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一豬二熊三虎,人遇到野豬的時候得趕緊跑,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在一眾叢林王者中,人們會認為,野豬的危險係數這麼高呢?
首先,咱們得從野豬、熊、老虎各自的習性開始說起。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這是根據老虎的居住習慣得來的。老虎一般都是獨自在叢林中,到處遊走生活,只有在交配期的時候,才會選擇跟雌虎待在一起。老虎的領地意識非常強,通常會使用尿液標記、抓磨樹榦、留下自己毛髮,來圈定自己的勢力範圍,只有察覺到領地入侵者時,才會對入侵者發動攻擊。
老虎因體質原因,非常怕熱,這就導致老虎都是晝伏夜出的習性。尤其是到了夏季,老虎更是不願意在烈日下行動,這也讓老虎的游泳技術非常好。老虎通常以野豬、野牛等大型動物為主,偶爾還會捕獵小動物和吃一些草。
再來說一說熊,熊跟老虎的很多習性都非常相似,這兩類動物都喜歡在夜間進行活動,且都是獨居,只有在交配期才會與雌熊生活在一起。熊都是林棲類動物,一般都生活在3000米以上的密林中,只有在冬季的時候,才可能往3000米以下的地帶移動。
熊屬於雜食性動物,它們一般都是以青草、樹芽、水果等為主,也會捕獵小型動物或者抓捕魚類來改善口味。另外,它們還有一個特別的習性,就是絕大多數的熊,都會在冬季進行冬眠。
最後我們來談一談野豬,野豬通常都是群居動物,數量多的時候可能會達到10頭以上,通常以老母豬為頭領。野豬也會圈定自己的勢力範圍。它們喜歡住在有水、有樹的河岸潮濕地帶。雖然野豬也有晝伏夜出的習慣,但它們不像熊一樣耐寒。所以在冬季大白天的時候,也會成群結隊地出來覓食。
野豬也和熊一樣屬於雜食性動物,但是野豬一般喜歡吃嫩枝嫩葉、腐肉、蟲子等。在食物不足時,它們會進入莊稼地里翻地覓食。
在了解野豬、熊、老虎的基本習性之後,我們接下來看看「一豬二熊三虎」這個說法,究竟是如何來的呢?野豬是如何穩坐第一寶座的呢?
首先,這話是由我們人,總結出來的,為何是這三種動物呢?自然是因為在古時候,我們跟這三類動物接觸的次數較多。
老虎一般都是生活在深山老林里,而熊則是生活在幾千米高的叢林中。這兩類動物都有極強的領地意識,只有當人闖入它們的領地之後,才會對闖入者進行攻擊。而人類只有特殊情況下才會進入大山,並且也只是短暫地停留,因此這就大大減少了人類與老虎、熊之間的見面機會。
其次,熊在冬季會進入冬眠期,與人類遇見的機會也相對減少。雖然熊在交配期容易暴躁,會攻擊其它動物甚至同類。但因為其發情期時間有限,人類遇見幾率很小,所以襲擊人類的次數並不如野豬。
野豬則通常生活在河岸地帶的樹林中,與人類平時活動的地方多有重合,這就導致人類必然會與野豬進行爭搶地盤的衝突。其次,野豬不像熊、老虎都是獨居動物,而是群居動物,並且野豬的牙齒咬合能力不亞於熊、老虎。這樣看來,在與野豬偶遇之後,人會處於非常危險的境地。最主要的是,野豬喜歡到莊稼地里偷食農作物,如馬鈴薯、玉米等,並且是成群結隊、老少同行。若遇上前來驅趕的人,老母豬護仔心切,還會不顧一切地攻擊前來驅趕的人。
在隨著人類不斷地擴張中,越來越多的森林被開發,越來越多的河流被用來灌溉,人們越往密林的深處進軍,與動物接觸得也就越頻繁。其中繁殖能力驚人的野豬,最先進入人類的視野,也是最容易與人類發生衝突的。
然後,熊和老虎都是生活在叢林深處的,如果它們有能夠果腹的食物,是不願闖入人類活動區域的,從而降低與人類接觸的次數。
因此,在「一豬二熊三虎」這句話中,野豬就被排到第一名了。
好了,本期的內容就到這裡了,你又是怎麼認為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