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開始,南京浦口區正式啟動江北第二水源建設,實現江北地區應急水源全覆蓋,形成了以長江橋林為水源地、三岔水庫為應急水源地的格局。2023年,浦口區持續著力提升水源地管理工作質效,積極開展「社會化+專業化」水源地管理養護一體化模式的探索,在管護機制、管護標準、管護隊伍上實現水源地長效化管理,全力助推水源地管護提檔升級。

加強人員配備,夯實管理基礎
藉助水源地專業化管理模式改革契機,擇優選聘高素質水源地巡查管護人員,確保巡查工作全覆蓋。管護單位組建業務能力強、工作效率高的管護團隊下沉至管護工作一線,每周前往現場指導管護作業,形成「巡查(檢查)反饋、現場複核、制定方案、維修整改」的工作流程,全面實現水源地常態化、標準化管護目標。在今年的管護工作中,管護單位及時發現並處理了2起水源地的違法行為,完成3起水源地的零星維修,保障水源地安全運行,全面築牢水源地巡查管護基礎防線。
提供技術支撐,改善管理水平
利用無人機技術,每月對水源地保護範圍進行傾斜攝影,通過長期連續地航拍影像,分析判斷巡查的重點區域,並指導巡查人員高效開展工作。管護單位對水源地建立「一源一檔」,各類水源工程、保護工程、相關設備和監測設施均建檔立卡。管護單位每年按要求進行水源地管理與保護狀況評估,填寫水源地年度基本信息表,對評估內容逐項量化的有關指標賦分,對評估發現的問題及時報告並整改。
強化制度建設,保障服務質量
建立健全水源地日常管理與保護責任制度,包括定期巡查制度、日常管養制度、應急響應制度等。圍繞指標定量化任務,不斷優化考核細則,制定水源地管理單位、第三方服務單位的管護考核方案,強化管護考核力度。加強過程性監管,強化考核結果運用,將年度水源地管理綜合考評結果與最終撥付經費及工程計劃編排掛鉤,獎優罰劣。
增設信息平台,完善管理手段
不斷提高水源地信息化管理水平,浦口區水務局與管護單位共同開發運行「水源地智慧管理平台」,實現巡查、養護、零星維修的可視化管理,利用無人機傾斜攝影、BIM等手段,探索開展水源地降雨量、水位預測預報研究,構建一體化的數據底板。同時採用水下機器人、超聲波探傷儀等專業設備進行安全檢查,確保檢測工作安全。全面運行「水源地智慧巡查」APP,通過手機終端與衛星定位系統、管理範圍電子圍欄確定、運動軌跡即時查詢等科技手段,達到保護範圍內巡查軌跡、時間及內容等在線管理和科學考核。
浦口區通過開展「社會化+專業化」水源地管理養護一體化的模式,助力水源地實現「一個保障」「兩個達標」「三個沒有」「四個到位」的目標。浦口區將結合水源地功能定位,突出重點,精準對焦,靶向管理,因地制宜推進水源地建設,持續提升水源地管理水平。
通訊員 楊蓓蓓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校對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