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請先掃一下這邊的場所碼……」
本輪疫情發生以來,對於不少長沙市民來說,掃描場所碼已然成為出行「新姿勢」,如今市內各大商場、超市、酒店等重點公共場所的入口明顯位置都可以看到「場所碼」的二維碼,市民打開微信、支付寶和「我的長沙」APP掃一掃,便能自動獲取健康碼信息,亮碼通行。
作為精準防控的「電子哨兵」,場所碼在本輪疫情中貢獻著強勁的數字力量,在芙蓉區,伴隨著生產生活秩序的有序恢復,區內廣大市民依然自覺配合掃碼,市民解鎖出行「新姿勢」的背後,芙蓉區兩端齊發力,用場所碼為常態化防疫加上「安心保險」。
「碼」上行動,基層摸排迅速行動
工作人員正在門口張貼場所碼。
「各位市民,疫情期間,進入市場請自覺掃場所碼,佩戴好口罩,測量體溫,謝謝配合!」4月8日,在芙蓉區朝陽街道某市場前,門口的「大喇叭」正在不停循環播放,提醒進入的市民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安保人員也嚴格督促進入市場的市民測量體溫、場所碼查驗、佩戴口罩等。
對於朝陽街道衛健辦主任張正波來說,看著如今街道內一家家商戶都在門口貼上了場所碼並嚴格落實場所碼查驗,讓他倍感欣慰。
「我們朝陽街道常住和流動人口眾多,轄區內各類公共場所及商家林立,到目前我們累計審核通過2680多戶共2850餘張的場所碼。對於場所碼的推廣,首先我們通過各種宣傳方式號召轄區內的店主、物業以及賣場等公共場所的負責人向社區主動申請場所碼,審核通過列印出來逐一發放,隨後我們會進行查漏補缺,通過街道、社區工作人員與志願者進行沿街巡查,對於位置比較偏僻的『五小』門店,我們則通過台賬一一梳理進行督查,用打電話或上門的方式督促他們申領場所碼,爭取做到應設盡設。」張正波說。
在朝陽街道的國儲電腦城與湘域中央等大型賣場及寫字樓中,場所碼則做到了更為細化,市民不僅在進入樓棟前需要掃描場所碼,在進入具體樓層的店鋪與公司前,也需要掃描場所碼。
張正波介紹,儘管目前全區已均為低風險區,但街道將持續「解封不解防」的原則,要求各門店要常態化查驗場所碼,不僅會定期派志願者展開巡查,街道社區還將不定期召集店主、物業及各場所管理人員對場所碼查驗相關事項進行強調。
幕後「中樞」,數據賦能精準防控
數據組工作人員正對每日相關數據進行梳理。
「以往我們要地毯式的上門去做核查,還要每天上報各相關部門下發的統計表格,任務非常繁重,常常兼顧不過來。現在只要在系統查看下發至我們社區的核查數據再進行分類管控,核查反饋信息也不需要多頭填表,只需要在這一個系統進行反饋,大大減輕了工作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芙蓉區韭菜園街道公共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對長沙市防疫核查系統讚嘆不已。
作為鏈接市防疫核查系統與區內街道的幕後「中樞」,在芙蓉區數據資源中心,有這麼一群時刻待命的「最強大腦」,以數據賦能精準防控。
「在每天收到系統內的數據後,我們需要對芙蓉區的相關數據進行核查摸排,每一個數據都要細化到區內的街道,隨後再將數據分派給街道進行核查,再將街道的核查數據搜集整理後進行反饋。」芙蓉區數據資源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場所碼審核與掃碼情況便是防疫核查系統中的重要一項。」區數據資源中心工作人員一邊介紹一邊展示起4月8日全區的場所碼上報情況:街道名、場所碼審核情況、累計掃碼情況、前一天掃碼情況......每一項數據都記錄得清清楚楚。
但疫情的不確定性也讓數據推送變得不定時,數據組的工作人員在疫情期間則需要24小時待命,加班加點開展數據摸排、分析,只為數據不過夜,每日數據實現動態清零。
3月18日至23日期間,數據組的工作人員每天都處理了上千條數據信息,最多時一天處理了4000餘條數據。「流調溯源的工作效能將是疫情防控最核心的環節,而這個小小的場所碼對於疫情防控特別是精準流調溯源極為重要,我們組的工作人員現在都習慣帶著筆記本電腦出門,因為隨時都有數據下發,更快對數據進行處理,就能更快的進行精準防控。」
來源:芙蓉區融媒體中心