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年台灣歷史上發生了一個叫「牡丹社」的事件,從而引起了一系列地緣政治的變局。起因是當年琉球王國一艘進貢船隻回航,途經台灣遭遇風暴故而登陸避險。當地一個叫牡丹社的土著生番部落,以擅闖領地為名,實為劫財為目的殺死了54名琉球人,另有三人溺水,僥倖生還者近12人。
這件事被日本政府知道後,認為大有文章可做。三天後他們以琉球是自己的屬地為名派兵3600人到台灣大肆沙戮。牡丹社酋長阿祿古父子身亡。清廷得知日本人偷襲台灣,也組織了一萬多人馬,隨即又增加了25000人渡海登島,與日軍對峙,但是日軍以劫掠的都是清廷所說的化外之地,非中國版圖,所以拒不退兵,而擁有絕對優勢的福建陸海兩軍也不知道該不該還擊。
原來康熙奪下台灣後去,僅僅把荷蘭人,西班牙人以及鄭氏家族開發的熟地收入囊中,而土著聲番佔據的地盤並未設立官府衙門,被日本人鑽了空子。按照當時兩軍的實力清廷是有絕對優勢的,但此時的日本一邊拿化外之地說事,一邊也增派援兵上岸。1840年之後清廷連吃敗仗心裡發虛,欽差大臣沈葆楨在美國人,英國人的調停下,為息事寧人賠了五十二萬白銀給日本了事,沒想到清廷還為此慶賀一番,因為日方代表大久保利通開口要的賠償費是三百萬兩白銀,清廷少付了250萬,也算是偉大的外交勝利,真是無言以對了。
沈葆楨
我們都知道在古代中華文明昌盛時期,周圍小國都是中國的藩屬國,包括琉球和朝鮮這兩個名字,都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給起的。當19世紀末日本人南下佔領琉球群島後,中央帝國皇帝無暇他故,就算是琉球特使在紫禁城東華門外連跪七天也沒用。因為那裡除了出產點珍珠,貝殼之類的,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派一次兵過去怎麼也得上萬人,這些軍費開始夠琉球人吃上幾十年了。
▲琉球大清冊封儀式近照
其實不單單是琉球,還有朝鮮,當年隋煬帝與唐太宗幾次三番派兵征服都以失敗告終,他們要的不是土地,而是為了皇帝的面子。唐高宗李治算是打下了半島的3/4,但僅此而已,那裡除了泡菜,也沒有多餘的糧食最後就匆匆回兵,因為養不起。
唐高宗李治
至於台灣島比上面的幾個地區還不如,據記載荷蘭人登島那一刻傻了眼,怎麼這麼落後?台東地區就沒有漢人,全是原始土著靠吃野果子和打魚為生。台西倒是有幾塊小平原,當地人沒有農業生產水平,因渡海過來的漢人算好一些,但也僅是種植些大航海之後,從菲律賓,西班牙人手裡引進來的甘蔗,煙草,菠蘿密為生,這已經很不錯了,只是他們各個部族部落之間內鬥太深,連台灣課本里寫的大渡王國也僅是部落聯盟。16世紀前的台灣島與幾千幾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區別不大,遠未開化。
安平古堡
聖多明哥城
荷蘭人暫時沒有往北往東發展,他們佔領台南一小塊地方建立一個安平古堡,將這裡作為同日本,朝鮮、大陸的貿易囤貨點。至於那些土著升番,荷蘭人要求他們七歲以上男子每年繳一張鹿皮,算是有了基本隸屬關係。後來西班牙人佔領了台灣北部的吉隆滬尾一帶,並建造聖多明哥城,也是當做囤貨點的。台灣真正的開發不是從康熙打敗鄭氏家族的那一刻,而是開始於光緒年1885年首任巡撫劉明傳到任時期,至今也就一百三四十年。
這次牡丹社事件是日本明治天皇繼位後首次對中國發起的挑釁,而且還收到50萬賠款嘗到甜頭,也造成琉球群島歸屬日本的既成事實。強盜也是有路徑依賴的,隨後的甲午海戰,八國聯軍火燒圓明園,東北九一八事件,華北七七事變,日本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複上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