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有些人開始擔心冬天的時候,會用不起天然氣了,用電也會緊張起來。
22日,國常會召開會議表示,更多運用市場化辦法穩定大宗商品價格,保障冬季電力、天然氣等供給。
為啥國常會擔心冬季電力和天然氣的供給呢?
今年以來,天然氣已經漲上天了,而需要大量天然氣的冬天還沒到來。 一些地方已經開始缺電了,這場能源危機如何解決?
在英國,天然氣價格飆漲已經引發供應危機。
英國的天然氣批發價自今年 1 月來上漲了 250%,8 月以來漲勢更凌厲,漲了 70%。
天然氣價格為何大漲?有幾個原因:
第一,疫情後全球經濟重啟推高了對天然氣的需求。
第二,異常天氣影響。幾個月來,亞洲和歐洲大部分地區異常寒冷的冬天和異常炎熱的夏天,大大增加了人們的電力需求和對煤炭和天然氣的需求。
第三,去年特別寒冷冬天,歐洲比平時消耗了更多的天然氣儲備,而這個夏天儲備沒有得到及時補充。流入歐洲的俄羅斯天然氣流量在下降,使本已吃緊的市場更加緊張。
八月開始,英國幾家規模比較小的能源公司已經「跑路」了。
這些供應商為啥跑路?英國對能源零售價格進行限價,許多能源公司向政府要求提高上限價格,但遭到拒絕。
成本提高,賣出價格沒有變高,入不敷出,這些能源公司只能不幹了。這造成超過150萬家庭需要尋找新的能源公司。
天然氣對英國是非常重要的。英國使用天然氣的家庭如今超過了2200 萬戶,佔英國家庭總數的85%。
目前,英國全國38%的天然氣需求用於家庭供暖,29%用於發電,11%用於工業和商業用途。
不只是英國,整個歐洲天然氣價格都飆升。歐洲天然氣儲備量比5年平均水平低16%,其9月天然氣儲備量創歷史新低。
美國,作為歐洲天然氣重要供給地,受9月初的颶風艾達影響,天然氣產量大幅下降,天然氣期貨價格已處於7年多最高水平。
天然氣匱乏,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電價大漲。 比如英國,將近一半的電力都是依靠天然氣,高昂的氣價讓電價也跟著起飛。
今年9月,英國電價幾乎是去年同期的7倍。
高盛在最新研報中預計,未來幾個月歐洲天然氣供需緊張有望進一步加劇,整個歐洲將面臨停電的風險。
天然氣的缺乏,各方開始爭吵不休。
歐洲國家進口的天然氣中有將近一半都來自俄羅斯,如今天然氣價格暴漲,俄羅斯成了一些人的「甩鍋」對象。
最近,歐洲議會的40位議員要求歐盟調查俄羅斯天然氣公司,認為該公司的行為使他們懷疑,該公司涉嫌操縱市場,以推高天然氣價格。
國際能源署也介入了這場爭端,呼籲俄羅斯向歐洲輸送更多天然氣,以幫助緩解能源危機。
美國人也摻合進來。國務院能源安全高級顧問稱,俄羅斯應儘快通過烏克蘭增加對歐洲的天然氣供應,因為一些歐盟國家可能沒有足夠的儲備來應對即將到來的寒冬。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最近則回應:俄羅斯已經履行了對歐盟市場消費者的所有義務,並稱俄對歐的天然氣供應量已接近歷史最高水平。
中國會缺氣嗎?會缺電嗎?
中國是天然氣進口很高的國家。中國天然氣的價格尤其是LNG的價格受國際價格影響較大,國際天然氣價格大漲,國內天然氣價格也隨之上漲。
國內天然氣價格從五月份就開始暴漲,數據顯示,5月6日,中國LNG出廠價格全國指數為3292元/噸,9月17日該指數升至6117元/噸,漲幅高達86%。
目前,全球天然氣價格的上漲還沒有結束,對國內天然氣價格影響依然深遠。
哪些上市公司會受益呢?
不過,大家對國內的天然氣不用太擔心。
俄羅斯在出口天然氣上對待中國與歐洲的態度明顯不同,不僅沒有縮減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量,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
路透社報道,俄羅斯政府宣布今年下半年出口給中國的天然氣量會根據實際情況保持增長,至少增加百分之五十。
雖然國內天然氣供應不緊張,但電力也比較緊張。
中國的大部分電力來自煤炭,但由於各種原因,國內煤炭產量越來越難以跟上。
國內煤炭供應不足,煤價飛漲,迫使國內增加煤炭進口。然而,其他地方的煤炭生產也存在問題——例如,印度尼西亞的大雨和人員短缺、俄羅斯的鐵路中斷和南非的動亂。
中國另一個重要的發電來源是水電,但由於全國重點地區乾旱,今年水電也未能增長。
業內人士表示,一些發電廠越發電越虧損,很多發電廠不願意虧本發售電,也使得電力供應缺口擴大。
限電、停產,正在席捲包括江蘇、浙江、山東、廣西、雲南等在內的至少10餘個省份。
湖南、廣東電力缺口很大,當地企業需按要求錯峰用電。湖南最大電力缺口或將超過三成!
9月23日,深圳供電缺口達280萬千瓦,接到通知的企業需每周一三五或二四六輪流錯峰用電。
中秋節前,已有一批上市公司公告限電停產,9月22日晚間,多家A股上市公司密又集發布了關於限電停產的公告。
明顯的,市場正按照這樣的劇本在走:缺煤->缺電->拉閘限電(能耗雙控)->工業品生產受阻->供應減少->價格上漲。
這場缺電困局何時能解決?且行且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