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馬斯的反侵略抵抗行動,怎麼就成了恐怖襲擊

2023年12月02日01:26:13 國際 1887

巴以衝突爆發以來,網上充斥著支持以色列的聲音。為以色列的國家恐怖行為作辯解,這些以粉的思想出現了錯誤認知。巴以衝突暫停了7天,以色列方面釋放了150名人質,可他又抓了133名巴勒斯坦人。還有剛剛釋放幾個小時的人也被抓了進去。

哈馬斯的反侵略抵抗行動,怎麼就成了恐怖襲擊 - 天天要聞

到底什麼是恐怖主義的標準?給一個國家或一個組織扣上恐怖主義的大帽子,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話題。不要從某一件事做出判斷,要結合整個歷史的發展作出判斷分析。如果按照聯合國的協議,巴勒斯坦國的領土得到保障,那麼這一切還會不會發生?雖然哈馬斯作為一個組織沒有喊出自己的政治綱領,但是他在以色列非法定居點採取的行動,完全有自己正當的理由。雖然傷害平民,把平民當人質,不被國際社會所包容,甚至應該受到譴責,但是以色列就是實力強大的侵略者,對侵略者的行為哪裡還有什麼人性?

所以說我們應該秉持這樣的正確觀點,我們反對哈馬斯對平民的襲擊,但是我們支持同情哈馬斯的正義戰爭。不要對哈馬斯過多的進行道德綁架,因為他沒有這樣的思想覺悟。如果以色列不主動退出佔領的巴勒斯坦領土,那麼這個矛盾永遠無法得到根本解決,哈馬斯永遠不會停止自己的反侵略抵抗行動。打死一個哈馬斯,會有更多的哈馬斯站起來,成為以色列心中的痛。

哈馬斯的反侵略抵抗行動,怎麼就成了恐怖襲擊 - 天天要聞

在平台上看到一條8秒鐘的小視頻。一位以色列女兵身著戎裝,背著一隻嶄新的全自動步槍,一襲長長的秀髮非常飄逸,去學校看望自己的兒子。兒子看到以色列女兵,高興的撲到女兵的懷裡,摟著女兵的脖子不願撒手。看到這樣的畫面深有感觸,這所以色列學校的教室非常乾淨整潔,燈光非常明亮,每個孩子配一張課桌。孩子當然會非常想念自己的母親,母親也會非常牽掛自己的孩子,這種母子相見的畫面非常令人感動,這也是全世界不同膚色的人所擁有的共同感情。然而加沙的學校在哪裡?我們只看到一個孩子在轟炸後的斷壁殘垣下哭泣,只看到在醫院沒有得到搶救的嬰兒永遠停止了呼吸。巴勒斯坦人的家園到底在哪裡?只能像被驅趕的牲口一樣,只有一條通向難民營的唯一道路。

然而有人公開為以色列唱讚歌,稱猶太人是一個偉大的民族。猶太人從公元前586年失去了自己的國土,在全世界流離失所,為何在1948年成立以色列國?為何這個民族沒有消亡,而且凝聚力這麼強,因為他有信仰,信仰的載體就是聖經,這第一經典一定要讀啊。以色列人在聯合國拿著聖經當國際法,搶佔巴勒斯坦領土,這位以粉鼓動中國人學習聖經,到底要把中國帶到哪裡去?

哈馬斯的反侵略抵抗行動,怎麼就成了恐怖襲擊 - 天天要聞

經過短暫的停火,以色列恢復了對哈馬斯的打擊,戰爭的陰雲又瀰漫在加沙上空。最新一天以色列軍機無人機繼續轟炸,已經造成32名巴勒斯坦平民死亡。一位以色列婦女憤怒的說,什麼是犯罪?什麼是恐怖主義?空襲發生時,我正在給孩子們做飯。女人帶著孩子睡覺,一幢樓倒塌在他們身上,可我們什麼都沒有做。其實,國家恐怖才是世界動亂的根源。整個加沙地區幾乎夷為平地,包括醫院學校,死傷的平民百姓已經超過了幾萬人,更有上百萬人失去了家園,

國際社會紛紛譴責以色列的暴行。面臨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巴以衝突爆發兩個月來第3次訪問以色列,但是並沒有阻止以色列的戰爭行為,只是讓以色列加強對加沙的打擊程度,儘快結束戰爭。因為高強度的戰爭行為持續的時間越長,國際社會的壓力就越大。美國支持以色列的自衛權力,其實就是以國家恐怖行為將侵略戰爭進行到底,摧毀哈馬斯只是他的借口而已。

哈馬斯的反侵略抵抗行動,怎麼就成了恐怖襲擊 - 天天要聞

有時啊,歷史就是如此驚人的相似。78年前一位美國記者採訪一位正要奔赴前線的16歲抗日戰士,美國記者問:你多大?

戰士說:16歲。

你想你的家人嗎?

他們已經死了。

記者沉默了一會兒:你覺得中國能勝利嗎?

戰士斬釘截鐵地回答:中國一定會勝利的!

記者問:當中國勝利之後,你準備幹什麼?娶妻生子?

戰士笑了笑,回答:那個時候,我已經戰死沙場!

78年後的2023年,人類似乎已經實現了高度文明,然而戰爭的硝煙依然籠罩著一片充滿悲傷和痛苦的土地,這就是巴勒斯坦。一位戰地記者採訪了一位巴勒斯坦男孩,對未來有什麼希望,這名男孩對記者說:

哈馬斯的反侵略抵抗行動,怎麼就成了恐怖襲擊 - 天天要聞


我們在巴勒斯坦是長不大的。

我們在任何時候都可能被槍殺,

失去生命,

就算正常的走路。

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巴勒斯坦。

那位中國抗日小戰士的故事銘記在華為大廈,已經成為華為勵精圖治的精神支柱。而這位巴勒斯坦男孩據說已經被以色列轟炸死亡。人類最起碼的良知和悲憫之心在哪裡?這就是美國西方所推崇的普世價值

哈馬斯的反侵略抵抗行動,怎麼就成了恐怖襲擊 - 天天要聞

到底誰才是真正的恐怖主義?網友們如何回答這個選擇題?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中歐,正在下一步大棋 - 天天要聞

中歐,正在下一步大棋

作者 | 刀馬編輯 | 劉景豐就在歐洲成為中國企業出海新的熱門目的地時,另一個重要的好消息也來了。本周二(5月6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證實: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
特朗普要求俄烏立即停火30天,不遵守就加碼制裁! - 天天要聞

特朗普要求俄烏立即停火30天,不遵守就加碼制裁!

特朗普繼續施壓俄烏,渴望達成和平協議,但白宮內部似乎意見不一……美國總統特朗普呼籲在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實現為期30天的停火,為關於持久和平協議的談判鋪平道路,並威脅稱如果停火協議被違反,將實施進一步制裁。烏克蘭已表明願意接受美國提出立即實施停火30天的提議,而俄羅斯只提議停火三天,以配合周四舉行的二戰結...
寧波市推動與中東歐國家務實合作,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取得新成果 - 天天要聞

寧波市推動與中東歐國家務實合作,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取得新成果

5月9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及第四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有關情況。 發布會現場。圖/國新網 寧波市市長湯飛帆在會上介紹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範區建設和博覽會落地保障情況。 第一個方面關於示範區建設情況,近年來,寧波市秉持開放、合作、共贏...
地球局|特朗普第二任期首次出訪為何又去中東? - 天天要聞

地球局|特朗普第二任期首次出訪為何又去中東?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趙恩霆5月13日至16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將進行其第二任期的首次出訪,目的地是中東地區的沙特、阿聯酋和卡達。8年前特朗普開啟第一任期後就打破慣例,首次出訪選擇了中東地區的沙特等地。
深化檢匯行刑銜接,織密金融安全「防護網」 - 天天要聞

深化檢匯行刑銜接,織密金融安全「防護網」

最高檢、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外匯領域行刑反向銜接典型案例深化檢匯行刑銜接,織密金融安全「防護網」劉亭亭  本報北京5月8日電(記者劉亭亭)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國家外匯管理局聯合發布了外匯領域行刑反向銜接典型案例,聚焦外匯領域刑事司法和行
精準施策 進一步提振中小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 天天要聞

精準施策 進一步提振中小民營企業發展信心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要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民營經濟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