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新聞
不久前,位於北京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來了一位特殊的遊客,在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的展廳里,他一邊走一邊講解,吸引很多遊客駐足聆聽。
他是92歲的楊慶久老人,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對展廳里的很多紀念品都有著特殊的感情。看完展覽後,他跟女兒提起了多年來的一個心愿,想找到當年四位「祖國的小朋友」:秦秀雲、張淑萍、鄭蘭芳、張淑芳。

197653
這個數字讓老人落淚
「我是第一批入朝的老兵,參加過一到四次戰役及反絞殺戰役,我是倖存者,但也是九死一生,多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在參觀完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主題展後,志願軍老兵楊慶久在展廳的留言亭里留下了這段話。

△抗美援朝犧牲的烈士人數讓楊慶久傷心落淚
展廳里,楊慶久邁著蹣跚的步子,從頭走到尾,還給同來參觀的人整整講了一路。站在50軍149師的紅旗下,他看了半天捨不得走,走著走著就忍不住唱起志願軍軍歌。每一幅照片,每一件紀念品,都讓他彷彿又回到了硝煙滾滾的戰場。
有個雕像底下寫著197653,是犧牲的烈士人數。老人看到以後傷心落淚,「犧牲的太多了」。
從志願軍叔叔到志願軍爺爺
這四位小女孩他一直沒忘
看到楊慶久老人胸前掛著的解放東北、解放華中南、抗美援朝的紀念章,很多小朋友圍在他身邊,摸著紀念章問:「爺爺,您是英雄嗎?」「爺爺,您真棒!」老人滿心歡喜,和孩子們講了一件又一件往事。

△孩子們圍在楊慶久身邊看紀念獎章
回家的路上,楊慶久老人又跟女兒念叨,當年在北京扣鍾廟小學做報告,孩子們也這麼大,只是當時喊的是志願軍叔叔,如今我已經是志願軍爺爺了。
楊慶久老人的相冊里珍藏著一張老照片,照片上是4個戴紅領巾的小女孩。照片的最上面寫著「祖國的小朋友敬贈」,照片背面的最右邊寫著「敬送志願軍親愛的楊慶久叔叔」。左邊依次寫著4個小朋友的名字,分別是秦秀雲、張淑萍、鄭蘭芳、張淑芳。時間顯示為1952年4月17日。

△4位小學生1952年送給楊慶久的照片
那一年,楊慶久回國看望住院的戰友,住在軍委招待所的時候被學校請去做報告,做完報告後不久,四個小女孩就送來了照片,希望能和楊慶久保持聯繫。
「學校叫扣鍾廟小學,珠市口往西,就在山西晉陽飯店斜對過。」楊慶久回憶說,自己對照片里左邊起第二個戴紅領巾的小女孩印象最為深刻。「她大一點,跟我說話說得多。說『志願軍叔叔,你太偉大了』。我就說你們長大了要向志願軍學習,要愛國。孩子就鼓掌,跟我說要建立聯繫,後來我們又上前線了,就聯繫不上了。」
「管我們叫最可愛的人
多高的榮譽啊」
儘管已經過去69年,楊慶久還記得那所小學是平房,他給孩子們講的幾件事也都歷歷在目。

當年,楊慶久告訴孩子們,在朝鮮戰場,飛機每天都在輪番地轟炸,他不止一次目睹戰友犧牲在眼前,生死就是一瞬間。
「有一次我們住在山洞裡頭,到晚上快吃飯了,有一個參謀說到炊事班看看晚上吃什麼。我說你別去了,我去吧。結果到了沒說幾句話,飛機就來了,掃射。我看對面有防空洞,就跑過去了。有個炊事員說你不要命了,喊我。結果飛機掃射完了,我回去一看,完了,那個炊事員被炸死了,撒了一身醬油。當時我都哭了,怎麼發生這事兒啊。」
△楊慶久向展廳里照片上的戰友敬軍禮
孩子們還好奇地問楊慶久,在朝鮮戰場吃什麼?住在哪兒?他說因為要躲避飛機的轟炸,經常住在防空洞里,因為陰冷潮濕,他就得了風濕性關節炎。最苦的時候是第二次戰役之後,沒有蔬菜,沒有水果,就吃國內送過來的炒麵,抓一把雪就當水喝。
「有一次朝鮮老百姓慰問我們,給我們好多蘋果。蘋果也不大,小蘋果一個人都分10多個,我一天就吃了。」楊慶久回憶說。
在前線爬冰卧雪,吃不飽穿不暖,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如今說起,楊慶久依然驕傲,當年穿上了軍裝,上了朝鮮戰場,成了那個時代最可愛的人。「管我們叫最可愛的人,多高的榮譽啊。」
當年的四位小女孩
你們在哪兒?
1952年,楊慶久回國後被保送進清華大學。雖然和那四位小學生失去了聯繫,但他始終保存著孩子們送的那張照片,一翻相冊就跟兒女念叨:也不知道她們長大後都做什麼工作了?

△楊慶久和妻子同為校友
楊慶久說,當年那四個孩子現在也該有80歲了,如今已經找不到扣鍾廟小學,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她們。
四位「祖國的小朋友」,你們在哪兒?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ID:cctvnews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