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有消息稱,印度金融犯罪機構於周二逮捕了4名相關人員,其中一名為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vivo的員工,指控罪名為涉嫌洗錢。
對此,vivo方面10月11日回應證券時報·e公司稱:「vivo在印度嚴格遵守當地的法律法規。我們正密切關注近期的調查事宜,並將採取所有可行的法律措施進行應對。」

圖片源自時報財經圖庫
vivo印度頻「遭難」
事實上,此次並非vivo首次在印度發展遭遇困難。
去年7月5日,印度執法局以洗錢嫌疑為由,突擊搜查了中國手機品牌vivo及相關企業在印度的辦公地點,搜查地點分布在德里、北方邦、梅加拉亞邦、馬哈拉施特拉邦等。彼時,vivo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官方回應稱,vivo正在配合印度相關部門提供所需信息,公司嚴格守法。
上述事件發生幾天後,vivo119個印度相關銀行賬號已被封鎖,約3.9億元人民幣資金被凍結,vivo在一份法律文件中稱,凍結其銀行賬戶「違法」並將損害公司業務運營,其將無法支付法定費用和工資,請求法院撤銷凍結決定。
公開資料顯示,vivo在2014年正式進入印度市場,並在2015年響應「印度製造」的政策號召在印度建廠,廠址位於在印度北部的大諾伊達地區。截至2021年,vivo在印度開設了650個以上的服務中心,在500多個地點開設vivo獨家門店。2021年,vivo在印度工廠的產能已達6000萬部每年。
國內手機廠商在印發展「同命」
但vivo在印度的遭遇並非個例,近年來小米、華為、OPPO、一加等企業均在印度遭遇了執法人員突擊上門、翻查台賬。
2023年6月11日,印度負責打擊金融犯罪的機構正式向中國手機廠商小米科技在印度的分公司、公司負責人及三家銀行發出正式通知,稱印度指控他們非法向國外轉移資金、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也就是說,將沒收此前已凍結的小米印度公司555.1億盧比資金。
10月6日,印度警方又指控小米、vivo涉嫌幫助一家新聞網站NewsClick非法轉移資金。對此,小米印度發言人強烈否認了這一指控。NewsClick表示,這些指控「站不住腳,是虛假的」。
除了「罰錢」之外,印度還對中國手機廠商在印度的高管國籍提出了要求。據《環球時報》援引外媒報道,印度政府對在印度的中國智能手機製造商提出了多項新要求,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首席財務官、首席運營官、首席技術官要由印度籍人士擔任。
「印度製造」起步
從市場份額來看,Canalys報告顯示,2023年第一、第二季度,在印度手機市場前五名中,除了三星,vivo、OPPO、小米、realme四個中資品牌合共的份額分別為61%、55%,呈下降趨勢,而2021年三季度、2022年三季度這四個中資品牌合共的份額分別為70%、67%。
另一方面,「印度製造」正逐漸起步。公開信息顯示,2014年的時候,中國每年向印度出口的手機數量可達到1.8億隻。但近年來,隨著印度在手機製造的產業生態日漸完備,它已經幾乎不再需要從中國進口手機整機。
來自印度商業和工業部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至6月期間,印度電子產品出口增長超過56%,達到5722.024億盧比,而去年同期為3653.318億盧比。電子產品成為前五類出口產品唯一增長的行業。同時,在最新公布的官方數據中,電子產品已經成為印度第二季度第四大出口產品,該類別在前三十名出口產品中增長最快。
產業鏈對印度市場保持謹慎
對於印度市場,證券時報·e公司曾與國內多家消費電子產業鏈企業做過廣泛交流,其中包括安卓供應鏈企業以及蘋果供應鏈企業,整體而言,除整機組裝企業外,國內消費電子產業鏈其他企業,絕大部分對印度市場保持謹慎、保守及觀望態度,而這些企業之所以持如此態度,主要擔心印度市場政策風險,至於部分整機組裝企業選擇加大或擬加大對印度市場投資,則主要受迫於大客戶產業鏈調整,不願意放棄發展機遇。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外界頻傳蘋果將轉移中國產業鏈至印度等地,但實際上蘋果對印度市場也仍持謹慎態度,目前部分產能轉移主要基於產能全球化布局等方面考慮,另外,蘋果手機主打高端手機市場,與印度的消費市場並不十分匹配。
此外,早在去年7月,榮耀CEO趙明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時就曾表示,榮耀幾年前就在印度有團隊和經營了很長時間,後來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榮耀印度團隊撤出了,目前榮耀在印度仍有合作夥伴,並開啟了相關業務,同時印度市場保持了盈利,未來榮耀會採取非常穩妥的方式在印度市場開展業務。
今年8月下旬,市場再傳榮耀將重回印度市場,對此榮耀特此對外發布聲明稱,榮耀公司在印度一直通過分銷商的方式開展業務,目前在印度沒有子公司也沒有成立子公司的計劃,不存在也沒有任何技術轉讓計劃(包含且不限於軟硬體、產品和服務管理等轉讓)。
責編:彭勃
校對:祝甜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