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月7日凌晨,強震過後的土耳其南部和敘利亞北部氣溫降至0℃左右,出現降雨或降雪。救援人員在瓦礫堆中尋找著倖存者。無家可歸的人們在陰冷、泥濘的街道上生起火堆,裹著毛毯依偎著取暖。
截至當地時間2月7日,土敘兩國在強震中的死亡人數升至近5000人。土耳其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尚不清楚,有分析稱或達土耳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另外,敘利亞經歷多年戰亂已經脆弱不堪,加上持續的霍亂疫情,該國人道主義危機或將更加嚴峻。
世界多國向土耳其和敘利亞伸出援手。據新華社報道,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啟動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機制,決定向土耳其和敘利亞提供緊急援助,首批將向土耳其提供4000萬元人民幣緊急援助。
多國向土耳其和敘利亞提供援助
根據中國地震台網正式測定,當地時間2月6日4時17分和13時24分,土耳其先後發生兩次震源深度20千米的7.8級地震。土耳其南部和敘利亞北部大量建築坍塌,大量人員被埋。
土耳其災害與應急管理署2月7日發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強震已造成該國3381人死亡、兩萬餘人受傷。另據敘利亞媒體和救援人員的說法,敘利亞政府控制地區和反政府武裝控制地區合計有1000多人死亡。兩國在強震中的死亡人數已升至近5000人。
據路透社報道,在第一次強震震中附近的土耳其城鎮帕札爾吉克(pazarcik),當地居民徒手刨開廢墟尋找被埋的親人。當地居民mehmet gedik表示,他生活的村莊有350戶住宅,地震過後,90%的住宅被毀,「據我所知,至少有30人仍被埋在廢墟下。」
當地時間2023年2月7日,土耳其卡赫拉曼馬拉什,救援人員救出一名倖存者。圖/視覺中國
在另一個重災區土耳其卡赫拉曼馬拉什市,當地居民裹著毯子待在街道上,生起火堆取暖。「我們差一點就沒能從房子里走出來。」地震的倖存者奈賽特·古勒(neset guler)說,儘管氣溫很低,但他害怕隨時可能發生餘震,不敢返回建築內。
在土耳其港口城市伊斯肯德倫,救援人員爬上了一堆無法分辨原貌的建築廢墟,尋找著可能的生還者,這裡原是當地醫院重症監護室所在的建築。醫護人員仍在這座醫院未損毀的建築內儘可能地收治傷者。在土耳其城市奧斯曼尼耶,許多層數較高的建築坍塌,救援行動困難,2月6日晚,當地下起了暴雨,全城停電,加劇了救援行動的困難程度。
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2月6日上午表示,已緊急組織搜救隊並派往受災地區。土耳其內政部長索伊盧稱,該國救災應急響應已提升至最高等級。不過,土耳其南部受災最嚴重的一些區域通信不暢,道路受損,給救援和災情評估帶來困難。
土耳其加濟安泰普省省長達武特·居爾(davut gul)通過社交媒體呼籲民眾待在室外,保持冷靜。「待在室外,不要驚慌,不要開車,不要擠在主要道路上,不要頻繁打電話。」他說,優先讓救援力量進入災區。
土耳其紅新月會主席凱萊姆·卡涅爾克通過社交媒體呼籲民眾獻血,他表示,災區醫療部門正面臨用血壓力,紅新月會正在向災區運送更多的血液和醫療產品。一些土耳其城市的街頭出現了居民排長隊獻血的景象。
英國朴次茅斯大學火山學和風險傳播學學者索拉納對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土耳其南部和敘利亞的基礎設施的抗震能力較差。因此,拯救生命主要依賴於震后的應對措施。「震後24小時對尋找倖存者至關重要,震後48小時之後,發現倖存者的機會將大大減少。」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2月6日發表聲明呼籲國際社會伸出援手。他說,此次地震的受災民眾生活在原本就亟須大量人道主義援助的地區,地震使得當地形勢雪上加霜。
多國正在向土耳其和敘利亞派遣搜救小組、嗅探犬和設備。埃爾多安表示,已有約45個國家提出向土耳其提供援助。不過,由於地震對土耳其的主要機場造成影響,國際救援力量的運送也受到挑戰。
2023年2月7日,杭州,中國首支社會救援力量公羊救援隊從蕭山國際機場出發,趕赴土耳其災區。圖/視覺中國
據央視新聞消息,中國政府第一時間啟動緊急人道主義援助機制,決定向土耳其和敘利亞提供緊急援助。首批將向土耳其提供4000萬元人民幣緊急援助,包括派遣重型城市救援隊、醫療隊,並提供土方急需的救災物資。協調向敘利亞提供敘方急需的救災物資,並加快落實正在實施的糧食援助項目。
據新華社報道,北京時間2月7日下午,中國政府派遣的中國救援隊乘國航包機從首都機場出發飛赴災區,實施國際救援。此外,中國首支社會救援力量公羊救援隊已於2月7日上午赴災區開展救援。
同時,中國社會各界也向土耳其和敘利亞伸出援手。中國紅十字會已分別向土方和敘方各提供20萬美元援助。當地華人華僑正在籌集帳篷、毛毯等救援物資。中國政府將根據災情發展和實際需要,繼續向土耳其和敘利亞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敘利亞面臨醫療資源不足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道,敘利亞災情十分嚴峻。就算沒有地震,當地已經遭受了持續超過11年的內戰帶來的破壞。
「(地震)是敘利亞人最不想看到的。」在土敘邊境的人道主義援助工作者喬馬·阿爾·卡西姆告訴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npr)表示,自敘利亞內戰開始以來,這一地區遭受了無休止的災難——平民傷亡、基礎設施破壞、水電短缺、新冠和霍亂疫情,「地震使得一切變得更加艱難了。」
敘利亞西北部金達里斯的一名攝影師哈利勒·阿沙維(khalil ashawi)表示,即便在他拍攝敘利亞內戰的十年經歷中,也從未目睹過像2月6日地震這般災難性的場景,「這裡的醫護人員和消防員正在努力救援,但不幸的是,有太多傷者,根本忙不過來。」
當地時間2023年2月6日,敘利亞阿勒頗,救援隊在搜尋遇難者和倖存者。圖/視覺中國
在敘利亞北部伊德利卜工作的醫生shajul islam表示:「我們醫院現在有300個到400個病人,相當於每張病床分配了兩個到三個病人。」他在重症監護室照顧40名至45名危重病人,沒有足夠的呼吸機滿足所有病人的需求,醫生們需要在優先救哪個病人的問題上做出痛苦抉擇。
根據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辦公室(ocha)的數據,在敘利亞北部遭遇地震影響的地區,有超過400萬人依賴人道主義援助生活,他們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
在地震發生前,敘利亞北部難民的大部分食品和醫療援助物資都是經過土耳其邊境送達的。「地震之後,用於人道主義工作的道路受損,我們必須想新的辦法把救援物資送往災區。」聯合國一位高級人道主義援助事務官員對路透社說,目前敘利亞災區天氣寒冷,燃料等物資短缺。
ocha發布的一份聲明說,除了地震造成的破壞外,敘利亞還面臨強雨雪天氣和持續的霍亂疫情。
由於戰亂破壞用水基礎設施、當地河流受污染等原因,敘利亞去年暴發霍亂疫情。國際救援委員會(irc)在敘利亞的負責人尼婭·埃文斯(tanya evans)在一份聲明中說:「敘利亞的醫療衛生系統超負荷運轉,即使在這場(地震)悲劇發生之前,許多人也無法獲得他們迫切需要的醫療服務。地震使得當地資源不足的醫療衛生系統更加艱難。」
地震經濟損失或達土耳其國內生產總值2%
據cnn援引氣象學家凱倫·麥金尼斯(karen maginnis)的分析稱,土耳其地震災區正有氣旋過境,帶來了雨雪天氣,加劇了當地的災情,「天氣很冷,下著雨,道路可能會受阻,人們所需的食物等物資也可能受到影響。」
世衛組織負責歐洲事務的高級應急官員凱瑟琳·斯莫爾伍德表示:「死亡或受傷人數將在接下來的一周大幅增加。」她認為,地震災區有許多人無家可歸,雨雪天氣使得情況變得更危險。
據美國福克斯新聞網報道,2月6日土耳其地震的災區是一個原本就十分脆弱的地區。其中,敘利亞持續遭受戰亂、經濟危機和公共衛生危機。土耳其則正在經歷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該國貨幣大幅貶值,通脹率一度達到80%左右,為25年來的最高水平。去年8月,土耳其民調機構發布的一項針對本國民眾的調查稱,因生活成本上升,70%的受訪者表示難以負擔食品支出。
地震帶來的後續影響可能讓這個「脆弱」地區「雪上加霜」。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估計,土耳其地震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在10億至100億美元之間,達到土耳其國內生產總值的2%。
「中東觀察」網站的一篇報道稱,很難估計土耳其強震的後續影響會有多大。埃爾多安及其領導的正義與發展黨(akp)正面臨執政以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此前,該國面臨通脹、失業等難題,貨幣貶值達30%,該國支柱產業之一的旅遊業受疫情等因素影響一度不景氣。
另外,地震救援和後續安撫工作是對土耳其現任政府的一大考驗。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發生後,時任政府救援不力曾引發民眾對政府治理能力的信任危機。
當地時間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加濟安泰普,受損的加濟安泰普古堡。圖/視覺中國
在地震中損毀的還有土耳其和敘利亞的多處古迹。土耳其東南部的加濟安泰普古堡嚴重損毀,據當地媒體報道,加濟安泰普古堡東側、南側和東南側堡體在地震中坍塌,碎片散落到了山坡下方的道路上。這座古堡最早建於公元2世紀至4世紀的羅馬時期,現存結構形成於公元6世紀中期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皇帝查士丁尼一世統治時期,已有一千多年歷史。
另據敘利亞古物和博物館總局(dgam)發布,地震破壞了敘利亞的幾處古迹,包括imam ismail清真寺和shmemis城堡,以及建於13世紀的阿勒頗城堡(aleppo citadel)。敘利亞西北部古城阿勒頗的博物館內的文物也在地震中受損。
記者 | 陳奕凱
編輯 | 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