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來自於網路,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繫刪除。
2023年5月,法國巴黎的塞納河畔,一座引人注目的藝術作品——"永久塑料機",它的存在旨在喚起人們對於塑料污染的警覺。與此同時,全球塑料問題已經逐漸成為令人矚目的焦點,幾乎媲美氣候變化的全球性環境挑戰。
塑料污染問題的關注程度逐漸攀升,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在2023年5月29日至6月2日,來自169個會員國和非政府組織的1700多名代表齊聚法國巴黎,聚焦的主題正是塑料污染。這次盛會的目標是為制定一項擁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文書而努力,這一文書被戲稱為全球的"限塑令",然而,要達成這一目標並非易事。
本次大會的前奏可以追溯到2022年,聯合國環境大會通過了《終止塑料污染決議:爭取制定具有國際法律約束力的文書》,這個決議被聯合國環境署執行主任Inger Andersen譽為"地球的勝利"。來自175個國家的國家元首、環境部長和其他代表都批准簽署了該決議,並隨之成立了政府間談判委員會,計劃召開5次會議,力爭在2024年前完成談判。
剛剛落下帷幕的巴黎大會是第二次會議,簡稱INC-2,歷時五天五夜,最終取得了一致意見。共識的達成雖然曲折,但卻讓Inger Andersen感到"鼓舞"。而在會議中,不僅僅有來自各國政府的代表,還有大量的非政府組織、科學家和社區代表,他們紛紛在會場外表達了對塑料問題的關切,呼籲更多的關注。
會議的焦點之一是關於議事規則草案的程序問題。各方意見不一,有的支持按照"2/3多數票做出決定",而有的堅持要"協商一致"。這一爭議使會議一度陷入僵局,但最終通過休會和非正式磋商等方式的多方協調,各方同意暫時擱置爭議,轉而進行實質性的討論。
INC-2的重要性在於,這次會議上的討論將有助於明確未來法律文書的目標、實質性條款、控制措施、自願辦法以及執行手段等重要內容。為了更好地推進討論,會議還分為兩個聯絡小組,分別關注目標和核心義務,以及執行手段和執行措施。
具體來說,全球"限塑令"聚焦於12個核心議題,包括逐步淘汰和減少初級塑料聚合物的供應、需求和使用,促進循環設計,以及保護人類免受塑料污染的不利影響。各國就這些核心義務提出了各自的建議,涵蓋名詞定義、全球目標的設定、國家自主承諾的方式,以及如何確保公平的轉型等多個方面。
在這個充滿挑戰的巴黎之夏,白天漫長,談判時間不斷延長。會場提供的一次性紙杯成為鮮明的對比,擺脫一次性用品的艱辛,猶如會議膠著進程一樣,道阻且長。
最終,INC-2會議取得了一致意見,決定明年11月在聯合國環境署總部肯亞內羅畢召開INC-3大會,並確定了INC-2會議後各方提交書面建議的時間。秘書處將匯總各方的建議,並在INC-3召開前制定一份綜合報告,以供討論和參考。
與氣候談判相比,全球塑料法律文書的談判更為複雜。回顧2015年的《巴黎協定》,經歷了漫長的談判才達成了控制全球氣溫上升的基本目標。而氣候資金問題至今仍未達成一致。塑料問題雖然看似更為聚焦,但其實同樣複雜。
塑料污染的治理需要從生產、加工到消費環節,涉及到多個產業和領域,對於一些國家地區而言,塑料產業是支柱產業。此外,不論塑料管理的好壞,各國都面臨廢棄塑料的回收、再生和末端處置等問題,各國在這一鏈條中的位置不同,利益也難以協調。
以上內容資料均來源於網路,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數據,理論考證於網路資料,以上內容並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產生的任何問題任何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