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20日消息(記者馮會玲 王則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這兩天,92歲的志願軍老兵楊慶久尋找四位「祖國的小朋友」的故事成為熱議話題,不少人紛紛出手幫忙,有提供線索的,有聯繫找人平台的,有通過朋友打聽當年學校校友的......每一條線索的背後都是一份樸素的心愿:希望「最可愛的人」能夠不留遺憾,儘快圓夢。
正是在很多人的努力下,非常令人欣慰的是,楊慶久老人要找尋的四位女學生目前都已經找到了。她們的人生歷程是怎樣的?還記得和楊慶久老人當年的約定嗎?

4位小學生1952年送給楊慶久的照片
在北京二環外的一棟居民樓里,記者見到了張淑萍、張淑芳姐妹倆。張淑芳平時和兒子住在一起,距離姐姐家只有兩站地鐵,按照約定,準時到達姐姐家等著記者的到來。姐妹倆一個85歲,一個83歲,依然耳聰目明,腿腳利落。對69年前的那張老照片,她們一眼就能認出四個人分別是誰。
記者:記得這張照片嗎?
姐妹:記得!這是秦秀雲。原來我有這張照片。
妹妹:這個是我。
記者:最右邊的這個是您?
妹妹:是。
妹妹:這是鄭蘭芳嗎?
記者:是的。你們當時是同一年級?
姐妹:不是,她好像比我們高一年。
記者:那就是六年級?
姐妹:對。
張淑芳老人記得照片是在工人文化宮照的,而且還是在一次跳完集體舞后拍攝的。但攝影師是誰,照片背後的字是誰寫的,已經找尋不到答案了。
張淑萍老人對那張老照片印象極為深刻,因為她也有過同樣的照片,可惜不知道什麼時候就給弄丟了。姐妹倆說,照片上最左邊的女同學叫秦秀雲,讓人痛惜的是,她40多歲的時候就因為心臟病早早地去世了。
照片上緊挨著妹妹站的是鄭蘭芳,當時其他三個人都在上五年級,她是唯一上六年級的學生,在照完那張合照不久,她就回了老家。
姐妹:挺活潑的。她小學沒畢業就回老家了。我記得那時候她說是回房山,她老去我們家。她家和我家就隔著一條衚衕。
記者:你們的衚衕叫什麼?
姐妹:金魚衚衕。她走的時候上我們家告別,說以後有時間再聯繫。
姐妹倆和鄭蘭芳一起學習玩耍的記憶到此划上了句號,後來姐倆打聽到鄭蘭芳跟著愛人一起去了河南,從此再也沒了音訊。記者幾經周折找到了鄭蘭芳的兒子,他告訴記者,母親的記憶力快速下降,過往的很多事情都已經模糊了,對當年一起玩大的好朋友的名字,也只是覺得有些熟悉。
記者:您還記得您媽媽當年是住在北京什麼地方嗎?
鄭蘭芳兒子:我記得好像是龍鬚溝附近。
張淑芳:鞭子巷四條。
鄭蘭芳兒子:哎呦,您的記性真好。
記者:兩個阿姨記得說當時您的媽媽是有個二姐,還有爺爺。
鄭蘭芳兒子:有。
記者:您媽媽後來是小學沒畢業,就去了......
張淑芳:我記得你們好像回到房山似的。
鄭蘭芳兒子:對,回到周口店。
鄭蘭芳的兒子說,父親也是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在他眼裡,父親穿著軍裝的樣子一直都特別帥氣。母親跟著父親走南闖北,做了多年的老師。讓他高興的是,這次能夠聯繫上母親多年前的好友,但遺憾的是,因為身體原因,母親無法參加這次難得的重逢了。
和鄭蘭芳一樣,張淑萍師範畢業後一直從事教育工作,從老師到校長,一直不曾離開過學校。妹妹張淑芳大學畢業後選擇去了內蒙古,如今他鄉已經變成了故鄉。
張淑芳:5個志願,新疆填倆,青海一個,甘肅一個,內蒙一個。
記者:都是最艱苦的地方。
張淑芳:人家命都可以拿出去為祖國犧牲,咱們到艱苦的地方有什麼不可以?
如今回頭去看當初的選擇,張淑芳感慨,志願軍將生死置之度外去保家衛國的壯舉,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一代人的生活。這麼多年過去了,她和姐姐最喜歡看的兩部電影依然是《上甘嶺》和《英雄兒女》,看一回哭一回,可還是忍不住想看。
1958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八周年紀念日,也是最後一批志願軍撤離朝鮮的日子。張淑萍、張淑芳倆人至今記得她們去迎接志願軍回國時的壯觀。
姐妹:我們在丰台火車站迎接的,到處紅旗招展,人山人海。我記得到丰台火車站,後來我們又到勞動人民文化宮開的叫歡迎會,人可多了,我還記得當時唱那歌,就是:英雄們凱旋歸來了,我們向你們問聲好,朝鮮戰場上打勝仗,保家衛國立功勞。
記者:真好聽,真好聽!
姐妹:當時不停地唱這首歌。
記者:這麼多年都還記得呀。志願軍當時是什麼樣的反應?
姐妹:他們也是很高興的,臉上一個個都很興奮,好不容易回國了,說實在的開心,而且看見祖國這麼多人來歡迎他們,哭,掉眼淚。
記者:您哭了嗎?
張淑芳:哭了。能活著回來真的太幸福了。
都說時間是殘酷的,可是它依然能讓一首老歌牢牢地留在兩位80歲老人的記憶里,只需輕輕一碰,讓人心醉的旋律就能從唇齒間飛出,動人心弦。祖國的小朋友牢記著給最可愛的人唱的歌,最可愛的人也始終記得彼此的約定:說好了保持聯繫,哪怕隔了69載春秋,哪怕一頭華髮,哪怕大海撈針,也要兌現諾言。
聽說找到了張淑萍、張淑芳姐妹倆,楊慶久老人的女兒楊麗一遍遍地感嘆:太神奇了。
記者:我現在就在兩位老人的家裡頭。
楊麗:太神奇了,她們都在一起呀?
記者:對。
楊麗:阿姨您好。照片我都看了60多年了。
張淑萍:哈哈。
楊麗:我都60多歲了,從小就看,感覺你們特別洋氣,把衣服塞在褲子里,在那個年代特別洋氣。
張淑芳:我就是揚著手拽著樹梢的那個。
楊麗:真好。
張淑萍:我是照片的第二個人,我叫張淑萍。
楊麗:我爸爸對你印象最深了,他說跟您說話交流的多。
張淑萍:我們也非常希望能見到他。說實話昨天我一宿沒睡著。
楊麗:我昨天也沒睡著,我發微信跟大家交流,弄得我夜裡3點都沒睡著。儘快見面!太好了太好了。
楊慶久老人盼了69年的重逢20日就要實現了,祖國的小朋友已經一頭銀髮,最可愛的人也早就步履蹣跚,他們最想問對方的是什麼問題?最想告訴彼此的是哪些往事?中國之聲,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