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流雲,牧草如茵。走進祁連山南麓的木里礦區,曾經因非法開採留下的「累累傷疤」,通過種草復綠已基本完成植被覆蓋。兩年多來,通過采坑回填、渣山復綠、邊坡治理等生態修復工程,木里礦區生態系統結構逐漸穩定、水源涵養能力明顯提升,總體生態環境趨於好轉。
青海是「三江之源」「中華水塔」,青海的生態環境保護關乎國家生態安全和民族永續發展。一段時間裡,木里礦區非法採煤問題讓高原生態遭受重創,廣大群眾倍感痛心。「保護好青海生態環境,是『國之大者』。」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木里礦區問題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發現問題就要扭住不放、一抓到底」「木里問題要抓好整改,不留尾巴、不留遺憾」。青海堅持以案為鑒,實現了從「懵了」到「醒了」再到「悟了」的轉變,堅定了做「中華水塔」守護人的政治自覺,堅定了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決心。堅持系統施治,聚焦木里礦區這個「點」,一以貫之抓整改整治;延伸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這條「線」,高標準完成了798個「問題圖斑」整治任務;覆蓋全省生態保護與修復這個「面」,加快打造青藏高原生態文明高地。堅持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在以產業「四地」為主攻方向的綠色發展上邁出堅實步伐。事實充分表明: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定不移地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是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重要政治鑰匙。

(復綠後的木里礦區江倉1號。圖片來源:人民網)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人民群眾追求高品質生活的共識和呼聲。木里礦區的綠色蝶變,是新時代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縮影,是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的實踐寫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態文明建設,堅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從思想、法律、體制、組織、作風上全面發力,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開展了一系列根本性、開創性、長遠性工作,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經過不懈努力,全黨全國推動綠色發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髮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新發展階段對生態文明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下大氣力推動綠色發展,努力引領世界發展潮流。」只要我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更加自覺地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圖景必將不斷展現在世人面前。
「治其本,朝令而夕從」。在木里礦區,非法採煤是「表」,管黨治黨不嚴是「本」。木里礦區非法採煤問題綜合整治,之所以能夠順利開局、深入推進,深挖徹查背後的腐敗問題、從嚴管黨治黨是祛病去根的關鍵所在。實踐告訴我們,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必須風清氣正,全面從嚴治黨是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重要政治保證。各級黨組織要以此為鏡鑒,堅決扛起管黨治黨政治責任,持之以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把政治生態建設作為基礎性、經常性工作抓好抓實。各級領導幹部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關注黨中央在關心什麼、強調什麼,深刻領會什麼是黨和國家最重要的利益、什麼是最需要堅定維護的立場,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不斷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堅決把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新征程上,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胸懷「國之大者」,強化政治擔當,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我們就一定能讓中華大地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優美,就一定能為子孫後代留下美麗家園,為中華民族贏得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