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開發票、駕照銷分、花唄取現、信用卡辦理……這些五顏六色的小廣告近年來改換地點,從公交站、小區樓道逐漸轉向共享單車,給綠色出行工具增添了一抹「辣眼」的雜色,治理這一亂象的呼聲漸起。
記者走訪:小廣告「纏」上共享電單車
7月11日,930記者在南寧地鐵一號線麻村地鐵站外看到,路邊停放著不少共享單車。但其中有少部分共享電單車被人粘貼了小廣告,其位置多在車頭、置物框這些使用者容易發現的地方。而其中涉及的內容,也大多都是「代開發票」的廣告內容,記者注意到,其中一輛共享電單車被噴塗上「黃色網址」的信息。

在南寧市興寧區北寧路一處共享電單車停放區,記者注意到在二三十輛共享單車中,有五、六輛共享電單車被貼了小廣告,廣告內容涉及「辦證刻章」「代開發票」「公積金取現」等。
在南寧市青秀區新民路地鐵站一處共享單車停放區,記者發現依然有部分共享單車被貼上了小廣告,內容涉及「信貸」、「代開發票」等。

通過走訪,記者發現,共享單車上張貼的小廣告內容五花八門,但廣告最多的是「代開發票」。這些小廣告大多數是粘貼式的小紙片,偶爾還會出現噴塗式的小廣告。

市民:希望能有效治理共享單車上的小廣告
「甚至還有小廣告二維碼直接貼在共享單車掃碼部位,確實是干擾了用車,所以我就不得不去找車尾部的二維碼來掃,或者換另外一輛共享單車。」大學生小黃認為,小廣告侵佔共享單車是一種不文明行為,也給用戶造成不便。
南寧市民李女士表示:「共享電單車上貼有小廣告,我見到的並不多,但是如果看到,肯定是比較反感,就不太想用了,希望能整頓這一現象,治理一下。」
南寧市民張先生說:「一般我都不會去掃那些廣告,還是比較排斥,希望能夠清理一下。」

運營企業:一直在清理尋求多種方式遏制小廣告
記者走訪還發現,不少共享電單車上還殘存著一些被清理過的小廣告痕迹,共享電單車運營企業應該是採取了一些行動。

南寧市城市管理部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平時巡查中如果發現共享單車上被貼上很多的小廣告,就會提醒相關運營企業及時清除小廣告,運營企業也開展了專項清除行動。
不同於之前固定的「城市牛皮癬」,附著在共享單車上的小廣告,呈現隱蔽性、流動性更強的新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治理難度。
滴滴青桔的工作人員介紹,日常會組織清理違規小廣告專班,運維人員會隨身攜帶清理工具,每天對路面及倉庫車輛巡查,若路面作業過程中發現被張貼或噴塗違規小廣告的車輛,運維會第一時間拍照記錄,上報具體點位信息及違規小廣告粘貼情況。如遇較難清理車輛,會將車輛調度回倉處置。
哈啰品牌公關華南負責人張津豪向記者介紹:「我們的一線運維人員會每天隨身攜帶抹布、清水、簡易維修工具等,對車身的小廣告進行處理。如果是特別難清理的,就要拉回倉庫去處理,有些用除膠劑處理不了,就要拿小鏟子一點點清理,會對車體有所損傷。」

哈啰方面還介紹,針對「牛皮癬」黏上共享單車這一頭疼的問題,他們的產品開發部門,探索使用新材料,在車架上使用了顆粒防粘貼塗層,相比舊款車可以更好的將小廣告撕下清理,防止被「粘死」,但依然不能徹底遏制。哈啰方面計劃今年在南寧的部分街道發起小範圍撕小廣告的公益活動,將聯合街道辦、志願者、用戶等一同開展。此外,哈啰品牌公關華南負責人張津豪向用戶發出呼籲:「希望用戶參與隨手清理單車小廣告行動,及時制止張貼小廣告等不文明現象,共同維護市容環境和行業秩序。」

學者: 呼籲更多的力量參與到治理工作中來
對於共享單車運營方來說,車身上被貼上小廣告不僅關乎運營成本,也影響著城市內的投放額度,另外一方面也影響了市容市貌。誰來治?怎麼治?廣西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姚華認為,需要呼籲更多的力量參與到治理工作中來,運營方、公安、市場監管、交通運輸、城管、街道等多方共同參與,從源頭上依法打擊,在行動上多方合力。
廣西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姚華:「共享電動車上的『牛皮癬』現象是一個新問題,我想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相應的責任。我認為共享電單車的平台公司要擔負起清除小廣告的主體責任,如果發現車身被貼上小廣告,應該主動予以剷除。其次,像公安、城管、交通運輸、市場監管等一些職能部門,也要聯合起來開展對小廣告的監督檢查以及剷除的行動。最後,我們廣大的市民也有舉報的義務,如果要是發現車身有這一類的小廣告,可以向相關部門以及向平台公司進行投訴,督促他們對這些小廣告進行剷除。總之,我們要建立起一個比較完備的監管和處理的體系,形成閉環,這樣才能夠真正管好和剷除這些小廣告。」
記者:周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