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中關係源遠流長,錯綜複雜,由於菲律賓對於中國的戰略位置原因,一度成為中西方戰略較量的角力場,所以,菲中關係關乎著亞洲地緣政治的穩定。歷任兩國領導人的戰略主張和行動都會對地區穩定造成重大影響。
歷任菲律賓總統對華關係的主張:
卡洛斯·P·加爾西亞 (1957-1961):加爾西亞政府將菲律賓作為亞洲第一個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家之一。他主張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促進兩國之間的經濟合作。
費迪南德·E·馬科斯 (1965-1986):馬科斯政府與中國的關係在20世紀70年代初降溫,但在20世紀80年代重新恢復。他主張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同時在南海問題上維護菲律賓的主權。
科拉松·阿基諾 (1986-1992):阿基諾政府與中國的關係得到了改善。他主張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同時在南海問題上維護菲律賓的主權。
菲律賓·拉莫斯 (1992-1998):拉莫斯政府與中國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他主張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同時在南海問題上維護菲律賓的主權。
納丁·阿羅約 (1998-2001):阿羅約政府與中國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加強。他主張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同時在南海問題上維護菲律賓的主權。
格洛麗亞·阿羅約 (2001-2010):阿羅約政府與中國的關係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她主張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同時在南海問題上維護菲律賓的主權。
貝尼格諾·阿基諾三世 (2010-2016):阿基諾政府在南海問題上採取了強硬立場,製造了南海危機,曾將中國告上國際法院。但他也主張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和文化交流。
羅德里戈·杜特爾特 (2016-至今):杜特爾特政府主張改善與中國的關係,加強兩國之間的經濟和文化交流。他採取了一些親華政策,但在南海問題上也表達了菲律賓的主權立場。
通過以上歷任菲律賓總統的對華主張,共同關注點就是對南海主權問題。但是,南海問題主權在我,南海宣言已經做出來明確的界定,共同遵守規則才是亞洲穩定的基石。
南海宣言的主要內容
南海宣言是2017年11月12日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的東盟峰會上通過的一份文件,它的主要內容如下:
- 確認南海是東盟成員國和中國的共同關注區域,強調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和安全。
- 強調尊重國際法,包括《聯合國海洋法公約》(UNCLOS)規定的各方權利和義務,以及根據UNCLOS所作的裁決和解決爭端的方式。
- 鼓勵各方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爭端,同時呼籲各方保持克制,避免採取任何可能加劇緊張局勢的行動。
- 著重強調東盟成員國和中國應該在南海建立建設性的關係,發展合作,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和繁榮。
- 承諾繼續加強東盟和中國之間的海上交流與合作,並開展「海上聯合演習」等活動,以提高海上安全和應對海上突發事件的能力。
- 呼籲各方在南海地區推動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尤其是保護海洋生態系統。
總的來說,南海宣言強調了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南海爭端的重要性,同時也強調了各方應該遵守國際法和維護南海的和平與穩定。南海宣言還強調了東盟成員國和中國之間應該建立建設性的關係,共同維護南海的和平、穩定和繁榮。
菲律賓對中國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南海問題:菲律賓是南海爭端的一方,與中國在南海的領土爭端中存在著直接利益關係。菲律賓在南海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對於菲律賓來說,南海是一個重要的海上貿易通道和漁業資源區,同時也是菲律賓的國土和海上領土。
- 經濟合作:菲律賓與中國在經濟領域的合作越來越密切,中國是菲律賓的第三大貿易夥伴。菲律賓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合作夥伴之一。作為中國周邊國家之一,菲律賓對中國的經濟合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地緣政治:菲律賓位於東南亞地區,是東盟的重要成員國之一。作為東盟國家之一,菲律賓的地緣政治位置非常重要,對於中國在東盟地區的影響力具有一定的制約作用。
- 美國的影響:菲律賓與美國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盟友之一。菲律賓的地理位置也使得其成為美國在亞太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之一。菲律賓的對華政策也受到了美國的影響和制約。
- 綜上所述,菲律賓對中國的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兩國之間的關係對於東南亞地區的穩定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
從歷史源源和戰略位置來看,小馬科斯發表的言論十分危險,火中取栗,腳踏兩條船的做法必定會引狼入室,不僅引火燒身,還能夠把東盟各國帶入動蕩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