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全球綠色博弈正在加速。據路透社報道,當地時間11月13日,歐盟就《關鍵原材料法案》(CRMA)達成政治協議,以減少對第三國,尤其是對中國的「依賴」。
歐盟聲稱,該法案制定了全面行動以確保歐盟獲得安全、多樣化、負擔得起和可持續的關鍵原材料供應,有助於提高供應鏈上關鍵原材料的國內產能,對歐洲的競爭力至關重要。
法案計劃,到2030年,歐盟關鍵原材料的本土加工比例至少達到40%,而目前這一數字僅為0%—20%。此外,歐盟還提出這些戰略原材料的開採提取佔比由目前的3%提升到10%,並提出了25%的回收目標,以確保各戰略原材料對單一第三國的依賴程度不超過65%。
據報道,該法案將減輕歐盟關鍵原材料項目的行政負擔並簡化許可程序,選定的戰略項目將獲得及時有效的融資支持和快速簡便的許可認證。

歐盟委員會網站截圖
法案重點關注的關鍵原材料包括:稀土、鋰、鈷、鎳以及硅等。其中鋰、鈷、鎳是鋰電池生產的關鍵原材料,稀土則被譽為「工業的維生素」,具有優異的磁、光、電性能,可用於航天、國防、風電、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報道稱,鋁和合成石墨也被加入清單。「考慮到這些原材料對綠色、數字、國防和航天領域的戰略重要性,以及它們預計的需求增長將超過可預見的供應。」.
不僅如此,為確保供應鏈彈性,該法案提出對關鍵原材料供應鏈進行監測,並規定大公司有義務對其戰略原材料供應鏈進行風險評估。

回收來的鋁 圖源:歐盟委員會網站
歐盟2008年啟動《原材料倡議》,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正式發布《歐洲關鍵原材料法案》,在法案所認定的34種關鍵原材料中,有19種的主要出口國是中國。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此前表示,歐盟在戰略原材料方面嚴重依賴少數第三國,「98%的稀土來自中國,93%的鎂來自中國,97%的鋰來自中國」。她稱,希望加大對歐洲相關企業的支持,能更多地在歐洲開採礦石。
路透社稱,該法案是歐盟戰略的核心,旨在使其能夠在製造清潔技術產品方面與美國和中國競爭。
歐盟內部市場專員布雷頓(Thierry Breton)13日在社交平台X(原推特)寫道,「我8個月前提出的《關鍵原材料法案》將增強歐洲的韌性和經濟安全。」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