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中收錄了明代宋濂的一篇贈序《送東陽馬生序》。今天重讀之,感悟頗深。
壹 緣何寫贈序
《序》中馬生,東陽一位姓馬的太學生,即文中的馬君則。《序》最後一段介紹了馬生其人及宋濂緣何給馬生寫贈序:「東陽馬生君則,在太學已二年,流輩甚稱其賢。余朝京師,生以鄉人子謁余,撰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與之論辯,言和而色夷。自謂少時用心於學甚勞,是可謂善學者矣!其將歸見其親也,余故道為學之難以告之。謂余勉鄉人以學者,余之志也。」這篇贈序創作於1378年。1377年宋濂告老還鄉,次年,應詔往應天(南京)去朝見明太祖,同鄉晚輩馬君則前來拜訪,並寫了一封長信作為禮物。言語之間,宋濂見這位少年刻苦好學,文辭通暢、言語溫和態度謙恭,宋濂深愛其才,遂寫下了此篇贈序,介紹自己艱難的學習經歷,勉勵年輕的同鄉刻苦學習。
貳 宋濂其人
宋濂(1319-1381),字景濂,號潛溪,浙江浦陽人。宋濂年幼就刻苦好學,因家境貧寒,無書可讀,他就向別人借書來看,借來的書他都抄錄下來,又因他借書還書講時間信用,有書的都願意借給他讀,這樣他得以飽覽群書。後來他獲得在一位姓鄭的藏書樓學習的機會,讀盡了其中幾萬卷藏書,學問日益淵博。元朝至正年間,朝廷徵召他任翰林院編修,他看透元朝統治的腐敗殘暴,借口不出,隱居在龍門山,著書立說。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後,在李善長的推薦下,宋濂接受徵召來到南京,與劉基等共同輔佐明太祖。宋濂的博學深受朱元璋賞識,被任命為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講解經籍。明初朱元璋即定下了「立嗣以嫡不以長、立嫡以長不以賢」的皇位繼承原則,在立下嫡長子朱標為太子後,十分重視對太子朱標的培養。宋濂任太子老師前後十幾年,常以法律禮制、前代興亡規勸教導,太子都虛心接受,稱宋濂為「師父」。洪武二年(1369年),宋濂被任命為總裁,編修《元史》。宋濂並非同朱元璋並肩打天下的武將、謀士,但宋濂對新生的明代政權滿懷熱情,對朱元璋忠心耿耿,輔佐皇帝兢兢業業,朱元璋對宋濂也可謂是恩寵有加,他誇讚宋濂為僅次於聖人的「賢者」,君臣之間可以說是惺惺相惜、合作默契,毫無猜忌。1377年,宋濂告老還鄉,1381年因孫子宋慎捲入胡惟庸案,宋濂被流放四川茂州,於途中夔州(重慶奉節)病逝。明正德年間,被追贈謚號「文憲」。
叄 勤奮苦讀
幼年時的宋濂刻苦學習,這不是後人因他所取得的政治成就而給他的譽美之詞,這是宋濂於《序》中自述,讓我們一起回顧這段《序》: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
這段寫宋濂年幼家貧無書可讀,向人家借書、抄書、按時還書的經歷,即便嚴寒天氣,抄書寫字不輟。展示出宋濂是這樣一個勤奮好學、刻苦努力、講究信用的少年。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之先達執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這段寫宋濂赴百里之外虛心向老師求教的場景。附身側耳向老師提出疑難問題,詢問其間的道理。如遇老師批評訓斥,則表情更為恭敬、禮貌更加周到,等老師高興了,再向他請教,絕不會發生像現在老師講話時隨便插嘴這樣的情況。
「當余之從師也,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窮冬烈風,大雪深數尺,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媵人持湯沃灌,以衾擁覆,久而乃和。」
這段回顧了冰天雪地時節、天寒地凍的天氣里外出求學的艱辛。足膚被凍裂、身體被凍僵,年青的宋濂為了求學付出了常人難以忍受的艱辛。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同捨生皆被綺綉,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余則縕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蓋余之勤且艱若此。」
「腹中雖飢餒,不慕食肥甘。縕袍敝衣暖,不慕華服艷。」因為心中有足以讓自己高興的事,並不覺得自己的吃穿用度不如別人,這個讓自己高興的事,對於宋濂來講,正是讀書。
同時,《序》對當時的太學學子提出殷殷期望,勉勵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讀書環境,專心治學:
「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父母歲有裘葛之遺,無凍餒之患矣;坐大廈之下而誦《詩》《書》,無奔走之勞矣;有司業、博士為之師,未有問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書,皆集於此,不必若余之手錄,假諸人而後見也。其業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質之卑,則心不若余之專耳,豈他人之過哉!」
如今在太學中學習的學子,有膳食之供,無凍餓之憂,有老師教授解惑,有書籍常備左右,如果學業不精、德行沒有養成,就不是天賦、資質低下的原因,而是用心不如我(宋濂)專心。
以我之愚見,《宋東陽馬生序》收錄於《古文觀止》,並非宋濂該篇文章的文學成就見長,而是宋濂刻苦治學的精神值得發揚。
肆 宋濂的文學成就
宋濂逢明初開國盛世,又被受皇恩,身居顯位,他的一言一辭,必是代表統治階層,或可雲,為統治階層歌功代言。官居侍講學士、兼贊善大夫、翰林學士承旨知制誥,明初的典章制度、宗廟山川的祭祀文章、元勛功臣的傳記碑文,多出自宋濂手筆,故而被尊為「開國文臣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