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再次問起王樹生如果再讓他重新做一次選擇,還會不會像之前一樣做出相同的選擇。老人布滿皺紋的臉上緩緩露出笑意,渾濁的眼睛裡泛起光亮,他佝僂著背卻語氣堅定:「哪怕再來一百次,我還是要把月月抱回家,不能眼睜睜看著孩子凍死。」一晃 12 年過去,月月也從懷抱里的嬰兒長成了大姑娘。歲月在王樹生身上刻下了更深的印記,可當初抱回月月的那份心意,一直都沒變。圖為王樹生和女兒月月。

今年已經 69 歲的王樹生,他的人生從 7 歲那年便被命運刻上了深深的傷痕。那年,年幼的他不慎從樹上跌落,髖關節嚴重骨折壞死,脊柱也因此側彎。從那以後,他的世界彷彿被按下了減速鍵,走路時身體總是佝僂著,每一步都走得艱難無比。小夥伴們漸漸疏遠了他,大人們看他的眼神里也多了幾分憐憫和無奈。王樹生知道,自己的人生註定要比別人多一份坎坷,他以為自己會在孤獨與困苦中默默度過一生,直到那個改變他命運的小生命出現。圖為王樹生。

2013 年的一個冬天,剛從外面回來的王樹生拖著疲憊的身軀走在回家的路上。路過一片小樹林時,隱隱約約聽到有嬰兒的哭聲。他循著哭聲走去,在一棵樹下發現了一個被遺棄的嬰兒,身上只裹著一層單薄的布。王樹生站在那裡,猶豫了很久:自己本就是個殘疾人,生活都難以自理,又怎麼能照顧好一個嬰兒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他轉身準備離開。
可是,沒走幾步,嬰兒的哭聲再次傳來,在這寒冷的冬日裡顯得格外凄涼。王樹生回頭望了望那個小小的身影,想到這麼冷的天,孩子要是被凍死在這裡該多可憐,他狠了狠心,又折返了回去,小心翼翼地把孩子抱回了家。圖為月月的模樣很漂亮。

回到家後,王樹生四處打聽周圍村子裡有沒有誰家剛丟了孩子,還報告了村裡。可是,打聽了好久,都沒有任何消息,也不見孩子的親生父母來尋找。看著懷裡嗷嗷待哺的嬰兒,王樹生心裡一陣酸楚:自己本就是個可憐人,又怎麼能忍心讓這個孩子也遭受同樣的命運呢?最終,57 歲的王樹生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收養這個孩子。他給孩子取名叫月月,從此,他的生活里多了一份責任,也多了一份溫暖。圖為王樹生的家。

王樹生從來沒有照顧過孩子,一開始,他完全不知道該怎麼去餵養這個小生命。沒有母乳,就只能買奶粉,可對於靠編筐為生的王樹生來說,買奶粉的錢簡直就是一筆巨大的開銷。王樹生的行動受限,無法從事體力勞動,只能坐在家裡編筐。他編的筐結實耐用,一個能賣 60 塊錢,但編一個筐需要整整三天時間。為了給月月買奶粉,王樹生每天都坐在小板凳上,不停地編啊編,手指磨出了厚厚的老繭,腰也因為長時間彎曲而疼痛難忍。但看著月月喝著奶粉漸漸長大,王樹生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圖為王樹生在編筐。

月月慢慢長大,會說話了,她第一次喊王樹生 「爸爸」 的時候,王樹生激動得眼淚都掉了下來。在月月心裡,王樹生就是她最親愛的爸爸,雖然她從懂事起就知道自己是被收養的,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她對王樹生的感情。每次王樹生去給月月開家長會,同學們都會對這個年長的爸爸投來異樣的目光,甚至有些孩子會嘲笑月月。但月月總是驕傲地說:「我爸爸對我最好了,他雖然年紀大,但是他很愛我。」圖為月月在給爸爸刷鞋。

如今,王樹生已經 69 歲了,身體越來越差。因為脊柱受損,腿上的肌肉萎縮得厲害,走路也越來越困難。但月月每天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就是給爸爸燒水泡腳,她知道爸爸的腿每天都很疼,泡腳能讓他舒服一些。看著懂事貼心的女兒,王樹生內心百感交集。女兒的成長與體貼讓他倍感欣慰,可自己日漸衰弱的身體,又讓他滿心憂慮,不知還能在女兒身邊陪伴多久,這份複雜的情感,在每個日常里悄然蔓延。圖為月月給爸爸洗腳。
如果您願意救助這個家庭和孩子,請您點擊右側鏈接:【華夏情暖困境老人】或者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後,進入騰訊公益樂捐頁面,為他們獻一份點愛心。或者打開微信-支付-騰訊公益-搜索:華夏情暖困境老人。原創作品,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