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第一股」克莉絲汀3月10日發布公告稱,由於現金流緊張且遭遇經營困難,在支付店鋪租金、供應商貨款、員工薪酬方面出現延誤,截至2023年2月28日,拖欠金額約為5700萬元,所有零售門店已暫時關閉,目前依賴股東貸款維持運營。
克莉絲汀在2022年7月曾出現經營異常,並於同年8月恢復營業,此後不足半年再次閉門歇業。克莉絲汀計劃通過出售資產和股本融資,在2023年上半年恢復營業。
事實上,克莉絲汀自2013年起就已進入虧損和關店狀態,且股東內鬥不斷上演,創始人羅田安還遭到香港聯交所紀律處分。目前,克莉絲汀上海關聯公司被執行總額達2026萬元,並因擅自退租、拖欠房租等捲入多起房屋租賃糾紛。
拖欠各類款項5700萬元
3月10日公告顯示,由於疫情影響,克莉絲汀業務受到打擊,儘管調整生產及銷售策略,但仍不足以應付各種付款。克莉絲汀稱,公司已向信貸期較短的供應商付款,並一直與信貸期較長的供應商進行磋商,同時關閉虧損門店,通過不同渠道籌集資金用於支付僱員工資。由於銷售額減少,克莉絲汀現金流緊張並遇經營困難,截至2023年2月28日,拖欠各項金額約5700萬元。部分供應商已向法院申請凍結克莉絲汀銀行賬戶,涉及金額約350萬元至400萬元,集團目前依賴股東貸款維持運營。
上述情況對克莉絲汀運營造成不利影響,所有零售門店自2022年12月起已暫時關閉。目前,克莉絲汀正謀求業務多元化發展,計劃通過合適的融資方式,如出售資產及股本融資,解決流動資金問題,並計劃在2023年上半年恢復營業。
早在2022年7月,上海多家媒體就曾報道克莉絲汀經營異常,多家門店停業,中央工廠停工,拖欠門店租金等。克莉絲汀官方商場網站2022年7月21日發布「告知書」,稱疫情打擊給公司運營帶來沉重打擊,經營發展一度陷入停滯。

克莉絲汀「告知書」。 小紅書截圖
莉絲汀創始人羅田安當時接受看看新聞採訪時表示,克莉絲汀待兌付的預付消費券規模約在2.5億元,憑藉工廠、設備和部分門店不動產,理論上可以兌付消費者手中的預付卡並繼續經營,但資金已被挪用,復工希望比較渺茫。
克莉絲汀曾於2022年8月1日起恢復營業。有網友反映,重新開業後,克莉絲汀的蛋撻從4元/個漲到6.5元/個,種類也越來越少。
恢復營業後不到半年,克莉絲汀再次出現關門歇業。新京報記者在小紅書等平台看到,上海部分克莉絲汀門店曾於2022年11月貼出「告顧客書」,稱「因疫情影響,本店暫停營業,恢復營業時間另行通知」。有網友同年12月發帖稱,「店員跟我說總部原材料都發不了,蛋糕做不了,可以買點麵包,麵包賣完由於沒有原材料也做不了了。」

克莉絲汀「告顧客書」。 小紅書截圖
針對克莉絲汀目前工廠、線上配送運營情況,以及消費者儲值卡費用如何處理等問題,新京報記者3月10日撥打克莉絲汀官方客服及公司電話,截至發稿,無人接聽。
和君諮詢連鎖經營專家文志宏分析稱,克莉絲汀作為老牌烘焙連鎖企業走到今天這般境地,疫情只是壓垮其的最後一根稻草,根本問題在於經營管理不善,沒有把握烘焙賽道機遇。從賬面上看,克莉絲汀每股凈資產為負,出售股權或資產是一種自救的辦法,根本之道在於能否激活品牌,經營管理上有沒有正確決策。
公司內控問題屢發
克莉絲汀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資投資烘焙企業之一,2012年2月在港股上市,被稱為「烘焙第一股」。在創始人羅田安執掌期間,克莉絲汀一度憑藉實力在各地擴張,但自2013年起持續虧損至今。
2021年,克莉絲汀虧損1.7億元,關閉虧損門店55家。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關店等影響,克莉絲汀收入減少71.26%,擁有人應占虧損增加6.62%至7251.4萬元,門店數量減少94家至246家。克莉絲汀在2022年中報中稱,公司採取了收回未償還營收款項、利用生產設備產能,關閉虧損零售門店等舉措;股東中國華能基礎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證明其有能力提供持續財務支持;2022年6月,克莉絲汀發行約2.02億股獲得款項約1656.7萬港元,用來補充運營資金。
天眼查App顯示,克莉絲汀關聯方上海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目前捲入119起法律訴訟,涉案金額約481.04萬元,主要涉及房屋租賃糾紛、勞動合同糾紛、買賣合同糾紛等,其中房屋租賃糾紛達85起,克莉絲汀存在擅自退租、拖欠租金等問題;有被執行記錄16條,失信記錄6條,限制高消費記錄10條,被執行總金額2026萬元。關聯方南京克莉絲汀食品有限公司被執行金額為816.6萬元,同樣有限制高消費記錄。
連年虧損中,克莉絲汀股東內鬥不斷。2018年11月,克莉絲汀委任朱永寧為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創始人兼實控人羅田安卸任首席執行官,不再擔任董事會任何角色。此後,羅田安多次提議召開股東大會,引發一系列人事變動。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2020年5月,羅田安向港交所遞交實名舉報信,稱朱永寧通過非法手段獲得股權和投票權,上市後的不斷內鬥拖垮了公司,朱永寧則稱羅田安「不誠信,一片謊言」。
2022年12月,克莉絲汀7名現任及前任董事還受到香港聯交所譴責、批評,其內控問題也浮出水面。根據聯交所紀律行動聲明,2012年,克莉絲汀與創始人羅田安姐姐擁有的上海一品軒食品有限公司簽訂採購協議,後一品軒陷入財政困難未完成設備轉讓手續,且還拖欠克莉絲汀款項。儘管如此,克莉絲汀依舊與一品軒繼續簽訂加工協議,最終導致一品軒拖欠克莉絲汀款項結餘合計3500萬元。
聯交所認為,羅田安作為克莉絲汀創始人、時任董事會主席兼執行董事,未能做到誠實及善意地以公司整體利益為前提行事,蓄意且持續地讓自身利益與公司利益發生衝突。其他董事批准了與一品軒的採購等,沒有主動向管理層查詢,也沒有監察及跟進。
廣科諮詢首席策略師沈萌分析認為,克莉絲汀的問題在於對業務差異優勢還不明確的情況下,過於注重店面拓展,導致企業發展存在結構性短板,「賣資產只能緩解短期債務壓力,無法改變其資產負債表的結構性困境」。而股東之間存在分歧,也是因發展前景不明朗,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各股東為保護自己的利益而與其他股東博弈。
新京報首席記者 郭鐵
編輯 李嚴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