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多地能源基礎設施遭遠程打擊
全境實施緊急停電舉措
據烏克蘭獨立通訊社報道,當地時間3月9日早間,烏克蘭首都基輔、哈爾科夫州、敖德薩州、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等地遭到遠程打擊。
報道稱,打擊的主要目標是各地的能源基礎設施。
烏克蘭媒體3月9日報道稱,烏克蘭電力公司yasno發布消息稱,由於遭遇大規模導彈襲擊,烏全境實施緊急停電舉措。
烏國家核能公司:受導彈襲擊影響 扎波羅熱核電站失去外部電力供應
據法新社和路透社報道,烏克蘭國家核能公司(energoatom)9日在一份聲明中說,受導彈襲擊影響,扎波羅熱核電站失去外部電力供應。
烏克蘭國家核能公司表示,在導彈襲擊發生後,扎波羅熱核電站與烏克蘭電力系統之間的連接被切斷,目前該電站正在使用柴油發電機供電。
他剛說「急需100萬發炮彈」,烏多地被襲擊
據俄羅斯衛星社援引烏克蘭媒體報道,當地時間3月9日早些時候,烏克蘭基輔市、基輔州、蘇梅州和文尼察州發生爆炸。
烏克蘭tsn電視台在「電報」社交平台上寫道:「基輔發生了幾次強烈爆炸。基輔州、蘇梅州、文尼察州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市郊區也發生了爆炸。」
另據烏克蘭電視五台消息,克里沃羅格、利沃夫州和伊萬諾-弗蘭科夫斯克州不久也發生了爆炸。
報道稱,烏克蘭全境發布空襲警報。
此外,基輔市和基輔州的電力供應中斷。烏克蘭tsn電視台報道稱:「基輔市和基輔州一些地區的停電,很可能是電力供應的預防性切斷。」
基輔市長維塔利·克利奇科稱,電力人員在基輔實施緊急技術斷電。
敖德薩州州長馬克西姆·馬爾琴科9日在「電報」社交平台上寫道:「敖德薩州一處能源基礎設施受損。目前正實施供電限制。」
據烏克蘭「rbc.ua」新聞網報道,當地時間3月9日早間,烏克蘭各地的能源基礎設施遭襲擊。
綜合德國新聞電視頻道網站和路透社報道,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與歐盟各國國防部長磋商之前,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8日說,他的國家急需「100萬發炮彈」來抵禦俄羅斯。這一數量是布魯塞爾承諾的四倍。
資料圖片:列茲尼科夫(路透社)
據報道,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提議成員國從本國庫存中向烏克蘭首先提供價值10億歐元的彈藥。這具體指的是北約規格的155毫米口徑彈藥,例如榴彈炮彈藥。
列茲尼科夫說,博雷利的提議「還不夠」。他與愛沙尼亞國防部長佩夫庫爾一起接受了採訪。佩夫庫爾再次要求歐盟各國提供總價值40億歐元的彈藥。他說,這相當於向烏克蘭提供100萬發炮彈。佩夫庫爾強調說:「我希望我們今天能達成政治共識,儘快提供100萬發炮彈。」
列茲尼科夫表示,他敦促在斯德哥爾摩與會的歐盟國家防長支持愛沙尼亞的這一建議。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里烏斯稱彈藥倡議「重要且必要」。但他在斯德哥爾摩說,這「不應掩蓋我們在今後幾周和幾個月內不得不克服短缺的問題」。
皮斯托里烏斯在接受德國廣播電台採訪時談到了向烏克蘭運送彈藥。他說:「我們幾乎交出了我們的全部。」他還說,德國聯邦國防軍必須「小規模」保留彈藥以用於國防和聯盟防禦。「如果我們搬空了彈藥庫,那麼一旦遭到侵略,我們將沒有能力再保護東翼。」
烏方撇清關係:與我們無關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台網站3月9日報道,針對有媒體報道將去年9月發生在波羅的海的北溪管道爆炸事件歸咎於一個「親烏克蘭的」組織,烏克蘭國防部長阿列克西·列茲尼科夫稱基輔與北溪管道被破壞一事無關。
報道稱,8日在斯德哥爾摩參加歐盟國防部長非正式會議後,列茲尼科夫在被問及這個問題時回答說:「對我來說,這件事有點奇怪……這件事與我們沒有任何關係。」
他還說,有關烏克蘭參與破壞行動的說法「就像是對我們特種部隊的一種恭維,但這不是我們所為」。
《紐約時報》7日援引美國官員和未具體說明的新情報稱,一個「親烏克蘭組織」可能是去年9月份襲擊事件的幕後黑手。那次襲擊破壞了經德國向歐洲其他地區輸送俄羅斯天然氣的北溪一線和二線管道。《紐約時報》的匿名消息人士強調,「沒有美國或英國公民參與」這次破壞活動。
多方回應「北溪」爆炸新說法 俄再吁徹查
圍繞美國等國媒體報道一個親烏克蘭團體可能是「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元兇,多國8日予以回應。德國方面稱曾搜查一艘被懷疑運輸相關爆炸裝置的船隻,烏克蘭方面否認捲入事件,俄羅斯方面批評相關報道是為「轉移視線」,呼籲徹查。
《紐約時報》7日援引美國政府官員的話報道,根據所謂美方獲取的情報,一個親烏克蘭團體製造了「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但報道援引的官員未提供情報來源等更多信息。德國《時代》周報等媒體則披露,德方正在調查由五男一女組成的一個團體,他們使用假護照,租借的一艘船隻中發現爆炸物痕迹。
這張丹麥國防部2022年9月27日發布的航拍照片顯示的是一處「北溪」天然氣管道泄漏點。新華社發(丹麥國防部供圖)
《紐約時報》報道稱,美方沒有掌握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捲入「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的證據,但一些美方官員認為,烏方有對「北溪」發動襲擊的「潛在動機」。
8日,圍繞相關事件的報道越來越多。英國《泰晤士報》報道,西方情報機構圈裡已經流傳了數月相關情報,即一家位於烏克蘭的私人企業參與了爆炸事件,但該企業的名字至今「保密」,以避免烏克蘭和德國之間可能出現「公開爭吵」。
據報道,「北溪」管道爆炸後一周,北歐方面情報機構即被告知,爆炸不是由美國、俄羅斯或波蘭製造,而是由這家來自烏克蘭的私人企業製造。同時,北歐方面被要求「迴避」關於事件調查及調查進度為何「如此緩慢」的問題。
這是2022年2月10日在烏克蘭基輔拍攝的政府辦公大樓。新華社發(謝爾蓋·斯塔拉斯堅科攝)
2022年9月,由俄羅斯經波羅的海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的「北溪」管道發生爆炸,各方普遍認為這一事件系「蓄意破壞」,丹麥、瑞典和德國分別開始獨立調查。俄羅斯曾多次呼籲共同調查,但遭西方國家拒絕。今年2月8日,美國知名調查記者西摩·赫什發文爆料說,「北溪」管道系美國情報部門和美軍秘密破壞。美國政府對此予以否認。
圍繞西方媒體最新報道,德國西南部卡爾斯魯厄市的聯邦檢察官辦公室8日通報,調查人員今年1月18日至20日搜查了一艘船隻,懷疑這艘船可能被用於運輸「北溪」管道爆炸所用「爆炸裝置」。
德國檢方在通報中說,調查人員仍在嘗試確定嫌疑人的身份和動機,目前仍未得出確切結論,特別是爆炸事件是否由某個國家下令實施的論斷。
2022年3月2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北約總部,一名男子觀看屏幕上美國總統拜登(右四)、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右三)、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右二)、德國總理朔爾茨(右一)出席七國集團峰會合影儀式的畫面。(新華社記者鄭煥松攝)
烏克蘭國防部長阿列克西·列茲尼科夫8日否認烏方與爆炸事件有關。他在歐盟防長會議期間告訴媒體記者:「這不是我們所為。」
烏總統辦公室顧問米哈伊洛·波多利亞克7日在社交媒體上回應說,烏方與爆炸事件無關,也沒有關於「親烏克蘭的破壞組織」的相關信息。
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8日說,美德媒體的報道是在「協同釋放假消息」,企圖把公眾視線從真正的襲擊元兇身上轉移。
佩斯科夫強調,俄方至今仍未獲准參與調查,「僅在數天前從丹麥和瑞典方面獲知相關信息」。他呼籲,「北溪」項目參與國及聯合國應該要求展開「緊急、透明」調查,「讓所有能提供線索的人都參與其中」。
(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參考消息)
責編:邵子怡 校對:張 宇
製作:張 巘 圖編:周 洋
審讀:朱建華 監製:浦泓毅 簽發:林艷興
版權聲明
上海證券報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權利,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轉載、摘編、鏈接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否則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微信熱線:王老師 021-38967805;版權合作:范老師 021-3896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