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干涉台海,中方勸菲律賓「收手」
就在上月下旬,菲律賓總統小馬科斯對外宣布,根據美菲兩國於2014年簽署的《加強防務合作協議》,菲律賓正式對美軍新開放4個軍事基地。根據菲美雙方的說法,開放這四個基地是為了「人道主義救援和維護地區穩定」,但所有人都清楚,菲方這麼做,就是為配合美國反華乃至軍事干涉台灣問題而來。
既然美菲如此蹬鼻子上臉,中國自然不會坐視不理。筱林注意到,當地時間4月14日,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在出席第八屆「中菲關係馬尼拉論壇」開幕式並發表致辭時,就對菲律賓進行了一番勸告。而筱林將黃大使的講話總結為三個要點:
其一,儘管中菲在南海問題上存在分歧,但友好合作始終是兩國關係的主流。雙方都應該珍視這種友好,避免重蹈歷史覆轍;
其二,台灣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不容任何外國干涉,這個原則同樣適用菲律賓。美國企圖利用這些基地干涉台灣問題,而菲律賓政府對此積極響應,只會讓局勢複雜化,使問題更加難以解決,並危及地區和平與安全;
其三,菲方有人聲稱向美新增開放四個軍事基地是為了保護菲在台15萬勞工的安全。但作為世界上最不希望台海發生衝突的國家,中國認為,若菲方真正擔心在台15萬勞工的安危,那就更應該旗幟鮮明地反對「台獨」,而非向美開放緊鄰台海的軍事基地。
黃大使的話,顯然已經說的夠清楚了。但,既然菲律賓政府就是要跟美國人走,中國又足夠強大,那麼將他們一塊打就是,幹嘛還要好言相勸?對此筱林是這麼認為的:
其一,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事務,中國也不希望將台海危機擴大化,進而危及亞太地區穩定。尤其在當下國際形勢愈發動蕩、美西方帶頭重回冷戰時代的大背景下,中國已經多次強調,中國願為全球和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做出自己的貢獻,而不是反過來讓世界更亂;
其二,中國從來不願與自己的鄰居們為敵,而更願意與這些鄰居展開利人利己的友好雙邊合作。就在今年年初,小馬科斯還親自訪問中國,與中國簽署了一系列深化合作的友好協議。
這種情況下,中國當然是鼓勵菲律賓珍視與中國的友好關係,希望勸誡這位鄰居早日回頭是岸。
中方好言相勸,菲律賓上躥下跳
那麼中國大使的這番好言相勸,讓菲律賓冷靜下來了嗎?很不幸,筱林注意到,中國大使的話語,居然是起了「反作用」:
黃大使的講話在菲當地電視台播出後,其中關於15萬菲律賓在台勞工安危的言論讓菲律賓上下徹底炸鍋,因為他們居然認為,這是中國在利用這15萬菲律賓人的生命安危「恐嚇」菲律賓摻和台海問題。
再到15日,菲律賓國家安全委員會更是趁亂髮布公告稱,「我們在台灣最關心的是在島上生活和工作的15萬多菲律賓人的安全和福祉,我們嚴重反對我們國家的客人利用這一點來散布恐懼和恐嚇我們的任何努力」。
其實菲律賓人的邏輯,筱林也不是不清楚——他們固執的認為,中國必然是要以武力統一台灣,由此才產生自己必須跟隨美國武力干涉台灣問題的動機。
但對於這個疑問,黃大使在講話中不是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嗎?武力從來不是中國統一台灣的第一選項,比起相信美軍,支持中國以和平方式統一台灣才是菲律賓化解危機最正確的選擇。這些菲律賓媒體和政府,怎麼就故意對此視而不見呢?
因此雖然不想這麼說,筱林最後只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菲律賓人,是真的想跟隨美國武力干涉台灣,所謂15萬在台同胞的生命安危,不過是他們為此尋找的借口罷了,無論中國怎麼解釋,那都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所以,對於這樣的菲律賓,我們還要繼續好言相勸嗎?筱林的回答是:該說的好話還是要說,該爭取的還是要爭取,但與此同時,隨時與美菲反華勢力攤牌,就是我們必須做好的準備。
憂台海開戰,印尼擬定35萬人撤台計劃
無獨有偶,筱林注意到,這幾天在鬧騰所謂本國公民在台安危問題的,除了菲律賓,還有印度尼西亞。
據印尼媒體報道,當地時間4月16日,印尼外交部公民保護局主任努格拉哈日前向媒體表示,印尼政府正為在台灣的35萬印尼人擬定一項緊急應變計劃。
至於為何要制定這份「緊急應變計劃」,努格拉哈日是這樣解釋的:
去年俄烏戰爭爆發時,印尼政府為從烏克蘭撤離大約1000名印尼人,竟耗時達一個月之久。而今印尼因各種原因旅居台灣的公民多達35萬人,這當然令印尼政府焦慮,一旦台海戰爭真的爆發,自己到底能不能將這些民眾及時撤走。
更令印尼政府焦慮的是,烏克蘭擁有多個陸上鄰國,撤離起來還算方便,但台灣可是一座孤島,唯二的交通就是海運和空運,但在中國近期各項軍演中,卻總是演練如何「包圍台灣」,並切斷進出台灣的海空交通。
印尼政府自然覺得很有必要為台海戰爭準備應變計劃,提前思考如何撤離如此眾多的在台同胞。
首先,筱林認為,對於印尼政府的這種焦慮,我們要給予足夠的理解。保護本國公民是各國政府天經地義的事,無論印尼政府在台海問題上持什麼立場,希望在最糟情況出現時第一時間撤離本國公民,這種願望都是無可指責的。
但筱林認為,印尼政府預設的不得不撤走本國公民的前提,就非常值得商榷了。因為根據努格拉哈日的描述,迫使他們制定應急計劃的前提,是中國在積極「包圍台灣」,由此暗示中國才是不讓任何在島上的他國公民離開的「罪魁禍首」。
台海局勢緊張不是中國的錯
很顯然,印尼政府的這種預設邏輯,就是一種徹頭徹尾的錯誤:
過去這些年來,中國已經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中國只是希望統一自己的國家,而這其中,和平統一才是首選,武統只是應對最糟狀況的最後方案。
換言之,台海戰爭到底會不會打起來,主要責任並不在中國這邊,而是台獨分子和美國那邊。印尼政府要制定應急撤僑計劃,首先要考量的是台獨分子和美國人的態度,將焦慮全都集中在中國身上,那完全是搞錯了對象。
而順著這個邏輯走下去,印尼政府解決在台公民安全危機的最佳方案,其實已經呼之欲出:
比起殫精竭慮的思考在戰爭爆發後如何撤僑,還不如與「台獨」劃清界限,整個東南亞團結起來,努力阻止美國對台海乃至亞太地區的染指,支持中國以和平方式完成統一大業。
所以這就是筱林最想問印尼政府的:你們這個應急預案,究竟要怎樣個應急法?
如果印尼政府選擇的是積極與中國溝通合作,那麼我們絕對對此予以理解並給予最大方便;
但如果是選擇與美國以及台獨當局沆瀣一氣,甚至是像前面提到的菲律賓人那樣公然威脅中國?
筱林覺得,通過去年的G20峰會我們可以看出,現在的印尼政府確實是一個非常聰明的政府,也是東南亞地區最懂得如何尊重中國的政府。所以,他們的這份撤僑應急預案,到底該怎麼制定?
筱林願意相信,印尼政府,也能在台海問題上保持一如既往的聰明與對中國的尊重。
印度要跟中國比拼邊境基建
東南亞小國在思考如何在中美夾縫中保全自己的利益,而我們的另一個鄰居,印度,這幾天卻在忙活著另一件事——在與中國有爭議的邊境地帶跟中國比基建。
據《日經新聞》4月14日報道,就在近日,印度政府對外表示,他們打算拿出近6億美元的巨資,以便在與中國存在爭議的所謂「偽阿魯納恰爾邦」,也就是中國的藏南地區,資助當地村莊的基礎設施建設。
一向以摳門和腐敗出名的印度政府,怎麼突然就想到單獨拿出近6億美元的巨款,只為幫助遙遠的邊境地帶的幾個小村莊修建公路和醫院?
這事其實與中國這邊的一個相關舉動有關:
就在4月2日,中國正式公布第三批增補藏南地區公開使用地名共11個。
結果此消息一出,印度政府立馬發聲抗議,宣稱對此絕不接受。到4月10日,印度總理莫迪的絕對親信、印度內政部長阿米特·沙阿乾脆親自視察所謂「偽阿魯納恰爾邦」與中國接壤的邊境地帶,並宣稱「我們絕不允許任何一寸領土被侵佔」,以實際行動強硬對抗中國更改藏南地區地名的行為。
但,中國改幾個地名,怎麼就讓印度人如此跳腳了?
因為其一,更改地名本就是一國主權的具體表現之一,印度人當然無法容忍;
其二,這是中國第三次對藏南部分地名進行「標準化處理」,這種對藏南地區命名越來越細、越來越標準的行動,體現了中國對藏南地區的主權主張越來越積極主動,這當然令心虛的印度人焦慮不已;
其三,這次改名中,中方將藏南地區原本的米林縣、錯那縣「撤縣改市」,而印度人就認為,中方這是把此前在南海地區填島的經驗用到了中印邊境上——在2012年於南海地區設立三沙市後,中國在南海大規模填海造陸、全面強化南海主權的行動由此正式開始。
當然印度人也清楚,面對胸有成竹、有條不紊處理藏南地區問題的中國,自己這點嘴炮抗議其實毫無意義。真要對中國形成「有效威懾」,必須拿出一些具體的行動。
於是在視察所謂「偽阿魯納恰爾邦」期間,阿米特·沙阿就提出,中央政府要拿出近6億美元的巨資,幫助當地發展經濟以「拱衛領土」。
至於為何撒錢搞基建就能「拱衛領土」,位於新德里的觀察者研究基金會智囊團副總裁潘特是這麼解釋的:「如果你讓邊境村莊成為印度發展故事的一部分,那麼你就會在該地區創造激勵機制,這將使你能夠更積極主動地與中國打交道。」
筱林承認,印度人除了一味與中國搞武裝衝突,還能想到以這種「收買」當地人的方式提高自己對當地的控制力,這確實讓筱林感到一些意外——沒想到印度人居然還是有腦子的。
但,以這種行為對抗中國,就真的能奏效嗎?筱林只能送給印度人這兩句評價:
其一,砸錢確實能收買人心,並且還想當有效,但當與中國的武裝衝突發生時,這些被金錢收買的人心能不能轉化成對印度這個國家的絕對忠誠,那就是另一碼事了;
其二,印度這個GDP僅相當於中國六分之一的國家,居然要和中國比對邊疆地區的援助力度和基建水平?莫迪先生,你確定自己的國家有那個實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