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要:
1. 猴痘疫情在全球範圍蔓延,繼台灣地區、香港地區之後,重慶也發現輸入型病例,猴痘病毒會不會引起新一輪全球疫情引人關注。根據世衛組織建議,針對病毒接種疫苗等暴露前、後的預防措施有助於預防和降低嚴重程度。
2. 自5月在英國首次發現非洲以外的猴痘病例以來,猴痘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已經度過爆發高峰期。臨近中國的國家陸續報告病例52例,多為輸入型,社會面傳播比例很小;其中男性感染者佔90%左右。
3. 天花病毒和猴痘病毒是近親,我國曾用11年消滅了天花病毒,經過國內多代人的努力研發的「天壇株」天花疫苗是消滅病毒的關鍵。天花疫苗對猴痘也有良好的預防作用,目前該疫苗仍作為戰略儲備一直在生產,一旦遇到緊急情況,仍可以迅速發揮作用。
4. 與新冠相比,猴痘的傳染性要弱很多,傳播途徑易切斷,致死率較低,預估對公眾危害相對較低,目前對中國影響非常有限。專家建議國內應儲備「天壇株」天花疫苗,並給40歲以下未接種過天花疫苗的男男同性戀群體等高危人群接種疫苗。
作者|張作風
加州大學流行病學系主任、教授鳳凰網特約專家
台灣香港重慶發現猴痘病例,重慶猴痘病例曾有特殊男男行為
香港、重慶先後發現2例猴痘病人,台灣地區發現3例已康復出院,在全球攻城拔寨的猴痘疫情,不到十天時間內,先後出現在香港和重慶。9月16日,重慶報告了中國內地首例入境的猴痘病例,該病例自境外轉機進入重慶市,在新冠隔離期間出現皮疹等癥狀,隨後被診斷。
重慶市衛健委發布的消息說,該病例的傳播風險應該較低,因為患者在抵達重慶後已被隔離。 所有密切接觸者均已接受隔離醫學觀察。而病患已進入相應治療中。而在10天前,香港地區報道了1例從菲律賓抵港,入境後在華美達檢疫酒店感到不舒服,去瑪麗醫院急診室檢查及治療,院方檢測後發現該男子猴痘病毒核酸檢測呈陽性,隨即收治住院。
台灣地區自6月24日發現首例猴痘病例後,目前已累計3例個案,分別自德國、美國入境。 其中首例猴痘個案在治療21天後體溫穩定,結痂脫落,於7月15日出院;另外2例猴痘病例也在21天左右相繼出院,回歸社會。
目前猴痘的抗病毒治療,包括在接觸猴痘後4到14天內接種猴痘疫苗,可能有助於預防感染或降低其嚴重程度。
作為亞州最早被猴痘攻陷的地區,台灣地區衛福部門先後在7月底,緊急採購了504人份猴痘口服抗病毒藥物tecovirimat;9月2日又從丹麥搶購到了五百劑疫苗,另外中國香港地區也已部署緊急購買了部分猴痘疫苗與藥物。
據了解,台灣地區在接收到疫苗後,參考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已緊急施用於兩種情況:包括暴露前預防與暴露後預防。針對暴露前預防,主要是提供猴痘檢驗實驗室檢驗人員自願接種;至於暴露後預防,是提供照顧猴痘患者的高暴露風險醫護人員自願接種以及可能與患者有皮膚、呼吸道分泌物或體液直接接觸的高暴露風險家人與密切接觸者。
圖/台灣地區搶購到500劑猴痘疫苗JYNNEOS®並已投入使用
香港地區也將為高風險人士接種疫苗,包括醫護人員、化驗人員以及男男性接觸者等。
香港地區、台灣地區已進口相關猴痘藥物以及疫苗,大陸有無同等效力的猴痘藥物與疫苗?我國將如何接種相關疫苗,是在全體高危人群中接種,還是僅在部分相關人員中接種?目前我國僅有天花疫苗「天壇株」,但是否對目前這種最新的猴痘變種,依然有效?我國的大約一半人群(特別是1981年以後出生的人群)沒有接種天花疫苗,缺乏對猴痘病毒的免疫保護背景,是否易受感染?
中國周邊國家已發現52例猴痘病例,90%為男性病例
自5月6日在英國首先發現非州以外的猴痘病例後,全球大約有90 個原來沒有猴痘的國家報告了猴痘的流行爆發。世界衛生組織已宣布該病毒為全球衛生緊急情況。
截止9月16日,全球已發現62251病例,死亡22例。目前猴痘的病死率是0.035%。全世界猴痘爆發的高峰是8月10日,七日平均日發病人數是1021人。而到9月16日,七日平均日發病人數是581人,平均日發病人數下降了43.1%。目前猴痘的病死率是0.0086%,歐美國家猴痘都呈現明顯的下降。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德國、法國、義大利、荷蘭和加拿大的發病人數均己下降了百分之70%以上。
但是受歐美國家疫情影響,在鄰近中國的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州國家與地區也陸續報告猴痘病例共約52例。這些國家和地區猴痘病例具備以下特點:大多數的病例是輸入型,或者有疫區的旅行史;社區傳播的比例相對很小;男性病例90%左右,極少數為女性;有些當地病例可能和從事性工作有關。
這些鄰近亞洲國家和地區對猴痘暴發的反應均非常快速。
台灣地區採取的措施較為全面。6月23日將猴痘定為第2類傳染病,首例指示病例公布2天後,台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了風險評估和 控制指南。4天後扭轉5月宣布的疫苗政策,已開始就獲得猴痘藥物和疫苗進行談判。
6月30日,台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向44個報告猴痘病例的國家發布了旅行警告。7月2日,台灣疾控中心宣布,在2022 年底前進口第三代天花疫苗和抗病毒藥物,一線醫務工作者和研究人員將率先接種疫苗。7月24日簽訂了購買治療猴痘患者藥物的合同;7月27日,504 個療程的猴痘藥物抵達台灣,供重症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使用;9月1日,台灣收到了預訂的500份猴痘疫苗。
上述國家幾乎都加入了搶購猴痘疫苗與葯的行列,並制訂了基本相同的接種策略。 但猴痘疫苗一時難以滿足各國的需求,人們把目光轉向了天花疫苗,尋求快速接種。
目前唯一清零的病毒是天花病毒
中國用了11年消滅了天花,封存了天花疫苗。
消滅天花是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的一個重大貢獻。天花和猴痘都是由正痘病毒科病毒。天花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是人類已知的最具破壞性的疾病之一,在被根除之前已造成數百萬人死亡,據信它已經存在了至少3000年。
天花是一種可怕的疾病,平均的病死率是30%左右,即每10 個感染者中就有3 個死亡。 倖存下來的人通常有疤痕,有時很嚴重,這就是在有些老年人的臉上所見的「麻」點。
消滅天花的過程是「以毒攻毒」的實踐,控制天花的第一個方法是天花本身。在有疫苗前,在天花流行期間,從未患過天花的人會通過將病毒(皰疹漿液,膿皰)刮入手臂或通過鼻子吸入而造成人為感染。這些人通常會出現與天花相關的癥狀,例如發燒和皮疹,但與自然感染天花相比,死於天花的人數會少。 其後英國醫生Edward Jenner 發現牛痘疫苗,並逐漸取代了接種天花的做法。
1805年,牛痘接種法傳入中國,而生產天花疫苗的毒種卻全部來自國外。1926年,中國第一個防疫機構中央防疫處疫苗室主任齊長慶,找到了「中國的毒株生產疫苗」的方法。 當年2月,一名天花病患者來到醫院,齊長慶和他的助手提取了患者身上的病毒,接種到猴子的皮膚上傳了2代,再接種到家兔的皮膚和睾丸上傳了5代,又接種到牛的皮膚上傳了3代,經過十代減毒之後,一種免疫力好、副作用小的天花痘苗毒種「天壇株」就此誕生。
但這款疫苗真正發揮作用卻在26年後。1952年2月6日,衛生部發出種痘指示,預定當年種痘二億六千萬人。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次為如此龐大的人口進行有組織的疫苗接種活動。
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中國進行了3次強制性全民種痘和2次接種,5億多人口共發放了18億劑疫苗。 為了防止病毒從境外輸入,從1961年3月開始,中國在雲南靠近邊境50公里的範圍內對當地居民實行了三年普遍種痘一次的方法,以加強免疫,在與緬甸、寮國、越南三國的國境線上開闢了一條長達4061公里的天花免疫地帶。
1961年6月,中國最後一名天花病人胡小發痊癒出院,後經世界衛生組織檢查證實,我國從那時起消滅了天花。
世界衛生組織於1967 年啟動了根除天花的強化計劃。 世界各地進行了廣泛的免疫接種和監測,最後一個已知的自然病例發生在1977 年的索馬利亞。1980 年,世衛組織宣布天花已根除——這是唯一一種被清零根除的傳染病,是歷史上最重要的公共衛生 成功之一。
1979年12 月,當天花被正式證實已被根除時達成了一項協議,根據該協議,所有剩餘的病毒庫存被分別轉移到在美國和前蘇聯的2個安全實驗室。該過程在80 年代初完成從那時起,沒有其他實驗室正式接觸過導致天花的病毒。
天花在我國消滅後,我國人群中不再進行天花疫苗接種,但「天壇株」天花疫苗40年來一直在國葯生產,並作為國家戰略儲備的一部分。一旦緊急需要,仍然有潛力發揮功效。
天花疫苗是否可以預防猴痘?其他國家猴痘疫苗效用如何?
由於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一樣是一種由正痘病毒科成員。人們假設接種天花疫苗可以預防人類猴痘感染,並且疫苗可以保護動物免受實驗性的致命猴痘挑戰,但這還沒有在人類身上得到最終證實。
天花疫苗可降低非洲以前接種過疫苗的人患猴痘的風險。 暴露人群對痘病毒的免疫力下降是猴痘流行的一個因素。這歸因於1980 年之前接種疫苗的人的交叉保護免疫力減弱,當時大規模天花疫苗接種停止,以及未接種疫苗的個體比例逐漸增加。
如果天花疫苗也可以預防猴痘病毒,猴痘與天花的交叉,意味著針對它們的預防計劃也相匹配。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數據,天花疫苗預防猴痘的有效率高達85%。 這些「由正痘病毒」家族的成員密切相關,接種了其中任何一種疫苗,實際上可以保護接種者免受其他所有「由正痘病毒」侵害。
在美國已經有50年沒有給人們接種過天花疫苗,而在中國也已經有40年沒有給人群接種疫苗了,大約一半民眾對天花或猴痘沒有免疫力。
最初的天花疫苗的生產於1978 年停止。然而在2001 年9 月11 日恐怖襲擊之後,出於對生物恐怖主義的擔憂,美國開始建立包括天花在內的疫苗庫存。這導致了兩種新的天花疫苗的生產,這些疫苗現在被用於對抗猴痘。
目前針對天花和猴痘的3種疫苗 : ACAM2000, APSV疫苗和JYNNEOS 疫苗。根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說法,如果在接觸前適當接種,這3種疫苗能夠預防猴痘,在接觸猴痘後4到14天內接種疫苗可能有助於預防感染或降低其嚴重程度。
JYNNEOSTM在預防猴痘方面的有效性約為85%(接觸猴痘後立即接種疫苗可能有助於預防這種疾病或減輕癥狀的嚴重程度)。Jynneostm 是巴伐利亞北歐醫藥公司通過在細胞培養中培養而改良,牛痘病毒安卡拉(Modifiziertes Vakziniavirus Ankara ,MVA )製造的疫苗。
MVA-BN 由通過皮下途徑注射,Jynneos屬於第三代疫苗,第三代疫苗是減毒疫苗,對於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和有牛痘感染風險的患者更安全。 在歐盟、加拿大和美國獲得批准來預防猴痘,這是幾種天花疫苗中最容易管理且副作用最少的一種。
我國的香港地區、台灣地區均進口了少量此種疫苗,巴伐利亞北歐公司擁有大約1600萬劑Jynneostm疫苗,從5月開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歐洲國家迅速購買了大約100萬劑。
ACAM2000、APSV 是含有牛痘病毒的活病毒疫苗。 那些接種了這兩種疫苗的人如果沒有適當地照顧他們的疫苗接種部位,可能會將牛痘病毒傳播到他們身體的其他部位或其他人,因此需要保持警惕, 對疫苗接種部位進行認真護理。
ACAM2000被批准用於1 歲以上人群的天花, 並根據猴痘研究新藥方案獲得緊急使用授權。 這是一種「具有複製能力的活病毒」(牛痘病毒) , 這意味著 它是一種可以複製的減毒活病毒。雖然疫苗相當安全,但在接種後可能會引起心肌炎和/或心包炎(大約每1000 人中有5.7 人發生)。 牛痘可以在疫苗接種後在人與人之間傳播(ACAM 可以複製),目前美國大約有1億劑的戰略儲存。
我國的「天壇株」天花疫苗使用的是複製型痘苗病毒,屬於第二代疫苗。其經過10代減毒,接種後副作用較小。
中國在停止接種疫苗後,天花疫苗封存後是否可用?據國葯集團公眾號發布的消息稱,中國生物作為我國生物醫藥的國家隊,已在消滅天花後,對「牛痘」進行了封存……雖然病毒已經被消滅,「牛痘」則被安全地封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據媒體報道,中國醫學研究者已經獲得了複製缺陷型痘苗病毒天壇株,如果能夠生產減毒並不能複製的天壇天花疫苗,這對目前可能的猴痘疫情的控制和預防會有顯著的影響。
而來自香港科大最新的研究表明,天花疫苗可能會繼續對猴痘病毒有效。香港科技大學研究團隊於新的猴痘病毒株出現後便展開基因組分析,以推測猴痘病毒新的基因突變會否影響由天花疫苗產生針對猴痘病毒的免疫反應。
9月中旬,他們的研究表明,接種疫苗後所誘導的免疫反應針對牛痘病毒及新猴痘病毒的抗原表位部分,有極高的基因相似度,由此推斷天花疫苗繼續對猴痘病毒有效。
誰應該接種疫苗?應該在男男同性戀人群中接種?
重慶、香港出現猴痘病例後,民眾關注今後會不會出現猴痘大型暴發流行?
如果中國衛生系統對猴痘的干預措施適當的話,我覺得暴發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
1.猴痘的傳染性相信時新冠來比較是很弱的。
2.其傳播途徑主要是密切接觸,包括性傳播和近距離氣溶膠傳播,傳播途徑比較容易切斷。
3.其高危人群比較明確,針對性地保護高危人群,會有效遏制疫情。
4.到目前為止,按照全球數據,猴痘致死率比較低,所以即使小型爆發,對公眾危害相對比較低。
目前對高危人群的保護很關鍵。高危群體在男男同性戀人群,再擴展一點可以考慮HIV感染/愛滋病人群。所以首先考慮對高危人群的保護:一是可能的性生活的行為干預;二是要用天壇株天花疫苗來進行高危人群接種。
如果天壇株天花疫苗生產供應量不足的話,可以考慮進口少量JYNNEOSTM和ACAM2000保護已經暴露過猴痘病毒的人群、治療猴痘病人的醫護人員以及檢測人員,來減少發病危險,減輕癥狀。如果疫苗接種不可能的話,在研發新葯同時,可以考慮進口少量的tecovirimat來對病人進行治療。
我國在1982年才停止全民接種牛痘疫苗,目前40歲以上的人群(接近50%的中國人群)已經接種過牛痘/天花疫苗(85%保護率),再考慮到病毒初始傳播指數相當小,所以在大型暴發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一旦發現疫情,應該對40歲以下的高危人群,主要是男男同性戀人群進行猴痘疫苗緊急接種。同時考慮到國內目前對新冠的嚴格的邊境防疫管理方法,像首例新病例這樣在隔離期間被診斷,很難傳播到國內城市社區,但是仍然千萬不能大意。總體來說,目前的猴痘疫情對中國人群影響應該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