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篩選,已經成為一項必備技能。
正解局出品
前段時間,全球最大的互聯網百科知識網站「維基百科」曝出一個巨大的造假醜聞。
而造假人竟然是一個只有高中學歷的中國女生。
她網名叫「折毛」,在中文維基百科中胡編亂造了206個詞條,修改達4800多次,「創作」了上百萬字的古代羅斯史。
而最為有名的是,她胡編亂造的「卡申銀礦」。
更讓人無語的是,她「閉門造史」近十年,使得中文維基百科中關於古羅斯的歷史居然比英文版,甚至俄文版還要詳盡,被眾多研究古羅斯史的學者、研究者直接引用……
「折毛」到底有什麼神通?
無數專家又怎麼就「踩雷」了呢?
故事得從另一位中國網友的意外發現說起。
有網友在查資料時,發現了「折毛」寫的「卡申銀礦」詞條。
詞條顯示,卡申銀礦建於1344年,是特維爾大公國的重要資金來源,也是與莫斯科公國長期抗衡的資本。
維基百科原本對「卡申銀礦」的解釋
維基百科中的這個詞條記錄得相當詳細:從礦脈的地質到開採和提煉,到具體的從業人員,再結合相關歷史背景,還有洋洋洒洒的數條俄語參考文獻鏈接,怎麼看都是一個再正常不過的百科條目。
可問題是,規模如此龐大的銀礦,居然在相關史料中都找不到印證。
有網友請俄羅斯的朋友幫忙查閱圖書館資料,同時又再次對其他涉及古羅斯史的詞條進行檢索。
這一查不要緊,一查嚇了一跳。
別說「卡申銀礦」純屬虛構,其他200多個相關詞條也全部是子虛烏有的內容,而那些俄文的參考文獻資料更是假到沒邊。
「折毛」虛構的古羅斯王朝及軍隊家族史
最終,人們才發覺整件事的始作俑者「折毛」居然是一位大學都沒讀過的中國女生。
這裡先解釋下,古羅斯和現在的俄羅斯可不是一回事。
簡單點說,古羅斯人算是現在俄羅斯、白俄羅斯以及烏克蘭人的祖先。
8-9世紀斯拉夫人分布圖
古羅斯主要是東斯拉夫人的國家,創建於9世紀中葉,這裡的人生活在東歐平原,也就是今天俄羅斯和波蘭的邊界那一片。
隨著人口增多,東斯拉夫人一部分向東遷移,成為今天俄羅斯人的祖先;另一部分則向西走,也就是白俄羅斯人的祖先;還有一部分去往土地更為肥沃的南部,最後成為烏克蘭人的祖先。
歷史上說的古羅斯,一般指的是中世紀之前的羅斯留里克王朝,統治了古代俄國近七百餘年。
只是國土面積太大,加上蒙古人入侵,古羅斯逐漸分裂成若干國家。
前文提到的莫斯科公國以及特維爾公國,都是這個時期出現的國家,屬莫斯科公國實力最強。
有人會問了,維基百科收錄內容不是很嚴謹么?編輯任何一個詞條都需有相關引用文獻作為證明,怎麼如此輕鬆就被一個啥也不是的業餘歷史愛好者給篡改了歷史呢?
確實,為了審核內容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維基百科是有專門的巡查員對網民上傳資料進行複核的。
可誰能想到,就是因為這位「折毛」同學作假手段嚴謹到匪夷所思的地步,甚至獲得了維基百科的「巡查豁免」。
更誇張的是,由於她辛苦編撰了數百萬字的「古羅斯史」,有讀者為了感謝她而贈送星章,其中還不乏專門研究相關歷史的研究者。
因為「折毛」對「古羅斯史」的貢獻,贏得了多位用戶贈送的星章
據說,這位「折毛」同學是因為一場遊戲,興之所至虛構了一條古羅斯史。
後來她發現這一條不僅沒人發現,還有人將其進行了引用,便一發不可收拾。
雖然「折毛」在道歉信里沒有提到自己篡改歷史的動機,不過很多網友猜測她之前可能在玩一種「文字遊戲」。
所謂「文字遊戲」是指一種以真實歷史為背景,以文字為載體的遊戲,屬於模擬遊戲(Simulation Game)戰棋類型。
相比於傳統打打殺殺的網路遊戲,這種遊戲的特點在於玩家通過扮演世界歷史上的不同勢力,結合歷史背景進行劇情推演和對抗,玩法類似網路策略遊戲。
國內文字遊戲中以「三國」背景居多
文字遊戲一般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角色扮演類遊戲,一種是策略型的遊戲。
角色扮演一般是以個體為遊戲主體,而策略類則以集體為主體,有很強的代入感。
而那位「折毛」應該是相對弱勢的特維爾公國一方,對手自然就是強大的莫斯科公國。
網友猜測「折毛」的動機原本只是為了遊戲取得優勢
為了增強己方的實力,她便憑空杜撰了「卡申銀礦」這個類似遊戲「金手指」(外掛)的內容,可以讓遊戲朝自己有利的一面發展。
這樣也就解釋得通,她為何憑空杜撰了如此多的假古羅斯史。
只是她為此付出的「努力」實在令人難以想像,憑一己之力生生打造出一個「折毛版古羅斯宇宙」。
維基百科原本對「特維爾公國與莫斯科公國戰爭」的解釋
比如這個「卡申銀礦」詞條,按照她編輯的內容,特維爾公國與莫斯科公國為爭奪這個銀礦整整打了180年,由此又牽連出上百個與戰爭有關的人物登場、謝場。
這些人物有的是真實存在的,有的則完全不存在,可她依然給這些人物創造了維基詞條,甚至背後的勢力和家族都一一列舉了出來。
最誇張的是一段有關古羅斯人和韃靼人的戰爭介紹,歷史背景是真實的,但許多細節完全是她虛構的。
這其中,也有令人「齣戲」的描述。
比如說韃靼人和敵軍是「非必要不接觸」,這直接暴露了她的「古羅斯宇宙」同樣深受疫情影響。
「折毛」編造的韃靼人起義中參戰方的編製
甚至在真實的莫斯科-喀山戰役中,「折毛」還貼心地給出「莫斯科派出了20000名長柄槍手、12000名弓弩手,5000名博雅爾重裝騎兵和18門青銅大炮」的表述。
如此詳細的軍力配製,恐怕連俄羅斯史專家都未必清楚。
她筆下的戰爭場面栩栩如生,再配上親自繪製的戰爭局勢圖,一切宛如真實歷史再現。
「折毛」繪製的戰爭局勢圖
描述這段歷史,「折毛」寫了近10萬字,引用了100多條參考文獻,差不多是一個博士畢業論文的字數要求了。
可以說,在歷史作假這塊,她極其專業。
現在,維基百科中文版內,有關「韃靼人起義」的內容已經被刪除得一乾二淨
在她的「春秋筆法」下,蒙古大軍攻打居庸關金軍守衛的將士,還被調到了寒冷的西伯利亞高原,成為遠征基輔羅斯的主要軍隊。
有意思的是,「折毛」編撰的詞條所引用的俄語文獻許多是真實的論文,但和她的詞條則是風馬牛不相及。
參考文獻細緻到是引用某本書多少到多少頁,資料里還有大量歷史紀錄片和圖片。
可沒人注意到那本引用自300多頁資料的書,其實只有200頁。
還有更多編撰的詞條用的俄語文獻倒也是真實的論文,但內容和她的詞條則是「風馬牛不相及」。
真是妙啊,記得《鹿鼎記》里韋小寶說:說話得九句真,一句假,方可令人深信不疑。
由於有九句是真話,因此大家對她有一個基本信任,否則,要都是講假話,那就沒人信了。
那麼,這個藝高人膽大的「折毛」究竟是誰?真就是一個高中都沒畢業的業餘歷史愛好者么?
在維基百科的介紹中,「折毛」自稱家族是滿族後裔,父親是駐俄外交官,娶了個俄羅斯姑娘,她自己不僅是混血,還是俄羅斯史博士。
可在她的道歉信里,她說自己不僅不懂俄語,連英語也不懂。
所有外文資料都是靠機器翻譯而來。
她就是個待業在家的高中畢業生,目前還即將臨盆,經濟壓力巨大,會永遠退出維基圈。
這些解釋也不知真假,估計是她怕那些被騙慘的研究者秋後算賬,找她賠償吧。
維基百科中,折毛已被封號
2022年6月17日,折毛被維基百科永久封禁,她編寫的詞條全部被刪除。
實在可惜啊,如此勤奮又腦洞大開的作者要真的「金盆洗手」,中國奇幻文學界就要少個人才了。
按照她的能力,如果能放在正途上,不知有多少家遊戲公司、網文平台會搶著要。
眼下,「卡申銀礦」這個詞已放入了「維基百科惡作劇列表」,成了謊言的代名詞。
事實上,這件事暴露了兩個問題。
一方面,是維基百科並沒有標榜得那麼可信。
一直以來,維基百科始終標榜自己是「客觀、真實」地呈現歷史。
但事實上,維基百科「翻車」的事情可不少。
就拿「維基百科惡作劇列表」來說,曾有個著名的納粹集中營屠殺的虛構故事。
維基百科上有個詞條顯示,某個納粹集中營屠殺了兩萬多個波蘭人,甚至有人為此在波蘭建了相關受害者的紀念碑。
可惜,這個集中營並不存在,是有人故意杜撰的。
這並不是否認納粹屠殺猶太人的歷史,而是這種虛假信息其實嚴重傷害了那些真正被納粹傷害過的人們的情感。
由於審核不夠嚴謹,加上人們盲目地迷信維基百科,此類惡作劇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
假作真時,真亦假!
維基百科作為一個開放的可以讓所有人共同編輯的信息平台,如果任由這些別有用心的人篡改甚至虛構歷史,無疑是對歷史的褻瀆,更是對真正歷史研究者的巨大諷刺。
假新聞加假照片已經讓現在的人們幾乎難以分辨信息的真假。
我們再看下下面五張照片,其中有3D建模和PS的圖片,只有一張才是真實照片。
你能辨別出是哪張么?
答案是前四張都是假的,只有最後這本書是真的,也就是著名的《韋萊斯之書》。
沒想到吧?
這些假照片出自歐洲馬其頓北部的一個省級城鎮韋萊斯市。
這裡原本是座工業城市,自從上世紀90年代後,由於經濟不景氣,大量人失業。
不知道什麼時候,當地有人發現了一個「致富妙招」:他們建了若干個新聞網站,然後編造假新聞,再將驚悚標題發布到全球社交媒體上,通過好奇者的點擊賺廣告費。
韋萊斯市有很多人通過製造假新聞來騙取點擊,從而獲得豐厚的廣告費
按照美國「Buzz Feed」網站報道,韋萊斯市的造假高手每天最高能狂賺3000美元(約20000元人民幣)。
甚至很長時間裡,當地炮製的假新聞還被許多歐美媒體當作真實消息,不假思索就對外發布。
最後,此事被挪威攝影師喬納斯·本迪克森,通過自己編造的《韋萊斯之書》揭露出來。
揭露韋萊斯市造假的挪威記者喬納斯·本迪克森
而他這本由以上諸多假圖編成的《韋萊斯之書》,竟然還騙倒了世界攝影大賽「荷賽」的審核人員,捧回一座「荷賽獎」。
若不是他後來主動站出來揭露此事,很多專業人士至今都被蒙在鼓裡。
《韋萊斯之書》獲得荷賽獎歐洲大區的「開放形式獎項」
此事的另一方面,更暴露出現在的歷史研究者治學不嚴謹。
在做相關研究時,他們並沒有真正查閱領域內的著作和論文,而是直接去維基百科查詢需要的資料。
就算如此輕巧獲取了信息,很多人也不願再花點時間和精力去複核下,該歷史來源和出處是否客觀、真實,完全是人云亦云。
回到「卡申銀礦」這件事,說作者是詐騙或許有些不妥,她客觀上並沒有藉此牟利。
只是如此荒唐的事情居然持續了近十年都沒有人發現,再次暴露出信息時代的人們面對鋪天蓋地的消息,還是不僅得學會擦亮眼睛,還要捨得花工夫進行辨識。
畢竟,雖然有人說「歷史是被人任意打扮的小姑娘」,但真實的歷史永遠不容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