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1日訊 今年,山東省政府發布《關於2021年度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差異化評價結果的通報》,威海市環翠區從全省118個參評縣市區中脫穎而出,成功蟬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環翠區緣何脫穎而出,成為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尖子生」,並成功蟬聯先進縣?其中自有「訣竅」。

創新離不開人才,人才離不開創新「土壤」。近年來,環翠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不動搖,圍繞人才創新創業的關鍵環節,創新出台「英才匯翠」人才新政20條及11個配套實施意見,建立了覆蓋高層次、中青年、技能人才的全方位政策體系。同時,將大學生「521」政策覆蓋範圍擴大到新引進的職業院校大專生,給予生活津貼和購房補貼,持續釋放政策紅利。目前,全區已引進培育省級以上重點人才117人,先後榮獲山東省人才工作先進單位、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先進單位等多項省級榮譽。與此同時,聚焦高校這一人才供給主渠道,環翠區創新政校企聯絡對接機制,聘請14名駐威高校專家教授到企業掛職「科技副總」,常態化舉辦「選擇環翠·築夢未來」高校行等活動,不斷拓寬校企交流對接平台。今年5月,環翠區相關部門聯合威海廣泰職業培訓學校共同舉辦了「『就』在環翠 『職』等您來——環翠區與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青年人才引進活動」,70餘名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匯聚環翠,有力地推動了校地企合作發展,為企業精準匹配技術人才。「威海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作為中心城區的環翠區更是精緻有活力。推動校地雙方合作交流,有助於深化各領域合作,促進互惠共贏。」西安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專業帶頭人張曉軍有感而發。

環翠區不僅蟬聯全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先進縣,而且成功獲評2021年度全省工業強縣,「雙榮譽」加身的背後是我區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生動實踐。近年來,環翠區聚焦全省「十強產業」持續發力,加快推進億達(威海)新材料應用創新中心、魏橋(威海)鋁精深加工產業園等一批高端園區建設,積極開展「補鏈、強鏈、延鏈」,3家企業成為省級產業鏈「鏈主」,醫療器械產業集群獲評全省特色產業集群。與此同時,環翠區將重點產業發展和經略海洋「有機融合」,高點定位規劃建設了遠遙淺海科技灣區,以國內唯一省部共建的國家海洋綜合試驗場為核心,全力打造全國海洋電子信息和智能裝備產業的新標杆。截至目前,灣區已引進6大高能級創新平台,招引項目41個,落地簽約項目20個,正在洽談項目21個。威海創新園海洋智能裝備研究中心是灣區6大高能級創新平台之一,由環翠區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聯合共建,區發展和改革局工作人員介紹,「中心目前常駐研發人員24名,建成院士工作站1處,入駐海洋電子信息技術、海洋智能裝備、海洋激光通信等領域企業9家。」

環翠區在優化營商環境上持續發力,聚焦「奪全國標兵、奪行業標杆、進全省一流」目標,著力打造「營在環翠」品牌。研究出台的《關於開展「營在環翠」上門惠企行動的實施方案》等文件,聚焦人才、企業所需所盼,瞄準全鏈條改革、推動跨圈合作,整體辦理時限較2021年壓縮44%,營商環境各類業務數據提升率36.77%,信用體系建設國家級標準化試點等28項省級以上改革試點紮根環翠。打造培育全省首家金融案件集中管轄審判庭等地方特色標杆案例56個,其中,「智慧化政務服務改革」「實施『沉浸式』代辦」經驗在全省推廣。
環翠區還積極開展優化營商環境主題「政府開放日」活動,邀請企業家代表、商會協會代表、人才代表走進行政機關和辦事大廳,深入了解政府服務舉措、創新成果,並聽取企業家對改進政府工作、提高辦事效率的意見建議。今年截至7月10日,共舉辦33場次,邀請代表近300人,收集問題和建議19個,搭建起政企溝通的橋樑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