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後,當美國籍波蘭裔參議員芭芭拉·米庫爾斯基在面見總統柯林頓時,她不禁講起了曾祖母在她小時候講述了無數次的故事:
「我的曾祖母在她的壁爐前一直掛著三幅照片,一張是身穿警服的我的叔叔喬,一張是羅馬教皇庇護十二世,還有一張是富蘭克蘭·羅斯福,但在雅爾塔和波茨坦會議後,我的曾祖母將羅斯福的照片拿掉了,因為她感到羅斯福出賣了波蘭。」
芭芭拉顯然非常熟諳美式政治遊戲的精髓,知道如何爭取利益的最大化。柯林頓和手下幕僚都是經歷過無數次各式遊說的老牌政客,但在芭芭拉平靜的講述中,有人臉部肌肉微微顫抖,有人眼裡含著淚水。
(芭芭拉•米庫爾斯基)
芭芭拉向美國政府高層爭取的事情,是讓波蘭儘快加入北約。她的故事在美國政府高層廣泛傳播,以至於部分共和黨議員後來在回憶柯林頓下定決心加快北約東擴,一個原因就是不想再讓芭芭拉向他的官員反覆講述這個故事。
在上個世紀蘇聯解體後,美國政府對是否接受位於東歐的前華約國家加入北約發生了重大分歧。新獨立的波蘭、捷克、匈牙利以及波羅的海國家在第一時間表達了加入北約的願望,但當時新上任的柯林頓總統出於不過分刺激俄羅斯的考慮,在最開始並沒有給出這些東歐國家加入北約的具體時間表,只是盡量平衡兩派之間的訴求。
雖然接納這些東歐國家從長遠考慮有著鞏固美國「冷戰」勝利果實並能制約俄羅斯在再次強大後重新恢復在中東歐勢力範圍的功效,但考慮到時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做著融入西方的努力,柯林頓政府起初並沒有採取激進的北約東擴政策,但中東歐地區廣泛存在的民族主義與美國國內的中東歐族裔相呼應,成為促使兩派政治博弈天平發生傾斜的重要砝碼,這其中波蘭的民族主義情緒在其中是一個不可忽視的角色。
作為一個中歐大國,波蘭在中世紀也曾是一個地區強權。但處於日耳曼人和俄國人夾縫中的波蘭其實地緣生存環境非常兇險,軍事上因為大部分國土為平原基本上無險可守,歷史上三次亡國。但波蘭人悲慘的民族史並沒有減弱其激進的民族主義,甚至直到今天,波蘭仍是歐洲少有的仍對領土還有著狂熱訴求的國家,並還堅持向白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波蘭裔居民輸出波蘭文化和波蘭民族認同。
1990年12月22日,民選的波蘭總統瓦文薩從旅居英國的波蘭流亡政府最後一位總統卡喬羅夫斯基手中接過了波蘭第一共和國的大旗和印綬。對於波蘭人來說,如何防止再次被俄國人這個歷史宿敵控制成了新政府的頭等外交任務。即使俄羅斯當時仍處於經濟大衰退和政治動蕩中,但雙方歷史上的廝殺和宿怨已經造成了彼此都極端不信任的「囚徒困境」。
1991年10月,波蘭外交部長斯庫比斯澤夫斯基宣布,波蘭已經準備好和北約建立任何形式的合作關係,包括加入北約。但在波蘭方面公開表態後,北約並沒有把東擴納入正式的討論議程。美國政府也僅僅是拿出了一個「北大西洋合作委員會」(簡稱NACC)的折衷方案,即建立一個包括北約國家和原華約成員國在內的安全磋商機制,以對話的方式解決整個歐洲的安全問題。
顯然這個折衷方案並沒有讓波蘭、捷克、匈牙利這些中東歐國家滿意,他們擔心自己新生的國家隨時會成為美國與俄羅斯利益交換的籌碼,成為「慕尼黑陰謀」式的犧牲品。
美國國內的「波蘭裔美國人大會」率先動員,開始積極遊說美國政府支持北約東擴。
「波蘭裔美國人大會」手中握著的王牌是自己是一個由3000個波蘭裔社團組成的族群大聯盟,在美國23個州建有41個分支機構,成員超過100萬人,聲稱代表著1000萬波蘭裔美國人的利益。
這是一個民主黨和共和黨都無法忽視的力量。
柯林頓政府決策層中有多位「反東擴」派,其中包括國防部長萊斯·阿斯平、常務副國務卿羅布·塔爾博特、參聯會主席約翰·沙利卡什維利,支持東擴的高官有國務卿克里斯托弗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萊克。在這樣相互僵持的局面中,波蘭裔決定拉上更多的遊說力量。隨後,「波蘭裔美國人大會」與「匈牙利美國人聯盟」、「羅馬尼亞美國人大會」等18個中東歐族裔組織取得聯繫,共同對外聲稱代表著美國2000萬中東歐裔。
這次聯合調動了大量中東歐裔美國人的積極性,以致於打給白宮的電話熱線一度阻塞。
面臨著選舉壓力的柯林頓馬上感受到了國內中東歐族裔的怒火,即使資深外交官喬治·凱南一再抨擊北約東擴是冷戰後美國外交政策中最致命的錯誤,但事關上千萬選票的票倉是任何總統候選人都無法怠慢的力量。
(喬治•凱南)
中東歐裔居民集中在美國的中西部和東北部的14個州,如伊利諾伊、密歇根、賓西法尼亞等州,選民數量高達美國選民總數的10%左右。
實際上,柯林頓能在1992年選舉中戰勝布希,一個關鍵因素是布希政府在1991年遲遲不願承認從蘇聯獨立出來的加盟共和國,引起了中東歐裔的強烈不滿。柯林頓趁此機會贏下了14個州中的12個,共186張選舉人票,超過了他拿到的選舉人票數的一半。
在柯林頓謀取第二次連任的選舉活動期間,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多爾就公開抨擊柯林頓在北約東擴問題上的拖延和猶豫,向中東族裔領袖公開承諾將在東擴問題上採取更積極的姿態,並表態要在1998年的北約布拉格峰會上,即《慕尼黑協定》簽署60周年的時候,正式邀請新成員加入。
面對共和黨方面咄咄逼人的攻勢,柯林頓和其競選班長在激烈爭論後達成共識:必須儘快在北約東擴問題上給出時間表,以抵消共和黨的選舉策略。
1996年10月22日,柯林頓在波蘭裔聚居的底特律效區哈姆特拉發表外交政策競選演說,正式宣布北約將在1999年吸納波蘭、匈牙利、捷克成為正式成員的政策。
1999年,北約在美國密蘇里州獨立城舉行入約儀式,波蘭和捷克、匈牙利一同成為北約正式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