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迎來最黑暗一天,軍隊遭哈馬斯伏擊,損失慘重,大量士兵被活埋。這種情況下,內塔尼亞胡又想出了怎樣的應對之策呢?
前言: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後,以色列信誓旦旦要消滅所有的哈馬斯武裝人員,不僅對加沙地區進行密集轟炸,還深入加沙與哈馬斯展開巷戰。
儘管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不斷放狠話,揚言不惜與全世界為敵也要贏得最後的勝利。但卻不能不承認一個扎心的事實,那就是想打垮哈馬斯太難了。就連以色列專家也表示,戰爭打了這麼長時間,哈馬斯的軍事能力沒有任何崩潰的跡象,即便是領導人被「斬首」,也不會影響接下來的軍事行動。
在一輪又一輪的交鋒下,以色列先撐不住了。
1.在巨大爆炸聲中,21名以軍被活埋
據《參考消息》報道,一天內,24名以色列士兵在激烈的戰鬥中身亡,其中21人被活埋在廢墟下。這是以軍在加沙地區開始軍事行動以來,損失人員最多、最黑暗的一天。
以色列方面透露,周一,以色列軍隊進入了加沙地區的兩棟建築物中,並安裝了炸藥,要將其炸毀。隨後,哈馬斯發射火箭彈,觸發了炸藥,瞬間發生了劇烈爆炸,火光直衝天空,這兩座樓房直接被炸塌,將裡面的以軍士兵活埋了。
據悉,死亡的以色列士兵中,年齡最大的35歲,最小的才24歲。對此,內塔尼亞胡表示,以色列國防軍已經對這場災難展開了調查,接下來將吸取教訓,全力保護士兵的生命。
事實上,人員的損失只是一方面,衝突爆發以來,以色列大量先進的坦克和裝甲車在戰場上折戟沉沙,哈馬斯摧毀以軍戰車的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傳。
有分析稱,儘管以色列對加沙地區進行了猛烈的空中打擊和地面攻勢,但哈馬斯利用熟悉地形的優勢,化整為零,潛伏在地道中,等待時機給以色列軍隊致命一擊。
以色列數萬大軍幾個月無法消滅哈馬斯的戰鬥旅,就是因為哈馬斯在不斷成長,為以色列量身定做戰術。
2.以色列高層一片哀嚎,火速給自己找台階下
21名以色列士兵喪生後,悲傷的氣氛席捲以色列高層。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表示,這是一個艱難和痛苦的早晨,但以色列不會停下軍事行動的腳步。
以色列國家安全部長也表示,士兵的鮮血不能白流,以軍將徹底粉碎和摧毀哈馬斯,並讓其釋放所有的人質。
還有許多以色列官員就此事發表了看法,內容無非是兩個意思,一惋惜士兵的喪生,二將讓哈馬斯體會到更猛烈的報復。
值得一提的是,內塔尼亞胡政府堅持要將戰爭持續下去,民眾卻並不這樣認為。近段時間,以色列國防部門前面的廣場上,經常爆發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大批民眾表示,政府目前最應該做的是解救加沙被扣押人員,而不是將主要的精力放在推進軍事行動上。
在這種背景下,以色列政府內部傳出了另一種聲音。兩名以色列官員透露,內塔尼亞胡政府通過埃及和卡達,向哈馬斯提出了一項新的協議,即以軍停火兩個月,哈馬斯釋放所有被扣押的人質。
據悉,以色列戰時內閣已經批准了這項提案的大致內容,目前正在等待哈馬斯的回應。以色列認為自己的條件夠有誠意了,哈馬斯卻不這樣認為。有消息稱,哈馬斯直接拒絕了以色列方面的提議。他們認為,只有以色列完全撤出加沙,允許巴勒斯坦人返回家園,才有談的可能。
這樣的態度其實更符合哈馬斯的利益,人質一直是哈馬斯手裡的籌碼,能挑起以色列國內對政府的不滿,影響以軍的下一步行動。而且如果以色列軍隊不撤出加沙,無論停火多長時間,戰火都會重新燃起,停火反而給了以軍休整的機會,更何況哈馬斯從來不懼與以色列硬碰硬。因此,以色列提出的停火協議並不是哈馬斯迫切需要的。
3.以色列危機四伏,本質上是美國走錯了路
如今,巴以衝突外溢效應愈發凸顯,黎巴嫩真主黨和以色列劍拔弩張,邊境緊張局勢持續升級。美國方面更是渲染伊朗正在幫助胡塞武裝打擊以色列船隻。目前,以色列已經陷入了一場全新的「中東戰爭」。
這次以色列的對手不再是某個中東國家,而是大量的武裝組織。雖然這些組織不是主權國家,但實力卻不容小覷。這些組織之所以會相互策應,歸根究底還是美國的霸權主義,以色列的霸道舉動引起了公憤,人們愈發同情加沙地帶民眾的遭遇。
新一輪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一連幾次訪問中東,一方面是想「滅火」,另一方面則是想建立一個高度親美的中東新秩序。但美國既無法公正的解決巴以衝突,「拉一派打一派」的老把戲也違背了中東發展的大趨勢。
歸根究底,美國在中東走錯了路,不僅無法建立起理想中的新秩序,反而讓自己原本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一降再降,布局全面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