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演習就是鬧劇
作為台軍「漢光39號」演習實兵操演中一項,台防務部門於近日宣稱將首度在桃園機場演練「反空降項目」。對於台軍這一新動作,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的回應著實是揭了對方老底,一方面台軍演習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台軍現有裝備水平也過於低下、簡陋,這種背景下所謂「反空降」演練不過是自我安慰。
桃園機場意義的確重大
對於台軍將演習目標對準桃園機場,從客觀角度來看確實具有一定合理性,從其假設演習背景來看,正是兩岸爆發衝突,解放軍對台展開登陸作戰,這一背景下桃園機場確實會具備一定的特殊意義。
對於桃園機場,早在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解放軍與台軍均對該機場進行過重點「照顧」,從相關資料來看,1996年3月中旬,解放軍曾在東山島組織過一次大規模海陸空立體式奪島演習,為應對解放軍突然發起登島作戰,台軍進入了高級別戒備,先後調動地面部隊多達20個旅,在台軍推演中曾提及解放軍可能會在桃園國際機場進行兵團級規模兵力投送,以此配合兩棲登陸。
▲空中俯拍桃園機場
雖然時間過去了快三十年,但桃園機場重要意義並未發生大改變。作為全台唯一一個同時擁有客運和貨運設施的國際機場,桃園國際機場是一座標準的4F級民用國際機場,擁有兩條長度達到3600米與3800米超長跑道,其3800米跑道可起降全球最大客機A380,這就意味一旦解放軍發起登陸作戰,掌控桃園機場將有利於後續重裝投送,包括運-20成批量、成規模的降落。
從地理位置角度出發,桃園機場距台北市中心直線距離不到40千米,同時其毗鄰的大海更靠近大陸一側,這一側恰恰由於地勢相對平坦、低緩,更適宜解放軍兩棲登陸。既靠近台灣重要政治、經濟中心,同時又與兩棲登陸相呼應,這一系列客觀條件都充分反映出桃園機場所具備的特殊意義。
▲滿是彈坑的安東諾夫機場
此外,參考去年爆發的俄烏衝突,在衝突爆發第一時間,俄軍便對烏克蘭首都基輔市郊霍斯托梅爾地區的安東諾夫機場展開了機降突擊行動,在第一輪突襲行動中俄軍出動了數十架軍用直升機,投送了約200名特種力量,俄軍前期力量表現非常出色,一度攻佔機場主要建築物,並控制了機場主要區域。此時,烏軍也意識到若安東諾夫機場被俄軍佔領,勢必以該機場為依託,利用伊爾-76、安-124等戰略運輸機進行主戰坦克等重裝投送,屆時基輔將岌岌可危。
烏軍隨即組織力量展開反應,雙方從2月24日開始爭奪到3月28日俄軍完全撤出安東諾夫機場,俄軍此役最終以失敗告終,這一戰失敗也成為俄烏戰爭重要轉折點之一,毫不誇張的說正因為此役失敗導致俄軍被迫拖入了持久戰。總結俄軍針對安東諾夫機場機場爭奪,從戰略與戰術意義層面與台灣桃園機場幾乎相當,並且相比之下解放軍難度更大,可一旦拿下,對於後續行動將大有裨益,因此從台軍「反空降」演練來看,也確實認識到了這點,然而演練不等於有用,畢竟如今的台軍用「烏合之眾」來形容並不為過。
台軍拿啥「反空降」?
依舊參考俄軍安東諾夫機場一役,會清楚發現俄軍存在兩大問題,其一,情報工作嚴重不足。俄空降力量在第一輪突襲中表現確實不俗,但俄軍壓根沒有認識到烏軍有至少一個營兵力恰巧在該機場進行演練,正是由於情報工作不到位導致遭到了烏軍阻擊並為後續兵力調遣爭取了時機。
▲安東諾夫機場爭奪令俄軍損失慘重
其二,後續投送跟不上。從俄軍表現來看,似乎根本沒有預案應對突襲受阻這類特殊情況,這就導致在安東諾夫機場遲遲未能拿下後,俄軍只能臨時計劃調動地面部隊解圍,可結局呢?在制空權尚未完全掌握,情報工作嚴重不足等一系列問題下,俄軍突襲失敗是必然的結局。
反觀解放軍,在情報層面遠優於俄軍,無論是太空偵察,還是高空偵察,早已做到了對重點區域,全方位、全天候、無死角的偵察,充分的情報工作將為解放軍遠程打擊、定點清除提供重要輔助,並為空降作戰進行重要評估,這就在極大程度上避免了俄軍失敗。同時,針對台海危機,解放軍進行了幾十年準備,預演與推演非常充分,斷然不會出現前期受阻,後續兵力無法及時跟上的尷尬現狀。
充分準備、充分謀劃,「配合」上台軍稀鬆的戰鬥力與相對落後的裝備,台軍拿啥「反空降」,台軍又拿啥能夠贏得「反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