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刀劍笑&小虎刀
就在美國副總統哈里斯飛往曼谷準備參加APEC領導人會議的時候,國際主要媒體的關注點卻是: 拜登總統為了參加孫女的婚禮缺席這個重要的國際多邊場合。
一些美媒擔心,這會向亞太地區發出「錯誤信號」,是在把「贏得亞太」的機會讓給了中國。 但這哪是什麼錯誤信號,華盛頓對亞太尤其東南亞的態度早就再清楚不過。
從拜登缺席APEC,到此前在東盟峰會和G20峰會上的口誤、遲到、承諾打折……
尤其是美國國內這幾天多部門的涉華消極動向, 反映出美方不過是在借「印太戰略」之名,實施對華遏制之實。
01
美國總統拜登缺席這次APEC領導人會議「會令人失望」。
泰國前外交部長卡席特最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將在東南亞強化一種看法,即美國「太忙……太疏遠、太冷漠」, 無法有效地與泰國和更廣泛的地區進行經濟或其他方面的接觸。
連一些美國學者都意識到,拜登這次不去曼谷是向亞太地區發出錯誤信號,「讓人擔心美國對東盟的經濟承諾」。
但事實上,這可能也算不上什麼「錯誤信號」。畢竟,美國對亞太包括東南亞的假承諾真利用,一直就是實質。
早在今年9月,就有泰媒曝出,美國總統拜登因今年曼谷APEC會議日程與孫女婚禮衝突,決定缺席會議。
前面已經參加了東亞合作領導人系列會議和G20峰會,接著卻以孫女婚禮為由缺席APEC,也無怪乎連一些美國輿論都覺得有點說不過去,特別是考慮到明年美國將接管APEC東道主的角色。
這個行動表明,美國雖然嘴上把東南亞地區抬高到「印太戰略」核心的位置,但此次缺席還是顯示出了在美國心中,有更多其他「優先事項」。
美國方面,副總統哈里斯將代表拜登出席APEC,並要在會議上告訴亞太國家和企業「沒有比美國更好的夥伴」。
漂亮話是這樣說,但事實呢?
有分析稱,從拜登選擇出席東盟和G20峰會卻缺席APEC會議來看,哪些國際組織對當前的美國比較重要,不言而喻。
作為一個經濟合作組織,APEC是一個在名字上和事務上都強調「亞太」的國際多邊組織,這與美國日益強調「印太」格格不入。有學者說,從戰略重要性上來講,APEC不一定是美國還願再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的地方。
這個跡象從特朗普時期就已開始顯現。2017年的會議是特朗普唯一線下參加的一次會議,2020年則是參加的線上會議。
有美媒擔心,美國總統缺席APEC,意味著美國會把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拱手讓給中國」嗎?
很顯然,哈里斯的出訪是就為了給一顆「定心丸」。
除了哈里斯外,美國還派出國務卿布林肯、貿易代表戴琦等其他高官出席本次會議,目的也是所謂「促進自由、公平和開放的貿易與投資」。
白宮一位高級官員聲稱,哈里斯的工作是建立在拜登總統的東南亞之行基礎上的。
他說:「這表明我們在該地區的參與度正在加深,表明總統和副總統為加強我們與該地區的聯盟以及加強對該地區關鍵機構的投入所做的努力。」
除了給「定心丸」,哈里斯此行還不減「火藥味」。根據白宮新聞稿,哈里斯將在11月22日訪問菲律賓巴拉望島,這將使哈里斯成為到訪毗鄰南沙群島島鏈的最高級別美國官員。
稍微回顧一下,其實拜登這次出訪,不但沒有表現出美方對東盟國家的重視像承諾的那樣堅如磐石,反而暴露了深刻的地緣政治私心。
12日,拜登在美國-東盟峰會上口誤將東盟輪值主席國柬埔寨說成了哥倫比亞;
13日,東盟峰會開幕式上,拜登遲到半個多小時才入場,是唯一一位在會議開始後遲到的領導人。
15日,G20峰會上,拜登再度遲到半小時以上。由於美國代表團遲到,其他國家代表團都在會議廳里坐等,整場會議不得不推遲開始。
在東盟峰會講話中,拜登宣布,2023年美國將為東南亞提供8.5億美元的援助。尷尬的是,拜登在峰會上大談特談的這個8.5億,在隨後白宮的實錄中竟被「打了折扣」——改為8.25億。
遲到、口誤、承諾打折……對於華盛頓嘴上喊的「中心地位」的口號,實際行動卻處處是「美國優先」,東南亞國家想必已經看得清楚。
02
副總統哈里斯還沒啟程前往曼谷,美國FBI和國會反華議員就已釋放出了一波涉華消極動作。
15日,也就是總統拜登在巴厘島做出無意圍堵和反對中國等承諾的第二天,FBI局長克里斯托弗·雷就在眾議院國土安全委員會的一場聽證會上,攻擊中國對美進行所謂網路數據盜竊。
這個「雷局」聲稱中國短視頻應用程序「抖音」(TikTok)引發「國家安全擔憂」,污衊中國政府「可能用它來控制數百萬用戶的數據收集」,或是通過「控制推薦演算法」來進行影響力操作等。
克里斯托弗·雷老調重彈地對華一陣攻擊抹黑,但就連美媒都注意到一個細節:
他拒絕在公開會議上回答關於中國政府是否一直在用抖音收集美國公民數據的問題。
為什麼拒絕回答?一個正常合理推測,就是他根本沒證據。
就在「雷局」上演反華表演當天,美國國會內的跨黨派機構「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也跳了出來。
它在15日發布一份年度報告,建議國會指示拜登政府評估中國是否遵守1999年與美國達成的入世協議,如果發現北京未兌現承諾,「國會應立法取消中國的正常貿易夥伴待遇」。
該委員會還想只給拜登政府90天時間完成相關評估調查。
總統拜登前腳剛承諾美方無意尋求同中國脫鉤,這個據稱一直對華持鷹派態度的國會跨黨派機構,就拋出這份找茬兒報告,提出明顯是唆使甚至有些迫使政府尋求對華脫鉤的建議:
在報告發布會上,該委員會主席挑明,如果成為現實,「這將導致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大幅增加」。
至於報告建議美國成立一個跨機構辦公室,負責加強關鍵產品的供應鏈以擺脫對中國依賴,就是更明顯的慫恿脫鉤了。
03
15日這些反華鼓噪還沒消停,16日就又有人續上回聲。
美國國會的另一個專門委員會,由國會兩黨、兩院議員領導的「國會—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當天發布了一份「關於中國人權和法治現狀」的所謂2022年度報告。
別的暫且不說,光看該委員會的倆主席,參議員傑夫•默克利和眾議員詹姆斯•麥戈文,都是言行惡劣的反華政客,再看主題「中國人權和法治」,這就基本能夠預料報告是啥調子了。
這些反華派帶頭炮製的報告,又把「新疆存在種族滅絕」「香港民主自由遭到破壞」等一些陳舊乏味的對華造謠抹黑之辭翻弄出來。
看得出來,它們是實在編不出什麼新黑料,所以就厚著臉皮炒冷飯了。
一位國際問題學者分析,美國國內接連傳出這些對華消極聲音並不奇怪。
畢竟,美方實際行動與總統拜登對華承諾或美方其他表態之間,一直存在較大差距。美國國會也一直是反華派作妖的地方,FBI近年來則是一直在鼓噪「中國間諜威脅」。
但是,畢竟拜登是前一天剛剛才對中國做出一系列相對積極的表態,在甚至還沒踏上返回華盛頓行程的時候,美國國內就連著兩天出來這些反華論調,這沒法不讓人質疑其落實元首承諾的誠意。
這位學者認為,這一方面是因為美國國內政治鬥爭產生外溢效果。中期選舉之後,共和黨控制眾議院,肯定想藉機彰顯自己影響力,因此故意對民主黨政府找茬兒、作對。
另一方面,美國兩黨對華都有強烈的戰略焦慮。這次巴厘島雖然釋放出一定積極信號,但不可能改變美國尋求打壓遏制中國的衝動,美國反華派們也不會因此被勸退。
美國總統拜登這次東南亞之行以及不參加APEC會議,已經暴露華盛頓對亞太名為加強經貿參與、履行持久承諾,實則主要想榨取該地區的地緣政治價值,用以加大對華遏壓的本質。
這與美國國內最近兩天再度掀起的這波鼓噪以及中國對抗的里子,倒是一致。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