 以實效實績促進高質量發展
全社會R&D經費內部支出穩居全市首位,投入強度創歷史新高,獲批中國科協2023—2025年首批創新驅動示範區……翻閱濱海新區科技工作的「成績單」不難看出,作為我市高質量發展的「橋頭堡」,這裡的創新活力動能強勁。
而作為濱海新區科技工作的踐行者,趙星民也通過積極推動爭取榮譽表彰、項目資金和政策支持,持續為推動地區發展貢獻自己的智與力。
趙星民表示,今年是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攻堅之年,也是濱海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之年,他將腳踏實地,從零開始,在關鍵之年有關鍵之為,緊緊圍繞新質生產力發展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上善作善成,推動科技創新催生新發展動能,為濱海新區的高質量發展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