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內容講了大流散時期阿拉伯世界的猶太人,本期內容主要介紹大流散時期的歐洲猶太人。
歐洲可是猶太人的主要聚居地!就像法國、德國、英國和義大利這些歐洲地區,都是他們的熱門選擇。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猶太人的經濟實力越來越強,這讓一些當地居民開始覺得自己的機會受到了威脅。於是乎,矛盾就像小山一樣堆積起來,雙方的關係也變得緊張起來。
那個時候,西歐的猶太人就像遷徙的鳥兒一樣,被迫離開了他們的家園,去尋找新的避風港。立陶宛、波蘭、匈牙利和俄國都成了他們的目標。還有一些聰明的猶太人,選擇了去美國、南非和澳大利亞這些遙遠的地方,尋找新的開始。那些在歐洲的猶太人就被稱為阿什肯納茲人!
猶太人在加洛林王朝時期來到了法國,他們被迫宣誓效忠,還要定期交稅給國王。到了10到11世紀,猶太社區在法國各大城區都建了起來。但好景不長,法國後來有四次驅逐猶太人的運動,到了16世紀,大部分猶太人就被趕出法國了。
而在德國,猶太人主要集中在美因茨這個地方,這裡也成為了猶太學術的中心。11世紀以前,德國的猶太人還可以享受自由貿易的權力。可是,1298年和1336年,黑死病在歐洲爆發,這讓歐洲的教會開始對猶太人進行清洗,結果有200多個猶太社團被摧毀。到15世紀的時候,德國的猶太人也被大批驅逐了。
在1066年,一群來自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和摩洛哥的猶太人飄洋過海來到英國,開啟了高利貸和金融市場的新篇章!那時候,他們可是國王的得力小助手。到了12世紀,雖然英國猶太人只佔了全國總人口的1/400,但交的稅卻佔了全國的8%!他們為國王籌措資金立下了不少功勞,可惜,從13世紀開始他們的日子就不好過了。1290年,有1.6萬猶太人被驅逐出境。
再說說義大利的猶太人,他們的社團在公元2世紀就開始形成了。猶太人和基督徒和睦相處,過著平靜的生活,還一起參與經濟和文化活動。13世紀時,他們中出現了好多厲害的人物,比如翻譯家、作家、音樂家、銀行家、醫生等等。但到了16世紀下半期,大部分猶太人也都被驅逐出境了。
在歐洲,基督教會不給猶太人從事生產勞動的機會,西哥特人也不讓猶太人擁有土地。他們隨時都有被驅逐的風險,感覺毫無安全可言。所以,猶太人只能從事手工業和商業活動。經過長時間的努力,猶太人掌握了超級厲害的手工技藝,把亞非等地的手工業技術帶到了歐洲,並進行了創新。但好景不長,隨著行會制度的出現,猶太人的手工業經營活動被禁止了。
實在是沒有辦法的猶太人,只能從事高利貸業務或經商了。有些猶太人在經商中賺了很多錢,結果引起了當地人的不滿,矛盾重重。而且,歐洲的統治者也經常沒收猶太人的財產,然後把他們趕出國境。當經濟遇到困難時,又把他們召回國內。然後讓猶太人交數不清的稅,比如人頭稅、財產稅、屠宰稅、酒稅、珠寶稅、進口稅等等。還有,每當發生戰爭、國王加冕或巡遊時,猶太人還要「自由樂捐」。否則就要受到打擊。
基督教認為猶太教是異端邪說,所以很多猶太人表面上皈依了基督教,但實際上還是秘密信仰猶太教,這些人被稱為「馬蘭諾」。教會因此發起了迫害馬蘭諾的運動。在這期間,有40萬猶太人受到審訊,其中3萬人被處以死刑。
十字軍東征時,基督教徒們說穆斯林把他們的聖地給破壞了,然後阿拉伯海盜又襲擊了基督教商人,結果呢,猶太人卻成了犧牲品。歐洲滿大街都是反猶言論,比如「殺一個猶太人,就能拯救你的靈魂」這種話。德國和法國的猶太人被強迫去教堂接受洗禮,不願意的人就被處死。而在巴勒斯坦,猶太人被入侵的十字軍像趕牲口一樣大批屠殺。東徵結束後,歐洲的反猶主義就像雨後春筍一樣迅速興起。許多國家都搞出了限制猶太人的立法,不許他們從事某些職業,還要徵收額外的賦稅。
基督教會建立了個叫隔都的地方,把猶太人孤立在主流社會之外。那是一個專為猶太人劃定的居住區,四周圍牆,只留一個進出口的大門,白天有人守衛,晚上則禁止出入,猶太人在裡面保持著他們自己的社會管理方式和交往模式。就像現在以色列在加沙對巴勒斯坦人做的一樣。
隔都里還有12個人組成的猶太社區行政管理委員會,他們的頭兒被稱作拉比。他們還有自己的法院、公墓、屠宰場、旅館和監獄!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布拉格隔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