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俄烏矛盾從激化到爆發,再到陷入持續衝突難以自拔。
儘管他的國家陷入風雨飄搖,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卻在國際舞台上出盡了風頭——不僅利用遠程視頻演講各種露臉、發聲,還在不到一年內接待了無數來自西方大國的重磅來賓,一時間,儼然成為西方媒體眼中的「英雄」、西方世界的寵兒。
高光聚焦下,澤連斯基漸漸從一個四處求援的小國總統,涵養出了指點全球局勢的高傲模樣,彷彿戰爭與和平盡在他的決策。然而到了這一年的最後半個月,澤連斯基的「光環」卻有些失靈——先是碰了一個硬釘子,隨後終於在美國面前放下了一回架子。
「硬釘子」來自國際足聯FIFA。
俄烏衝突剛剛爆發的時候,正值北京冬奧會剛剛結束不久。彼時,西方主導的國際體壇爭相出台針對俄羅斯的各種禁賽令,可謂是給足了烏克蘭面子。正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國際足聯在3月初宣布,禁止俄羅斯足球隊參賽旗下全部賽事,包括卡達世界盃。
既然有此前情,到了卡達世界盃在2022年末正式打響的時候,澤連斯基自認為FIFA站在烏克蘭這一邊,倒也不算自作多情。挾著剛剛在G20峰會上高調完成視頻演講的風頭,烏克蘭向FIFA提出要求:在卡達世界盃決賽前播放一段他的講話視頻。
澤連斯基沒有想到,半年前放任國際政局染指體育賽事的FIFA,這一次卻堅持了「原則」,拒絕讓萬眾矚目的世界盃決賽變成戰事一方的輿論宣傳場。烏克蘭總統辦公室既驚訝又惱火,最終悻悻地繞開FIFA,自顧自地在網路上完成了這一次的演講表演。
世界盃結束後,不甘寂寞的澤連斯基再一次登上國際媒體的頭版頭條,是在他訪問美國的時候。
俄烏衝突爆發以來,訪問烏克蘭的西方政客頻繁得猶如走馬燈。這其中,既有英國的約翰遜、法國的馬克龍、德國的朔爾茨等歐洲大國的一把手,也包括古特雷斯等聯合國高官,也有佩洛西等急於刷存在感的美國高級政客。
2022這一年,烏克蘭接待的西方大國領導人,搞不好比它此前數年的總和還多。但澤連斯基始終沒盼來他心目中最重磅的嘉賓:美國總統拜登。
就在世界盃結束當天,白宮官員向美國媒體放了風——出於「安全考慮」,美國總統拜登暫無訪問烏克蘭的計劃。鑒於諸多西方領導人早已多次平安順遂地完成訪烏行程,拜登的「安全」借口簡直蒼白得與他為孫女婚禮缺席APEC差不多荒唐。
山巔之城的美利堅總統不肯來烏克蘭,這位猶太裔的烏克蘭總統只好向穆斯林的《古蘭經》汲取智慧——「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12月21日,澤連斯基出人意料地出現在華盛頓,與美國總統拜登實現會晤。這也成為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澤連斯基的首次出訪。
「來訪」與「出訪」的區別,在於美利堅合眾國的大國臉面。
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每年接待的外國領導人來訪遠遠多於美國總統出訪。美國學者普利施科(Plischke E.)曾在其專著《首腦外交》中指出:自二十世紀 80 年代向前回溯幾十年間,美國在世界事務中佔有的主導地位使得「來華盛頓的朝聖者與日俱增」。
冷戰結束以來,美國自詡「天朝上國」、坐等「萬邦來朝」的趨勢有增無減。
具體到烏克蘭,美國國務院歷史辦公室記錄了歷任烏克蘭總統自1992年至2017年間16次訪問美國,再算上澤連斯基這次訪問,共計已有17次之多;在此期間,美國總統訪問烏克蘭僅有4次,最近一次停留在2008年的小布希時代。
2014年烏克蘭「顏色革命」以來,烏克蘭總統先後6次訪美。與之對應的是,從奧巴馬到特朗普再到拜登,歷任美國總統就連區區一次「回訪」都不肯安排。如今,拜登用行動證明——在俄烏衝突中看似國際地位大漲的烏克蘭,依然配不上美國總統降尊紆貴地到訪。
如今澤連斯基放下架子訪美,讓全世界看得清楚——即便澤連斯基訪美受到輿論高度關注,但在拜登總統面前,他仍舊是個小心翼翼陪笑的角色,哪裡配當美國人的「教師爺」?
從結果來看,澤連斯基此次出訪更像是窮親戚上門「打秋風」,拜登政府願意在一定程度上追加援助,卻顯然不願滿足當下烏克蘭日漸龐大的胃口。
2022年,俄烏衝突無疑是國際社會最受矚目的重大事件。
這一年,烏克蘭在西方的大力支援下,與軍事大國俄羅斯打得針尖對麥芒。作為立場強硬的戰時總統,澤連斯基在國際舞台上收穫的諸多禮遇也算合情合理。但隨著戰事不斷拖延,歐美援助日漸吃力、烏方卻不肯就坡下驢地釋放緩和信號,澤連斯基的強硬態度越來越難引發西方人的共鳴。
到了這一年的尾聲,澤連斯基與烏克蘭的光環褪去,國際地位從「高光」回歸「日常」,誠然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