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古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這句話的本意,是說即使是清官也難以評判一些複雜的家庭瑣碎問題究竟孰對孰錯。
但其實也可以將這句話理解為,有些官員雖然清廉卻不善於處理複雜的政治和社會問題,反而會引起更多的麻煩和糾紛。
原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衡陽市委書記童名謙
原湖南省政協副主席、衡陽市委書記童名謙,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清官」。
他從一個小工干起,一步一步地升到了省政協副主席的位置。他從未涉及過任何貪污腐敗的事情,但是他最終卻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
他在法庭上不斷地問:「為什麼會這樣?我一分錢都沒有貪過呀。」
他是一個清廉的官員,卻不是一個清正的官員。他是一個老好人,卻不是一個好官員。
本文將從童名謙的性格、能力、作風和結局等方面,來探討他為何會成為一個「老好人」,以及他給我們留下了什麼樣的教訓。
性格軟弱,清廉無能
童名謙是一個清廉的官員,這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童名謙
他從政多年,從一個搬磚的小工升到了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他從未沾過一毛的「髒錢」。
但是他卻因為一樁選舉案而身陷囹圄,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
他不明白自己哪裡做錯了,他以為自己是一個「老好人」,卻不知自己的不作為和懶政,給社會造成了比貪污更大的傷害。
童名謙是一個老好人,這是他從小就養成的性格。
他出生在長沙農村,父母總是教育他要安分守己,不惹麻煩。他長大後也一直遵循這個原則,在工作中處處討好領導和同事,不得罪任何人。
他沒有任何不良嗜好,下班後散散步勉強算是愛好,工作上只知道埋頭苦幹。他的生活簡單得彷彿一張白紙,沒有任何色彩。
童名謙
童名謙雖然清廉,卻也非常無能,他從政多年,幾乎沒有什麼政績可言。
他遇到問題時總是推諉扯皮,不敢擔當。他對下屬的違紀違法行為視而不見,不敢查處。他對群眾的訴求置若罔聞,不敢解決。
他在邵陽任職時錯失了高鐵建設的機會,讓邵陽人民失望和憤怒。
他在衡陽任職時縱容了選舉舞弊的現象,讓衡陽政治生態徹底惡化。
面對案件,敷衍了事
2012年,衡陽市人大換屆選舉中發生了嚴重的賄選案件。
童名謙作為市委書記和省政協副主席,本應該堅決查處涉案人員,維護選舉秩序。可他卻只是敷衍了事,讓參選者把錢退回去就算了。
童名謙
如此軟弱無能的處理方式,引起了省委和中央的注意。
調查組進駐衡陽後發現了更多更嚴重的違紀違法事實,將童名謙和其他涉案人員一網打盡。
童名謙被「雙開」並移送司法,被控玩忽職守罪,被判處五年有期徒刑,關在北京市第二監獄。
令人感嘆的是,在監獄裡的童名謙,竟很少有親友前來探望,他只能一個人面對自己的罪過和悔恨。
幸好他在獄中積極表現,被減刑6個月,並於2018年6月30日刑滿釋放,成為十八大後第一個出獄的官員。
啟示和反思
童名謙的故事非常特別,但也能帶來許多啟示和反思。
清廉並不等於清正,一個老好人並不等於好官員,不作為往往就等同於有罪。
作為一個公職人員,必須要有責任心和擔當精神,更要有能力和勇氣解決問題,還要有正義和良知維護法治。
否則,就會像童名謙一樣,成為一個「老好人」,用自己的不作為和懶政,給社會造成了比貪污更大的傷害。
那些公職人員們都應該從童名謙身上吸取教訓,反思自己是否有類似的問題和弊端,並且及時改正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