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個不幸的消息,今天,尼泊爾雪人航空公司的一架atr-72渦槳支線客機,從加德滿都飛往博克拉的過程中不幸墜毀,機上總共載有72人,包括2名韓國人,截止發稿時至少有67人遇難,另有3人獲救送醫。
而事故發生時,有人在位於博克拉舊機場和新機場之間的一棟居民樓上拍下了它的最後時刻,雖然由於極度害怕導致沒拍到飛機落地的鏡頭,但僅有的幾幀畫面,依然為我們展現了這次事故的一些關鍵信息。通過畫面可以看到,這架atr-72一開始的速度就較低,飛機姿態往左偏、帶著坡度,不符合穩定進近的標準,而從周圍的樹葉判斷,基本靜風,因此排除風切變等天氣因素的影響,可能是飛機左發有故障。
另外,雖然不清楚拍攝者距離機場有多遠,但感覺飛機高度比正常下滑道要低,維持穩定的進近很困難,幾乎是貼著失速臨界在飛,機頭向上拉起的一瞬間,最終導致左翼失速、左側掉翼尖,整個飛機向左扣過來,一頭栽了下去。
這個畫面不能不讓人想起2015年台灣復興航空那架atr-72擦著高架橋墜地的恐怖一幕,當時那架飛機也是一側發動機失效,飛行員又誤關正常的發動機,導致飛機失去所有動力,急轉墜下,左側機翼撞擊高架橋之前,還擦撞到一台行駛中的計程車,最終墜毀在基隆河河面上,造成43人死亡、17人受傷,成為傷心的「外婆澎湖灣」。
事後的調查報告顯示,該機在起飛的時候,就發現自動起飛動力控制系統斷線,然而機長並沒有按照規定立即中止起飛。而在飛行途中,機上系統監測到右邊的二號發動機出現異常,然而機長未按標準作業程序檢查,反將左邊正常運作的一號發動機斷油,致使兩台發動機皆無法產生動力。根據座艙通話記錄器資料,機長一直到飛機墜毀前8秒,才發現關錯了油門。
除了機長人為因素之外,atr-72的設計也存在缺陷。相比其它飛機,它並沒有提供空氣及電力功能的輔助動力系統,也就是apu,而是在右邊的二號發動機上設置螺旋槳剎車裝置,也就是二號發動機啟動時,可以不讓螺旋槳旋轉,僅擔任電力和空氣的供應,這個設計很可能就是罪魁禍首之一。
而作為老牌航空公司法國航太和義大利飛機製造公司聯合研製的渦槳支線客機,atr-72的事故率是非常驚人的,總共造了1000多架飛機,從1994年至今,總共墜毀了10架,另有2架嚴重受傷,其中復興航空就佔了4起。
而atr-72的前輩atr-42,總共生產了不到500架,總共墜毀了34架,最近的一次是2022年11月6日精密航空494號班機空難,共造成19人死亡。這個事故率,接近日本ys-11支線客機,後者總共生產了182架,運營十幾年共發生了20起機體損毀事故,其中僅撞山撞電力設備就損失了4架。
雖然這些渦槳支線客機的乘坐體驗並不好,空中多顛簸,但從理論上說,渦槳客機的安全性並不比噴氣式客機差,甚至由於飛行速度低,機翼面積相對較大,渦槳客機的起降和飄降性能反而更好一些,但每次只要一出事故,就會有人覺得渦槳支線客機的安全性,比不了噴氣式客機,特別是噴氣式幹線客機,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