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七歲
文丨涼薯不涼
普京終於要對烏克蘭動手了嗎?前幾天扔了幾顆導彈,直接就把基輔的發電站給炸了,再一次把全世界的目光拉了過去。
俄羅斯經濟下滑
俄羅斯這回總算是動真格的了,再不動手台下的觀眾都要睡著了,誰也沒有想到一場俄烏衝突,居然已經持續半年時間。
俄羅斯不是號稱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嗎?怎麼在一個小小的烏克蘭面前翻車了,有人可能會說烏克蘭的背後有北約。
不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在不斷的給烏克蘭運送物資,而且還抱團鼓勵俄羅斯,這確實能夠給俄羅斯帶來不小的困擾。
但北約並沒有直接出兵,而且運送的物資也只是杯水車薪,這樣的情況下俄羅斯依然拿烏克蘭沒辦法,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經濟實力不夠,其實通過這次的俄烏衝突我們能看出,俄羅斯的歲月靜好表象之下,其實已經開始走下坡路了。
俄羅斯號稱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他們擁有的核武器和其他高端武器,的確在世界上排名靠前,但這些大部分都是他爹,蘇聯留給他的遺產。
且不說過了這多麼年,產品和技術已經更新換代多少次,就算是當年蘇聯的武器領先世界幾十年,用到了現在也該年久失修了,保養的再好也沒法和人家新的比。
那俄羅斯為什麼不進行產品更迭呢?很大一部分還是因為沒錢,要知道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強大,往往看的都是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
雖然俄羅斯國土面積世界第一,任何人看到1700萬平方公里的面積,都要瞪大眼睛倒吸一口涼氣,但是實際上俄羅斯的經濟實力,就連全國上下找不到兩個廁所的印度都比不上。
想想當年蘇聯還在的時候,經濟雖然一直是短板,但也穩坐世界前五的寶座,甚至巔峰時期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但是解體後元氣大傷,俄羅斯雖然繼承了絕大數的遺產,但還是攔不住他走下坡路的趨勢,不僅經濟總量低,增速也很慢。
普京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給我20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這麼多年過去了到底恢復了了啊?
答案很明顯是沒有的,在過去的10年裡面,俄羅斯的經濟增長非常緩慢,慢到大概只有0.9%左右,幾乎是我國的十分之一了。
這種經濟增長速度幾乎可以說是龜速了,之所以俄羅斯一直被大家成為強國,其實還是因為戰鬥民族強勢的風格。
俄羅斯從總統普金到平民小老百姓,無一不展現出自己的那股子狠勁,就好像他們每一個的臉上都寫著,「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也正是因為這種過於強勢的表現,讓很多人對俄羅斯的真正實力,產生了一種錯誤的判斷,還以為大毛真的可以和老美平分秋色。
但這一次的俄烏衝突徹底暴露了短板,如果俄羅斯的實力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強,怎麼可能連一個小小的烏克蘭都解決不掉呢?
甚至前幾天普京還下令國家進入戰爭戰爭狀態,這似乎也就意味著俄羅斯,已經被烏克蘭拖進了泥潭中了,他們在戰場上的表現實在是太糟糕了。
現在就算是俄羅斯打贏了這場戰爭,恐怕也會因為拖太久面子上掛不住,而之前那些忌憚俄羅斯的西方國家,通過這一次之後恐怕態度也會發生變化。
戰爭極度耗費國家經濟
俄羅斯究竟為什麼會在俄烏戰場上,表現這麼糟糕呢?其實我們一直都錯誤的理解了一個問題,和平年代和戰爭時期的軍隊實力,根本就不能相提並論。
別看俄羅斯平時那個高端武器,一火車一火車的往外拉,可是到了真的發生衝突的時候,又好像泄了氣的皮球一樣,居然被一個小小的烏克蘭絆住了腳。
其實支撐一場戰爭的主要力量,不是說有多少武器,而是要看這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中國有句老話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這句話看起來好像有點誇張,但是只要稍微算一下就知道,萬兩黃金對於一場現代化戰爭來說,根本就算不上什麼,就連一架四代戰鬥機都買不起,更不用說那些精確制導武器了。
和平年代軍費主要用於建造武器裝備,這時候的武器水平要求不高,使用成本也很低,只需進行日常維護就可以。
但是一到了戰爭時期就不是這樣了,就連老美這樣有錢的世界霸主,也沒有說打就打的能力,就拿他在伊拉克戰爭時期的表現來看。
當時美國在這場戰役里,前後消耗了超過7400億美元,這還是在美國有能力碾壓的情況下,如果伊拉克國力再稍微強一點,恐怕美國一場帳就要花費上萬億。
戰爭裡面燒錢的項目非常多,首先武器的製造無論是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比平時要高出很多倍,部隊每發動一次攻擊都要消耗大量的彈藥。
戰爭時期一天時間內打出去的彈藥數量,可能是和平年代幾年甚至是幾十年都比不上的,並且扔一個導彈就是幾百萬,這些武器也不知道能不能夠打中,反正這個錢是花出去了。
其次武器的運輸也需要花費很大的成本,畢竟是幾百萬一個的導彈,總不能隨便找個麻繩吊著就拖過去了。
而那些飛機坦克什麼的,上了戰場總免不了磕磕碰碰的,戰後的維護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一場戰爭的戰線拉得越長,運輸和維護成本就會急劇上升。
除了武器等物資的損耗之外,軍隊人員的損耗也是一筆巨大的支出,對於那些陣亡或者負傷的士兵,國家需要給予一大筆撫恤金。
一場戰爭之後的軍人賠償問題,可能就要花費上百億,各種開銷加在一起,一場現代化戰爭起碼要消耗一萬億以上。
這要是換成紙幣足足有一萬噸,所以說在進入工業時代後一旦爆發戰爭,無論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有多麼的強大,都會受到戰爭的影響。
甚至是被一場戰爭直接拖垮,俄烏衝突雖然沒有爆發特別大的交火,而且雙方拿出來的武器也沒有很先進。
但總體上來說這也是一場巨大的軍事衝突,交戰雙方的人數已經達到了數十萬,俄羅斯在這裡那就是真正意義上的,分分鐘幾百萬上下。
而此時俄羅斯的經濟還處在恢復期,根本就不足以支撐這樣一場戰爭,說白了就是俄羅斯現在的國家機器,沒這個能力短時間早出這麼多武器,來供應這一場軍事衝突。
俄軍就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然後等待著後續的物資跟上,這就造成了俄軍的攻勢十分緩慢。
國家經濟決定軍隊實力
俄烏衝突的不斷延長,除了美西方國家的不斷從中作梗,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他自己的經濟沒跟上來。
但是考慮到俄軍在前線優秀的戰績,如果能夠獲得中國這樣的工業產能支撐,那麼這場戰爭對於他們來說就是小意思。
俄羅斯的陸軍人數看起來規模巨大,實際上能夠被調配去參戰的人數,只有一小部分,就是因為俄羅斯長期以來對陸軍的忽視。
本來經費就有限,還要養三個兵種,所以就直接優先培養海軍和空軍,剩下的錢根本不夠養活陸軍的。
反觀中國解放軍的待遇就強很多,我國一直很重視軍隊的培養,海陸空三軍一視同仁,各種武器裝備也都是及時的更新換代。
而且中國解放軍的機動部隊超過八十萬,如果是這支「地表最強戰鬥力」去參戰,估計不出一星期就能結果,哪怕是規模再大一點的戰鬥,中國也不會到需要國家發動戰爭動員的地步。
除此之外俄軍在這場衝突中,還在信息方面吃了很大的虧,現代化的戰爭打的基本上都是信息戰,比的就是誰的信息接受速度快。
解放軍雖然這些年更新重型機械化裝備比較慢,但是咱們的信息技術發展的特別迅速,我國現在主攻的就是遠程支援打擊,各種信息化的武器層出不窮。
比如多用途無人機,對地戰術導彈等等,這些武器裝備已經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烏克蘭在老美的幫助下建立的防空系統,能夠基本抵擋住俄軍的進攻。
但是卻不一定能夠抵得住解放軍,另外後勤資源準備也是非常重要的,前面我們提到過俄羅斯目前的國家機器,很難短時間內造出這麼多的武器裝備。
所以前線的士兵打完一波之後,只能原地休整或者是打道回府,不然就只能表演一個空手接白刃了。
假如俄軍有中國解放軍這樣的後勤物資條件,那他們在前線就可以放手一搏,戰鬥民族根本不用打的這麼憋屈。
畢竟烏軍和俄軍之間是存在次元壁的,如果一開始俄羅斯就直接發動全面戰爭,投入大量的精確制導武器,這場衝突或許不會持續這麼久。
但是俄羅斯現階段的經濟,使得他無法支撐這種高科技裝備,長時間的投入到戰場上,對於他們來說拿出來一次,就是一次「大出血」。
甚至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恢復元氣,所以說即便是擁有世界第二大核力量的俄國,也無法輕鬆的支撐起一場衝突或者是戰役。
能夠撐起一場戰役的,只能是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的強大,只有這樣才能支撐起核力量的所需投入,支撐起常規軍事力量的培養和擴大。
如今全球經濟高速發展,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大量的錢,更不用說戰爭了,那就是直接燒錢,俄羅斯雖然繼承了蘇聯強大的軍事實力,但是近年來一直在走走停停。
國家的經濟實力得不到平穩的上升,所以他在這場衝突中體現出來的不盡人意,其實也能夠理解了,但是如果有了我國這樣的經濟實力作為後盾,相信衝突很快就會有結果。
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下期再盤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